[汽車之家 行業] 7月13日,大眾汽車集團發布2030 NEW AUTO戰略,加速轉型成為軟件驅動型移動出行服務提供者。集團將攜手旗下各品牌、聚焦平臺化戰略,創造協同效應與規模效應,并創造新的利潤來源。2030 NEW AUTO戰略,展示了大眾集團朝著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以及面對未來出行變革的決心。
不過,2030 NEW AUTO戰略發布的時間點,尤為微妙。就在7月10日,大眾集團監事會表示,大眾汽車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將繼續擔任首席執行官至2025年10月。這也是連續兩次被拒之后,這位鐵腕CEO成功取得的勝利。2030 NEW AUTO戰略,像是大眾汽車集團給迪斯的一份“禮物”,也是大眾汽車集團堅定轉型的“宣言”。
那么,大眾2030 NEW AUTO戰略究竟說了什么?這會成為大眾加速轉型的強心劑嗎?
“NEW AUTO”:平臺化戰略意義非凡
“我們的戰略目標是成為全球純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者!钡纤乖诎l布會上表示,大眾汽車集團正朝著這一目標邁進,F在,新的機遇在召喚。對大眾汽車集團來說,這意味技術研發、轉型加速與規;l展將前所未有的重要。
何為新的機遇?迪斯指出,大眾汽車集團正在擬定新的戰略部署,將充分利用電動化和數字化時代帶來的機遇。到2030年,大眾汽車純電動車型的份額預計將上升到50%。到2040年,集團在全球主要市場的所有新售車輛將接近零排放。最遲到2050年,集團將實現碳中和。
這其中,平臺化戰略是大眾2030 NEW AUTO戰略的重中之重。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財務與IT負責人Arno Antlitz表示:“集團計劃在旗下各品牌之中貫徹平臺化戰略,以便在未來獲得更大的規模經濟并產生更強大的協同效應!
本次發布會上,大眾SSP平臺多次被提及,這正是大眾未來平臺化戰略的關鍵。早在今年3月,大眾就對SSP平臺進行了闡述,這是大眾五大平臺MQB、MSB、MLB、MEB和PPE平臺的延續,也是適用于集團旗下所有品牌和所有級別車型的機電一體化平臺架構。大眾平臺化雄心也可見一斑,在SSP平臺生命周期,預計將有4000多萬輛汽車下線。值得一提的是,SSP平臺也將對其他汽車制造商開放。
平臺化的意義也不言而喻。大眾汽車集團方面認為,整合4個核心技術平臺的優勢,能夠為所有乘用車、輕型商用車品牌,以及部分卡車車型創造協同效應。協同效應將在諸多領域發揮實力:從通用的純電動汽車架構到CARIAD全球軟件平臺,再到自主研發的電芯和電池的規;a,最終到無縫連接移動出行平臺的一系列服務。
如何實現未來戰略?大眾方面指出,已經拿出730億歐元的專項撥款用于2021年至2025年期間的未來技術投資,占集團總投資的50%,未來還將提高電動化與數字化領域投資比重和效率。
軟件技術不可忽視。大眾汽車集團的汽車軟件公司CARIAD CEO Dirk Hilgenberg強調:“在大眾汽車集團從傳統汽車制造商向一體化出行服務提供商的轉型中,軟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到2030年,基于自動駕駛技術的軟件將成為整個汽車產業的主要收入來源!
此外,在技術方面,大眾汽車集團認為,專利電池技術、充電基礎設施和能源服務會是決勝未來移動出行領域的關鍵因素。到2030年,電力將成為大眾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電池電芯與系統”和“充電與能源”將成為大眾集團新技術部門下的兩大支柱。
大眾轉型成果:中歐市場各不同
其實,談及大眾一直在持續不斷地尋求轉型。只是,轉型成果卻是讓人褒貶不一。
大眾在歐洲市場的輝煌不言而喻。最新數據顯示,大眾ID.3與ID.4在歐洲市場1-5月累計銷量分別為23929輛和18267輛,作為傳統汽車集團的轉型之作,大眾ID.系列不輸給電動車豪強特斯拉,充分展示了大眾汽車底蘊和實力。
也正是如此,大眾汽車提出這樣的目標:至2030年,純電動車型在大眾汽車歐洲市場的車型銷量占比將達至少70%,數量遠超100萬輛。大眾都將至少推出一款新的電動車型,未來,歐洲市場每14輛電動車中將有9輛是純電動車型。在北美和中國市場,電動車型的銷量占比將達至少50%。
