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營業收入超越千億元,整車銷量相比‘十三五期末’實現翻番,其中海外銷量占比達25%,新能源銷量占比提升至38%,智能網聯裝機率提升至60%……”在9月23日舉行的媒體對話會上,上汽集團副總裁兼商用車事業部總經理藍青松一口氣列出了上汽商用車板塊多條“十四五”發展規劃。
“我們要做綠色智能商用生態‘創領者’!痹谒{青松自信的背后,是上汽集團很早便駛上了電動智能新賽道,“十四五”正是檢驗成果的時刻。
■L3和L4雙輪驅動
“近期有關自動駕駛方面血的教訓,讓業內人開始講真話!彼{青松認為,真正的L5無人駕駛仍有許多核心問題還未解決,包括算力、模型、算法未完全突破。
相比載人的乘用車場景,載物的商用車場景被看作是最快實現自動駕駛商用化途徑的賽道。在該領域,除了有圖森未來、嬴徹科技、智加科技等專注卡車自動駕駛技術的科技公司加注,更有像小馬智行、清智科技這樣的跨場景玩家涌入。而作為老玩家上汽商用車,2019年便已完成首次“5G+L4級智能駕駛重卡”示范運營,實現了東海大橋和洋山深水港區間的無人駕駛。
“我們做智能重卡項目,是基于一個實際的場景需求!彼{青松如是說。據悉,為了從原來35米的車距縮短到18米,一拖四智能駕駛技術應運而生,這條車道的通行能力可提升50%。
不止于重卡項目,上汽集團還依托全棧自主軟件和數據驅動算法、高算力車規級計算平臺、網絡信息安全三大核心競爭優勢,于8月26日正式宣布成立一家商用車智能駕駛科創公司——上海友道智途科技公司(下稱友道智途),聚焦港口、廠區等特定場景與干線物流場景的自動駕駛產品,并計劃落戶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
目前,上汽集團商用車業務主要有五大品牌——上汽紅巖重卡、申沃客車、上汽輕卡、南京依維柯以及上汽大通。從商用車自動駕駛技術路線來看,上汽選擇L2、L3逐步推進,同時不斷地收集數據實現內部共享。
“友道智途也是相似的思路——L3和L4雙輪驅動,用L3級數據驅動L4級算法持續演進;L4級算法又反哺L3級技術升級!鄙掀瘓F洋山港智能重卡項目組負責人郝景賢稱。
據郝景賢介紹,過去3年,集團在洋山港智能重卡項目中積累的自動駕駛真實場景的行駛里程已超過160萬公里。今年9月,AIV集裝箱無人運輸車,已經完成了與港區機械的實船真實集裝箱卸船作業聯調,即將開展實際生產試運營。
商用車自動駕駛是一個空間超萬億的市場。據悉,2025年前,上汽智能重卡將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運營,形成年運輸100萬標準集裝箱能力。
『AIV集裝箱無人運輸車』
■多品種燃料電池車落地
除了自動駕駛賽道,上汽集團還要做“綠色智能商用生態”的創領者。此前,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宣布了上汽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規劃:“到2025年,上汽集團規劃在全球實現新能源車銷量超過270萬輛,占上汽整車銷量的比重不低于32%。”
“有時候市場覺得電動化趨勢走得太急,好似還離我們很遠,但看到上汽商用車板塊全系列的產品數據時,又覺得新能源汽車正以更快的速度普及市場!彼{青松感慨道。
在商用車領域,上汽集團已經完成了純電、混動、燃料電池三條技術路線起頭并舉,覆蓋個人家庭、通勤、城際物流/客運、城市物流、公交、專用車等全場景。
其中,燃料電池路線是上汽商用車板塊重押的一條路線。近20年來,上汽在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累計投入研發費用超過30億元。發展至今,上汽已成為目前國內同時具備燃料電池乘用車、商用車技術和生產能力的企業,也是實現多品種燃料電池車商業化落地的企業。
早在2017年,上汽大通MAXUS就推出了氫燃料電池寬體輕客FCV80,在佛山、上海、撫順、無錫等地成功實現商業化,總安全行駛里程超過400萬公里;2018年,申沃燃料電池公交車入選聯合國UNDP商業化示范運行項目,在嘉定114路公交線路示范運行累計里程超過51萬公里;2021年,20輛燃料電池公交車將在嘉定、奉賢、金山的公交線路上投放運營。
此外,在鄂爾多斯,上汽又投資了20億元,打造全球首個萬輛級燃料電池汽車(重卡)產業化應用項目。預計建成后每年可減少近5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助力打造“北疆綠氫城”。預計今年將交付100輛燃料電池重卡。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團自研的燃料電池系統技術性能可比肩全球領先水平,相關技術均已實現產品化落地;新一代燃料電池電堆產品PROME M3的一級零部件已全部實現國產化,并已搭載到上汽大通EUNIQ 7上實現批量上市。
“相比燃料電池堆技術,氫燃料電池車的大規模普及難在氫能體系建設!彼{青松坦言,不同于建設充電樁和充電站,加氫站在制氫、儲氫、運氫的整條產業鏈合作是一大挑戰;诖,燃料電池技術更適合在商用車場景率先落地。
■五個“手指”捏緊成一個“拳頭”
回顧“十三五”期末,上汽商用車板塊整車年銷量、營業收入較“十二五”期末分別增長146%、178%,年復合增長率約20%;其中,自主品牌占比超過90%,海外銷量占比達10%。
十三五期間,上汽商用車開創了“以自主品牌為主”的全新發展格局!斑@些成績的背后離不開上汽打造的商用車技術中心,我們建立了3000人規模研發團隊,其中包括1000名軟件人才和500名新能源開發人才。”藍青松如是說。
同時,通過股權或業務調整,上汽商用車實現對上汽大通、上汽輕卡、上汽紅巖、申沃客車和南維柯五大整車企業的全面掌控,五個“手指”捏緊成一個“拳頭”,釋放聚合效能。此外,友道智途打造了“技術+產品+運營”的全新業務模式,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實現IPO。
藍青松表示:“上汽并不差錢,而實現IPO不僅僅是為了資金,還有一個目的是資源,希望上汽的朋友圈可以越來越大,各方優勢資源可以實現兼容并蓄。同時,上汽商用車內部也需要市場化機制來推動,這對我們自身來說是一種提升。”
捏成一個拳頭的上汽商用車板塊,將通過資源整合,加強競爭優勢,瞄準國內消費升級大趨勢,打造國內首個“房車產業+互聯網+旅游”房車旅行產業鏈,全平臺會員數達500萬。在2025年前,房車生活家計劃建立全國最全的房車用戶數據庫,運營車隊規模達1萬輛,成為全國用戶規模最大、交易額第一的一站式服務平臺。
『大通MIFA EV』
此外,上汽將持續建設C2B用戶個性化驅動的體系能力,以用戶需求為中心驅動整個制造體系智能化升級。9月16日,全新一代智能MPV MIFA在南京“燈塔工廠”下線,這是上汽大通在“十四五”開局推出的全新產品。作為一個全新智能延展架構,MIFA可以承載多種動力形式,以及包括MPV、皮卡、SUV等在內的多種類型產品。
未來,汽車將融匯新能源、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多項變革性技術,成為移動智能終端。上汽集團將向“用戶型高科技公司”全面轉型,上汽商用車板塊也將駛上電動智能新賽道,加快推動綠色智能創新技術研發落地,積極引領商用車行業未來發展。(文/汽車之家 彭斐)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