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喬峰,一位在汽車行業爬滾五年的工程師,3個月前從一家傳統車企跳槽至一家造車新勢力。這是他事業上重要的轉折點,但也是他“隱姓埋名”的開始。
他本不叫喬峰,也不應該出現在這家新勢力企業。只因離職前,他簽署的競業協議被觸發,而這家新勢力就是協議中的競企之一。
入職后,公司的同事們也不一定知道他的真名,只是被要求稱呼他為喬峰。在企業內的各類文件、通訊錄和對外名片上,他皆以“喬峰”示人。
“從沒有想過,我一個普通汽車工程師,沒有接觸核心機密,跳槽時居然也會被‘盯’上!眴谭逯钡浆F在回憶時,也露出了不解的表情。
當時,他仍懷著僥幸的心理,苦苦和HR商量是否真有觸發競業協議的必要,可結果仍然是“必須”。后來他打聽到,在他之前離職的同事也同樣被競業了。“有種‘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感覺!
人才緊缺下,造車界正掀起“搶人大戰”。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喬峰在新公司發現了不少“同伴”。其中一位是喬峰工作上經常有交集的同事“段譽”,另一位是喬峰的前同事,但如今喬峰得稱呼他“段正淳”。
“感覺很荒誕,但大家都是聰明人,誰也沒有說破。其他員工也簽署了不能泄露競業人員信息的協議。”喬峰稱。
這種無言的默契,支撐著喬峰“改頭換面”,將使用了三十幾年的真名在汽車圈“抹去”,終日小心翼翼地穿行于車圈中。
『競業協議:我能』
■“隱形人”游戲開啟
喬峰所經歷的“隱姓埋名”,在互聯網領域的大廠中最為常見。
通常,員工就職第一天,用人單位會通過簽署競業限制協議,禁止勞動者在原單位離職后一段時間內入職競爭性企業。當人才留不住了,公司會啟動競業限制,支付補償,目的是不讓競爭對手有機會得到他們。彼時,一場場“隱形人”游戲在互聯網大廠上演。
可如今,隨著各大互聯網科技巨頭加入造車行列,百度、小米、阿里、360等傾巢而出,“隱形游戲”也頻繁出現在汽車行業。愈演愈烈的是,競業協議已逐漸變了味兒,從限制精英高管、掌握核心技術的優秀人才,下沉至一名名普通員工。
“競業,就是公司留有搞你的權利,離職時看HR會不會惡心你。”對于無法改變的事實,喬峰如是說。
實際上,一旦競業觸發,用人單位支付給離職員工的補償并未想象中那么高。據汽車之家了解,競業限制啟動后,公司會支付補償,規定在年基本工資總和的30%以上,按月發放,連續發放一年。但一般企業只發9個月,因為連續三個月不發,協議才算作廢。
而對于這30%的補償還要另打折扣。比如,喬峰的原單位是國企性質,基本工資本就不高,真正到手的補償少之又少。但如果違反協議,員工有期權的會被收回,并退回競業補償,同時需支付2-3倍年收入的違約金。
『《樓外樓》劇照』
喬峰明白,一旦被起訴,將會對他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影響。他想起一位被競業的朋友,只因在朋友圈發布一條關于新公司的內容,評論區里有人說了句“恭喜履新”,朋友回“謝謝!”,這都成為了違反協議的證據。
“有一次,老東家向我的新公司郵寄了一個空包裹,寫的是我的原名和電話,好在新公司前臺專門‘培訓’過,拒收了!眴谭寤貞浀,“那一次真的太險了……”
在新公司的“保護”下,喬峰得以在這場隱形游戲中成功“消失”。在入職一個月后,他得知另一位前同事段正淳如今也在這家公司就職,擔任汽車軟件工程師?僧斔诠就ㄓ嶄浿兴阉鬟@位同事的真名時,發現“查無此人”。喬峰似乎一切都明白了,接下來也裝作無事發生一樣,繼續投入工作。
“我們這種技術類工作,能想到的收入匹配的車企全在競業協議里,如果就拿這么點補償在家閑著,可怎么生活?”喬峰稱,“何況,這一年的職業生涯就可能出現斷層,我不能停下……”
■“離開就別打算在車圈混了”
讓喬峰和段正淳同時陷入困惑的是,作為一個未接觸到核心商業機密的員工,為何會被啟動競業協議?以及為何會被競業到這種嚴苛的程度?
