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對于當前的買車人來說,駕駛輔助已不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新勢力們雖然在傳統制造領域無法和前輩們掰手腕,但憑借著智能化(駕駛輔助),已然呈現出“破圈”的態勢。這也引起了很多專注自動駕駛公司的目光,比如前段時間毫末智行發布的城市場景的NOH等。今天,又有一家自動駕駛公司發布了自己的駕駛輔助+自動泊車一體化方案——易航智能NOA。
○各種NO錯綜復雜,易航智能的NOA到底是個啥?
說起目前的駕駛輔助系統,NOA、NOP、NGP等各種稱呼讓我們眼花繚亂。其實他們的本質就是高階的駕駛輔助功能,進一步說就是集成了自動導航輔助的ADAS功能。不過在功能實現上,自動化程度更高,同時可以進行數據積累,并推動迭代升級。
易航智能的NOA就是這樣一套主打低成本的高級駕駛輔助功能。首先,從功能上看,駕駛方面它可以實現在典型場景下(高速/城市快速路/城市環線)點對點的自動駕駛輔助。我們常見的自動超車、自動道路切換(匝道行車)是其核心能力;泊車方面也擁有10項相關功能,其中1000米記憶泊車、融合泊車為配置核心。
功能的實現硬件主要基于攝像頭,同時用毫米波雷達進行輔助融合,最佳體驗為5R11V+12USS,在易航智能的規劃中,目前的NOA基本以目前的硬件的為主,而在之后更高階的自動駕駛中,將會采用更多傳感器進行融合。
駕駛輔助平臺方面則采用了TI TDA4平臺研發,相較市面已推出的NOA行泊一體量產方案,成本降低50%以上,能夠覆蓋15萬元以內的車型。主要提供單/雙TDA4兩套解決方案,其中單TDA4方案可以取代L2級ADAS功能,在成本持平的前提下實現了更高階的功能。根據官方透露,他們這套產品的總成本是可以控制在1萬元以下,大概8000-9000左右的水平。但從價格上看可以說很有性價比了。
○16TOPS的駕駛輔助平臺,能否得到車企的認可?
這套TI TDA4平臺目前的算力為16TOPS,雖然算力并不是衡量駕駛輔助能力的唯一條件,但和動輒上百的算力比起來,確實不夠顯眼。對此,易航智能也有自己的看法。
在易航智能CEO陳禹行看來,對于當前的高級駕駛輔助功能來說,成本是阻礙其大規模發展的重要因素,算力確實是自動駕駛中一個因素,但并不是沒有解決的方法,他在發布會現場舉了蘋果手機的例子,雖然蘋果的算力不高,但通過優秀的軟件和硬件匹配,帶來了十分流暢的體驗。同樣,易航智能也是從算法優化和算力優化兩方面入手,提供了解決之道。
算法層面,易航智能通過自研的Scalpel模型剪枝方法論進行模型壓縮,形成一個高效精巧的小模型。之后讓小模型通過知識蒸餾等手段向“老師”——易航智能自研的高精度大模型學習,充分繼承大模型的優秀基因。算力優化層面,技術團隊打通了小模型平臺和高精度多任務訓練之間的隔閡,實現了障礙物檢測、圖像分割、交通標志檢測等共享Backbone,極大降低了算力的消耗。
“最終,我們成功用16TOPS算力實現了某些車型幾十甚至上百TOPS才能運行的NOA行泊一體功能”。陳禹行稱,易航智能是目前行業內唯一能在自動駕駛芯片TDA4上做出NOA行泊一體方案并應用于量產上市車型的服務商。通過靈活的硬件配置組合,這一方案的成本能夠覆蓋到15萬元以內的車型,讓NOA不再是豪華汽車的專屬。
○目前的商業化程度有何表現?
對于商業化方面,易航智能的產品其實早就完成了量產,比如自動泊車曾經搭載在早期的理想ONE(參數|詢價)上,至于目前的最新發布的NOA功能,目前已經在大通、威馬上得以使用。
而搭載相關駕駛輔助功能的雷諾汽車更是已經遠銷歐洲?梢哉f在商業化方面,易航智能并沒有向很多自動駕駛廠家那樣還只停留在demo階段,而是實打實的完成了量產。
編輯點評:隨著自動駕駛企業的入場,駕駛輔助這個市場變得更加熱鬧,新勢力們在完成了前期的抱團合作后,現在開始走向全棧自研,而傳統廠商則會因為歷史包袱的原因,依然在持續轉型。我認為易航智能就是將目標設定為這些客戶,TI雖然從架構,算力上看不如NV,但作為國際上老牌的汽車芯片供應商,其產品的穩定性和生產顯然更勝一籌,對于哪些擁有體系化供應商的車企來說,顯然有較大的吸引力,車企可以使用這套系統迅速的占領一部分市場,以此縮短和新勢力車企在智能化方面的差距,當然,我相信NOA功能對任何一個車企或者供應商都是暫時的,最終的戰役還是會在全場景的駕駛輔助功能中打響,讓我們也一起期待易航智能未來的表現吧。(圖/文 汽車之家 冷曉陽)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