大眾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不容置疑。大眾表示,在中國市場,集團作為長期領導者,同時擁有較高的盈利能力,中國市場將對集團未來移動出行變革的成功起到關鍵作用。
據悉,大眾推出ID.4、ID.6以及ID.3(即將上市)等純電動汽車產品,向中國市場發動電動化攻勢。此外,大眾還將集團新成立的新能源汽車合資企業――大眾安徽打造成SSP平臺的本土生產基地,其中包含正在建設的新研發中心。在人才方面,大眾將借助更多本土人才技能和能力進一步擴大其在中國的業務。如今,已經有約1000名軟件工程師在中國為CARIAD工作。
然而,事與愿違,按照目前大眾在中國市場的表現,2030年電動車型占比至少一半的目標可能會大打折扣。今年2月上市以來,大眾ID.4(參數|詢價)在中國月銷量僅過千輛,一時令人些許失望。而大眾指出,“大眾汽車集團在歐洲和中國兩個本土市場打下強大基礎”,這樣的話語讓人有些難以信服。
可以說,大眾在不同市場中取得的成績是不一而同的。至少,在大眾希望通過ID.4真正改變玩法,通過ID.家族徹底地改變汽車市場的時候,在歐洲市場看到了眉目,卻在中國市場處于混沌狀態。此局不破,大眾轉型的成色必將蒙上一層陰影。
大眾轉型是一場負重前行
那么,迪斯還有后招嗎?大眾發布2030 NEW AUTO戰略,讓我們看到一份信心。因為,正是在迪斯完成續約之后的微妙時刻,大眾風風火火地發布這份宏偉的戰略規劃,這意味著,大眾汽車集團上下達成了共識,那就是對迪斯路線的肯定和支持。
如此,迪斯可以大刀闊斧地繼續啟動改革,繼續朝著電動化、智能化前行,面向未來出行發出進攻。
正如大眾預測,未來10年,燃油車市場將收縮20%以上。純電動車市場勢必將迅速增長,并取代燃油車占據市場主導。到2030年,軟件相關的銷售額預計將達到1.2萬億歐元,移動出行市場的銷售額增加了一倍多,從目前的約2萬億歐元增加到預計的5萬億歐元。個人移動出行業務預計將占據85%。
也就是說,未來汽車產業的利潤和收入來源,將從燃油車逐漸轉向純電動車,并在自動駕駛技術的推動下,轉向軟件和服務。而電動汽車、軟件以及服務等,就是大眾汽車集團未來的核心業務。那么,在全新戰略規劃下,大眾將2025年運營銷售收益率期望值從7-8%提高到8-9%,并以此作為2021年11月的第70輪內部規劃的基礎。
所以,在迪斯的帶領下,大眾還會在以下方向繼續布局。
第一,實現機電一體化,驅動軟件服務板塊的快速成長。據悉,大眾計劃從2026年開始在SSP平臺上生產純電動汽車。此外,為提高SSP平臺的競爭力,大眾將在沃爾夫斯堡投資約8億歐元建立一個全新的研發中心,開展平臺核心和模塊設計工作。
第二,以軟件為抓手,實現全球軟件平臺無縫連接,實現智能自動駕駛。對此,大眾已經有了明確的計劃。目前,CARIAD正著手研發三個軟件平臺:E?1.1版本能夠升級并遠程更新MEB平臺的產品,如大眾ID.4,斯柯達Enyaq以及CUPRA Born。2023年,CARIAD將發布高端軟件平臺E?1.2版本。到2025年,CARIAD還計劃推出一個全新的軟件平臺和端到端電子架構。
第三,深耕電池技術和充電基礎設施,這是最大限度發揮“NEW AUTO”潛力的關鍵。此前大眾于POWER DAY公布的“標準電芯”,預計到2030年可降低50%的成本,并供應旗下各品牌約80%的電動汽車。此外,至2030年,大眾歐洲6座超級電池工廠的總年產能將高達240GWh,以確保未來電池供應。
在充電基礎設施領域,大眾將通過與在中國的合資企業開邁斯、美國的Electrify America公司等繼續合作,在亞洲、歐洲和美洲搭建充電公共基礎設施。
第四,提供移動出行解決方案,以自動駕駛技術為破局者。到2030年,大眾汽車集團將擁有運營自動駕駛車隊的系統能力,集團將建立車隊并拓展相關的移動出行服務和融資業務。
第五,推進人才轉型。目前,大眾66萬名員工中有一半在傳統汽車相關生產領域工作,據悉,集團正推出一項全面的轉型項目,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完成。
編輯總結:
其實,仔細分析大眾2030 NEW AUTO戰略的總體方針和落地方案,我們發現相關數據、時間節點等信息,迪斯以及大眾高層在各個場合都陸續公布過。也就是說,這次發布會沒有給出更多的信息增量,更多的是大眾系統梳理了之前的零散計劃和信息。而這背后,是大眾在重申立場和目標。由此可見,大眾轉型的步伐不會放緩,反之還會更加迅速。那么,迪斯能成為大眾轉型的強心劑嗎?我們拭目以待。(文/汽車之家 李爭光)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