自2021年開年以來,小米、百度等互聯網造車大軍,正揮舞著鈔票瘋狂地在車企中挖人。只要是感知系統測試工程師、軟件構架工程師、云計算平臺系統工程師等崗位人才,簡歷掛在網上,一天即能收到20幾個獵頭電話。更有一些初創車企的團隊,一夜之間全被挖走,汽車業務陷入了停擺期。
『《天下無賊》劇照』
有人說,造車新勢力的窗口期正在逐漸關閉。對于一家新企業而言,“挖墻腳”確實比人才慢慢培養來的更有效率。也因此傳統車企、“蔚小理”等企業的人才,成了挖人的“重災區”。
與員工簽署競業協議,是車企開啟人才防衛戰的第一道屏障。
近日,汽車之家拿到一份蔚來汽車員工(非中高層)的競業合同,名單中出現了近50家關聯公司的名字。其中不乏有大到萬億市值的整車企業和電池廠商,也有小到10億元人民幣的創業公司,覆蓋傳統車企、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企業、互聯網汽車或其他有關聯領域的企業。
“現在的競業協議都這樣,基本把業內該想到的相關企業都寫上去了!币晃晃祦砉歉蓡T工無奈地表示,“原則上,剛入職公司時,每人都需要簽署一份競業協議,只是現在新造車企業太多了,至少每年都要重新簽署一次,每年都會出現很多‘新公司’。”
不僅如此,對于競業對象的范圍,公司也享有定義的權利,協議上寫明“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公司...”對于員工來說,如果不是協議中點名的公司,但仍主營上述行業,也屬于競業范圍內。
無獨有偶,近日有網友曬出疑似長城汽車的《競業限制實體名單》及協議,更讓人瞠目結舌。這份名單上的“競爭對手”竟然寫滿了5頁A4紙,“登記在冊”的企業數量多達到130個,幾乎囊括了所有汽車產業相關的企業,可以說是‘競無可競’。
“如果離開了長城,就別打算在汽車界混了!庇芯W友對此評論道。
可見,造車的“內卷”從挖人開始。據汽車之家獲悉,有些車企獨立分出去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也被寫入了母公司的競業協議名單中。比如,智己汽車就在上汽集團的競業協議名單內。
■左手簽競業,右手挖墻腳
被競業限制的員工跳槽時,將變得格外謹慎,要不成為了“隱形人”,要不通過第三方途徑來規避競業。
比如,9月7日,原吉利研究院院長胡崢楠在微信發了一個朋友圈,稱近期加入了小米旗下的順為資本。業內人士認為,胡崢楠沒有直接加盟小米,采取這種迂回路線,或許就是為了規避競業協議。
同時,車企也正在做一件被逼無奈的事情:一邊開啟防衛戰,防止人被挖;一邊又發起搶人大戰,瘋狂挖人。
為了快速搭建團隊,CEO甚至親自下場招人。夏一平在出任集度汽車CEO后,招聘花費了他大部分的精力,即便是周末,也要從早到晚連續12個小時面試;為了吸引人才,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祎于今年6月親自在社交媒體上廣發英雄帖,表示“公司在薪酬待遇方面全面放開、全力支持!
