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汽車圈的未解之謎有三個,第一個是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來,簡稱“FF”)什么時候量產?第二個是FF還能活下去么?第三個則是賈躍亭什么時候回國?美國時間7月22日,FF通過借殼的形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算是回答了第二個問題的一半——上市所募集的資金解決了FF的燃眉之急,可以繼續向聽眾們講完“量產故事”。這條命算是續上了,但能不能長久的、高質量的活下去還是未知。
其實上面的三個問題是息息相關的,畢竟只有解決了量產問題,FF才會活的更好;而FF活的更好,給賈躍亭債權人的分紅才會更高,前者才有可能還清債務,摘掉老賴頭銜回國。但本次成功借殼上市,就真的能讓上面的“夢幻循環”進行下去么?
跳票4年 FF還值幾個錢?
能在納斯達克敲鐘,是多少創業者的夢想,這即便對于見慣了大場面的賈躍亭也不例外。當地時間7月22日,FF宣布正式完成了與Property Solutions Acquisition Corp. (簡稱“PSAC”)的合并交易,通過反向收購的方式成功登陸納斯達克。而賈躍亭也終于以汽車人的身份來到了位于紐約的納斯達克交易中心。
『“旁觀者”賈躍亭』
可惜的是,夢只圓了一半,作為FF靈魂人物的他,在這歷史性時刻,只能站在臺下鼓掌,看著六位來自不同領域的FF外部合伙人完成敲鐘儀式。更可惜的是,開盤僅一個小時之后,FFIE便破發了。
在FF與PSAC正式合并后,公司已更名為“Faraday Future Intelligent Electric Inc.”,股票代碼為“FFIE”,其中I代表智能(Intelligent)和互聯網(Internet),E代表生態(Ecosystem)和電動車(Electric)。通過本次上市,該企業成功募集超過10億美元資金,并將利用這筆錢在12個月內實現FF 91(參數|詢價)未來主義者版的交付。
但這時間,是不是晚了點?
在業界不少大佬,尤其是新勢力大佬看來,如今的中國汽車產業還是給智能汽車留了窗口期的。比如何小鵬就認為,智能汽車的爆發期是2023-2025年,至少還有2年窗口期。按照這種觀點來看,上市后1年內就能實現量產(官方規劃)的FF似乎還能趕上末班車。
但事情不是這么簡單的,現在的窗口期是留給那些已經“在路上”的企業,讓他們在人才、技術等領域蓄勢用的。而在資金、技術、人才、輿論環境方面,FF面臨的難關還有很多,連建成體系的難度都很大,遑論蓄勢了。
『FF 91』
2017年1月,FF 91正式發布。當時特斯拉Model 3還沒開始交付;蔚來還沒有面向大眾消費者的量產車,正忙著用EP9在各項賽事上“刷品牌”;小鵬工程車還未下線;理想還處于“車和家”時代,忙著造小而美的低速電動車SEV?梢哉f,FF的起步一點也不晚。
如今2021年已過半,Model 3已經成為全球電動車銷量數一數二的存在;蔚來、小鵬、理想的美股市值已經可以“吊打”諸多傳統車企豪強。而FF呢?在某員工的朋友圈里,FF 91的白車身、預量產車已經下線了N次,但正式量產車卻不見蹤影。
FF方面表示,如今FF位于加州的漢福德工廠已經具備了量產能力,產能約為每年10000輛,FF 91也將于本次上市后的12個月內正式量產下線,這回,有了10億美金資金支持的FF應該沒理由再次跳票了吧?
『漢福德工廠』
但據全聯車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分析,所謂的“上市募資10億美元”的說法并不準確,其背后應該會有一些附加條件,不是這么容易就能達到的。而即便得到這10億美元,曹鶴依舊不看好未來FF的發展。“從日后發展來看,雖然在美國實現借殼上市,但FF若想徹底盤活,其最終落點還是在中國市場。不過在賈躍亭的一系列黑歷史的作用下,FF在中國的輿論環境已經越來越差!
對于FF在國內的發展問題,奧緯咨詢董事合伙人張君毅同樣表示擔憂!皢栴}主要有兩個,首先是融資,國內企業即便有人想給FF投資,也不敢做的大張旗鼓,畢竟FF名聲欠佳,跟他過度綁定有損企業聲譽。第二就是人才,FF想在中國招聘‘大!壢瞬攀呛茈y的,畢竟企業名聲在外,若以同樣的工資,很難和其他智能電動車企業競爭人才!
