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車聞中心 智能網聯 正文

李駿:智能共享出行創新需完善頂層設計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汽車之家 行業]  日前,第三屆國際汽車智能共享出行大會在廣州舉辦。本屆會議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聯合主辦。會議以“擁抱智慧城市新生態,共建未來出行新格局”為主題,以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落地為目標,圍繞智能駕駛與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融合發展,以及構建安全高效綠色的未來出行為主要議題深入研討。

汽車之家

  在嘉賓演講環節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李駿以線上的形式發表了演講。在他看來,智能共享出行的愿景很美好,但現階段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在應用場景中,大量時間都浪費在了擁堵、尋找車位上,這也導致了出行難、出行時間無保障、感受差等問題。

  而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就是要完善系統的頂層設計,要使智能出行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此,中國工程院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智慧城市(SC)、智能交通(ST)、智慧汽車(SV)融合智能化地發展,即“3S”。

  “智能共享出行要走到一個生態平臺,那么這個生態平臺就是對于當前的城市進行改造;對于城市的交通進行改造;對于智能汽車進行改造。只有產生這樣的一個城市智慧化、交通智能化、駕駛規范化的一體化平臺,才能使中國發展智能共享出行獲得最重要的頂層設計。”

  在具體頂層設計中,作為SC,要為智能共享出行提供自動駕駛城市出行數據和實時動態交通場景;作為ST,要為實現動態交通場景的數字化實施管控;作為SV要為城市未來智能共享出行提供車端和車外的信息融合,以彌補單車智能的缺陷。

汽車之家

  因此SC、ST、SV融合的平臺為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共享出行提供了系統工程的解決方案。李駿所說的“3S”模式,在雄安其實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探索。探索成果和經驗如下:

  第一,智慧城市實踐。在智慧城市實踐當中,雄安主要是做了適應智能汽車的智慧城市空間組織模式的研究。這種組織模式所得出的成功經驗就是舍棄空間,把社區的設計與智能共享出行汽車的道路設計聯系在一起,按照生活來布置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從根本上來減少通行需求,而且建設了分布的公交交通和共享交通設施。

  第二,道路交通另外一個實踐是適應智能網聯的城市空間組織模式。   這種組織模式是一個數字的空間組織模式,它建立了數字規劃平臺,一個相當完善的城市數字化平臺。那么這種應用數字化規劃平臺研究城市,通過數字融合技術實現多專業和多層次規劃信息的智能提取和檢測。并且基于這種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質量體系的效果,實現了規劃到建設,為智能交通和智能汽車提供了平臺。

  第三,在ST方面立了基于客戶流分析的運營、調度、管理。這種對于客戶流量比特征、服務水平、共享和合乘等方面的分析對于雄安的建設和共享出行汽車的示范提供了支撐,這種支撐充分反應ST和SV的融合中。在ST的實踐中,它同時打造了基于交通分配模型構建的共享交通基礎。這是雄安新區的亮點:利用交通分配模型或者交通流量進行分配管理,獲得的有/無共享出行機動車出行的系統運營指標。對比不同的發展方式對于道路能力的影響進行了深深入研究,最后獲得了結論性,共享收益顯著。

汽車之家

  第四,在SV方面雄安新區的智能共享出行提出了一個口號——少用車,易用車。這個少用車和易用車達到什么水平?私家車只有10%,其他比例的車都均勻地分配到各種適合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和智能汽車的融合發展,特別是在實踐中提出了用10%-15%的車輛比例來做一種需求響應式的城市公交,這是一個創舉。這種契合的程度達到了“少用車、易用車”,提供高品質的城市服務。

  什么是需求響應的公交系統呢?這種不定交通線路的需求響應微公交智能車輛,它把除了私家和公共汽車以外的所有車輛需求納入進來,它基本上踐行了車找人和人找車的融合。因此,它是國內首次正式實踐了合乘共享新型公交模式,并將此作為雄安啟動區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合乘共享新型交通車輛站點的設計、路線的優化、使用模式的創新都體現了3S融合一體化的思路.(編譯/汽車之家 陳燦)

李駿:智能共享出行創新需完善頂層設計 汽車之家
查看同類文章:
行業視角
智能網聯
更多精彩內容:
行業報告
行業對話
文章標簽: 行業視角 智能網聯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