另一邊的小米汽車,自宣布造車以來,也開始在汽車行業進行瘋狂挖人。據汽車之家獲悉,由于胡崢楠的加入,小米汽車從吉利汽車處幾乎挖走了一個團隊。
歸根結底,瘋狂的背后是整體“人才池”不足的問題。據《智能網聯汽業人才需求預測報告》分析,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科技人才需求量為9.2萬-11.6萬人,而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研發人才存量約為7.2萬人,當年高?晒┙o人才僅為7300人,人才凈缺口最多為3.7萬人。
更讓車企感到不安的事實是,擁有強大軟件研發能力的科技巨頭,招攬汽車人才的能力要明顯強于汽車企業,科技巨頭拿二線程序員的薪資就能招攬到一線的汽車人才。
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朱明榮稱,“以目前一線城市人才市場價格來看,在智電化技術研發擁有3-5年工作經驗的工程師,基本上年收入能確保在50萬元以上,如果是帶項目的管理崗,可以拿到100萬元年薪。而100萬元在傳統車企相當于部門總經理以上職級工資!
汽車之家聽過太多的車企HR吐槽,“剛找到一個軟件人才,可三個月后又有另一家愿意出2-3倍的高薪將他挖走。”這也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緊缺崗位招聘的難度,車企陷入了“人難招,人難留”的怪像。
“2021年一季度到三季度,汽車人才流失率已超過2020年全年水平,特別在智能駕駛、移動互聯等熱門崗位上,主機廠人才是凈流出的!奔蔚雷稍儎撌既藭r傲兵稱,“也就是說想招的人沒招到,想留的人沒留住,這是2021年車企招人最主要的痛點。”
■競業能留住人才嗎?
這些造車新巨頭、互聯網企業,增長速度有多迅猛,他們對人才就有多渴望。傳統車企對掉隊有多恐懼,他們對競業的需求就有多強烈。
“簽署競業協議,本質上并不能挽留優秀的汽車人才!绷_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大中華區汽車行業中心負責人鄭赟對汽車之家稱,“車企應該從人才培訓、管理體制創新上想辦法,持續保持組織活力!
薪酬激勵創新對于人才的選擇與留用非常關鍵。比如,小米在今年10月對外公布,以批準采納Xiaomi EV的股權激勵計劃,計劃授權上限為10億股,占Xiaomi EV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0%。
『《讀心神探》劇照』
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基本上采用“全員持股”,在2018年入職的早期員工,還能獲得2000股蔚來股票。但一位曾面試蔚來汽車的員工告訴汽車之家,“現階段,公司仍會給新員工期權獎勵,但減少到500股,分四年行權!
或許,人才的凈流失也讓一大批傳統車企投入了股權激勵計劃。今年9月9日,上汽發布公告稱,擬回購不低于15億元且不超過30億元的股份,用于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8月30日,吉利批準了總額為3.5億股的股權激勵計劃,并根據計劃向第一批一萬多名員工授予其中1.67億股股份;5月25日,長城汽車發布大規模股權激勵計劃,授予對象占企業員工總人數的16.89%,以此來留住科研人才。
不過,高薪酬也不是吸引人才、挽留優秀人才的唯一手段,有更多人會看中環境和未來發展。因為追求事業的人才更看重于他所做的事情能否實現他的個人抱負,能否對行業產生影響。
通常而言,新勢力車企的文化更加年輕化、組織架構更加扁平化,所以吸引力遠高于傳統車企。其次,汽車行業并不是互聯網軟件人才的首選,汽車行業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來吸引來自互聯網的軟件人才。
人才競爭也不是“互挖墻腳”。朱明榮認為,人才競爭應該是人才發展的競爭、人才作用發揮的競爭、人才生態網絡鏈條的競爭、人才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競爭以及一流人才價值創造能級和影響的競爭。
眼下,造車的“內卷”,讓車企或多或少有一種浮躁心理!耙坏肚小钡赜|發競業協議,并不能真正留住人才,還會受到“反噬”,一定程度上傷害到企業的口碑,造成招不到優秀人才,更多人想逃離的囧境。(文/汽車之家 彭斐)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