此外,即便FF 91成功量產,這也只是給FF的一劑強心針,能“吊住命”,但卻沒法讓企業變得“活蹦亂跳”。在國內某造車新勢力員工李華看來,FF現在走的路和以前的特斯拉一樣,先推出高端電動車樹立“高端智能電動”的品牌形象,再推出價格親民的產品來搶占市場,可特斯拉在2017年就走完了這兩步,這才有了如今的“收割”局面。而到如今的節骨眼FF還想這么走,就顯得太晚了。
『特斯拉用來“立品牌”的Roadster』
“特斯拉股價是什么時候開始飆升的?是在Model 3大批量交付之后。就算FF 91能在2022年交付,可國內售價200萬,誰買得起?面向中端市場的FF 81剛開始研發,面向低端市場的FF 71在2022年才能開始開始研發,等這兩款車出來黃花菜都涼了!崩钊A表示。
“智能化時代拼的就是數據,自動駕駛拼的就是行駛里程。就算FF 91的技術含量極為前瞻,經歷了4年量產風波后仍能保持領先,可這段時間內特斯拉已經積累了多少公里的行駛數據了?蔚來、小鵬們積累了多少了?回頭就算FF的車出來了,拿什么跟人家比?”
募資10億 FF依然搶手?
2016年底,賈躍亭遠渡重洋之前,曾在微博上分享了信樂團《海闊天空》中的一句歌詞——最懂我的人,謝謝一路默默的陪我,讓我擁有好故事可以說。
如今,賈躍亭還在美國講著他那動人的FF故事,但不少自以為很懂他的人卻被他坑慘了。比如那個只跟賈躍亭詳談了6個小時,就拍板150億元接盤樂視的孫宏斌,比如只跟賈躍亭吃了一頓飯,就斷定其謙遜有禮、可靠的周航。
『接盤樂視的孫宏斌』
這倆“懂”賈躍亭,曾經默默陪伴賈躍亭的人心態有何轉變呢?前者在公開場合對樂視投資人說“如果虧錢了,跟我沒關系,別罵我,我還想罵人呢”“我絕對不會投資FF”,后者更是寫了一封親筆信,怒斥賈躍亭挪用資金。這兩位的遭遇,可以說是賈躍亭投資人、合作伙伴遭遇的典型代表,但他們得到的教訓,對于后來者來說似乎并沒起到多大的警示作用。
『易到用車創始人周航』
“還是有人愿意相信賈躍亭,相信FF的,這些人是那些自信的、風險偏好比較高的投資人!睆埦銓Υ藛栴}進行了解釋:“從FF來看,公允的說,這家企業有技術、有人才、有研發能力、還有具備量產條件的車型,更重要的是,它尊重汽車行業發展規律,循序漸進的成長,至少沒有像某房地產車企一樣一口氣推出15款車嘛!
“而從賈躍亭來看,雖然他現在失意了,但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所提出的企業經營理念也是十分具有前瞻性的,那些國內成功的新勢力,很多也借鑒了FF和賈躍亭的經驗及教訓。
而除了上述投資人,愿意冒險投資FF的,恐怕還是一些轉型迫切的企業,以及急于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有所突破的地方政府。
后者的代表就是珠海國資,今年1月27日,FF、PSAC曾與認購投資者簽署了協議,認購者同意認購7950萬股普通股,認購價每股10美元,總計7.95億美元。其中1750萬股將由中國某一線城市投資者認購,當時就有媒體曝出,該城市指的是珠海。
但可惜,據PSAC隨后的公告顯示,原定投資FF的中國一線城市于7月11日發出通知,稱由于外匯原因導致無法完成此次投資,其擁有的投資額度目前已轉讓給相關投資機構。入股投資雖然并未完成,但FF依舊有可能把珠海當做中國市場的總部。畢竟這家企業早于2020年年底就在珠海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法法汽車(珠海)有限公司,該企業由FF的香港實體(FF Hong Kong Holding Limited)全資持股,法定代表人為賈晨濤,注冊資本達到2.5億美元。
而敢于投資FF的企業代表則是吉利。今年1月29日,吉利控股集團正式與FF簽署框架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在技術支持和工程服務領域展開合作,并探討由吉利與富士康的合資公司提供代工服務的可能性。更為重要的是,吉利還參與了本次FF上市的少量投資,而據坊間傳言,本次上市其實是吉利為FF設定的一個“考驗”,此后前者還將為后者提供4000-6000萬元投資。
雖然在面對媒體質詢時,吉利官方對此事的回答是“無可奉告”,但這家企業的態度其實已經很明朗了——通過這次投資,吉利方面可以獲得FF旗下的智能網聯、電動化技術,并在智能電動領域增加布局;而FF方面可以獲得造車資質,可以獲得資金支持,可以獲得更多的車輛數據,甚至還可以基于吉利現有的SEA浩瀚架構,以更短的研發周期打造面向大眾的電動車。
只不過這種雙贏是要基于眼光、資金實力和極大的勇氣與魄力的,畢竟孫宏斌、許家印們的例子就在前面,誰又能保證吉利未來不會成為討債大軍的一分子呢?(文/汽車之家 陳燦)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