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深評] 魅族手機的創始人黃章,是一個很偏執的人。
中國第一部智能手機魅族M8出自他的手筆,黃章可以為了一個手機背部的曲線,讓整個項目發布延期一個月;在劉海屏、挖孔屏大行其道的當下,偏偏他打造的魅族16選擇了讓“額頭”和“下巴”絕對對稱,給手機美學留下了最后的尊嚴。
黃章也是一個很驕傲的人。
他極少出現在媒體鏡頭前,如果想要找他采訪,不如去魅族論壇找“J.Wong”閑聊;他盡情展示自己的喜怒哀樂,在友商發布最新產品時會大罵“賤人賤己賤行業”;他拒絕了雷軍收購股權的提議,并喊出了那句“不做中國的蘋果,要做世界的魅族”。
偏執與驕傲,加上對產品的“極致打磨”,讓黃章成了機圈里有名的“黃木匠”,也讓魅族成為了“小而美”的代名詞。
黃章拒絕過很多機會,但終于對李書福低下了高傲的頭顱。
在吉利的星河世紀收購魅族79.09%的股權之后,46歲的黃章正式退隱江湖,只象征性留有“產品戰略顧問”的頭銜。在車企與數碼企業之間破壁后,魅族是第一個被車企吞并的手機企業。
車企來勢洶洶,各懷想法。當造手機的人都去造汽車,造汽車的人也終于理清了思路,決定對手機下手。融合、對撞,這些年競爭最激烈兩大領域的玩家,正在狹路相逢。
當手機遇見汽車:從遙控器到掌管車內一切
從歷史來看,手機的智能化要比汽車更早一些。
早在2010年6月,iPhone4就從喬布斯手中誕生,而2012年,馬斯克才發布了Model S。在現實的用車體驗中,很多人都是先擁有了智能手機,然后才開始接觸到智能車機系統。
人們都熟悉了手機的朝夕陪伴,那么車企的思路自然是順應這種科技潮流,借助手機的力量,幫助車主能更便捷地用車。在這一段時期,手機和汽車的打通主要集中在功能層面,手機可以作為汽車的鑰匙,通過App解鎖車輛,省了車主掏鑰匙這一步。
當車輛有了App,功能擴大是必然。隨之而來的就是在手機上可以對汽車進行操作,比如,手機就能查看汽車當前的行駛數據,還能提前把車啟動,甚至能讓汽車自己從車位開出來。
這一期間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華為和比亞迪的聯合,華為手機可以作為比亞迪的車鑰匙,只需要在后視鏡那里掃一下就能上車,也能當作比亞迪的遙控器,手機遙控車輛駕駛。
『比亞迪攜手華為推出手機NFC車鑰匙』
而隨著汽車智能程度的突飛猛進,車輛將會變成一個智能終端。車主上了車之后,無需借助手機,就可以利用車機進行娛樂和導航,甚至還能控制智能家居。車機有望取代大部分的手機功能,手機廠商自然不能坐以待斃。畢竟,爭奪用戶的時間和流量入口,這才是生存的本錢。
手機企業開始越來越深地介入到汽車內部功能。蘋果最新版Carplay掌管了從儀表盤再到中控屏的一系列界面,首批合作企業覆蓋了很多汽車品牌。不單單是蘋果,華為也是一樣,鴻蒙座艙初露鋒芒,就可以做到幾萬款手機App無縫流轉到車輛上。
『蘋果Carplay合作車企』
手機和車輛已經深深綁定,這種勢頭不可阻擋。
一些手機廠商已經先知先覺,造起了車。小米汽車會在2024年發布,華為、OPPO等企業都有進軍汽車行業的計劃,更別提“先天下造車而造車”的賈躍亭——雖然人還在美國,但畢竟路子走對了。
當車輛變為智能終端與移動空間,那么車機就是下一個流量入口,這是手機企業對于未來的思考。而如今哪怕是“為了活命”,手機企業也必須找到新賽道。
當下的手機市場已經是一塊飽和并正在萎縮的市場。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今年1-5月,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1.08億部,同比下降27.1%。其中,5G手機出貨量8620.7萬部,同比下降20.2%。
無論是自研芯片,還是聚焦折疊屏,或是提升性能表現,這些路線手機廠商都試過。200W快充、一英寸超級大底、超聲波指紋、屏下前攝,各種新技術紛至沓來,而結果就是消費者平均31個月的換機周期,被進一步拉長至36個月。
手機企業造車的邏輯很簡單。那么,汽車企業為什么要進入這樣一個萎縮市場攪局呢?答案或許只有兩個字——生態。
車企輸血,手機企業輸技
李書福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翱缃绱蛟煊脩羯鷳B鏈,依法構建企業護城河已成大趨勢,手機可以鏈接車聯網、衛星互聯網,打造豐富的消費場景,做強生態圈,為用戶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萬物互聯的多屏互動生活體驗!
或許,這也是吉利收購魅族股份的出發點。
如果汽車想真正走入人們的生活,就一定要利用好手機。因為從本質上來說,再智能的汽車也無法取代手機的地位,因為手機會更方便攜帶。看看我們周邊就知道了,沒有手機連健康碼都掃不了,從某些意義上來講,手機就是現代人的“數字器官”。
吉利收購魅族,吉利看到的不是“手機市場已經飽和”,而是“手機會越來越重要”。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車企收購手機企業的案例,讓我們來看看吉利是怎么做的。
除了吉利系沈子瑜出任魅族董事長,魅族高層管理團隊將保持穩定。魅族作為獨立品牌和獨立團隊繼續運營,明年還會發布全新的產品。有數碼博主爆料,“久到離譜”的魅族19將會在明年發布。
當年吉利在收購沃爾沃時,采取的合作模式就是“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事實證明,這一戰略取得了成功,在2010年收購時,沃爾沃當年全球銷量37.1萬輛,而在收購11年后,沃爾沃2021年的全球銷量達到了69.9萬輛。
“星紀時代成立的初心,是希望填補在高端市場上用戶缺乏選擇的空白。”星紀時代聯合創始人、CEO王勇說。
魅族在手機領域,是不亞于沃爾沃在汽車領域的存在。魅族是有高端血統存在的,在2018年發布的魅族15打造出了經典的汝窯白配色,其出眾的質感至今依然是手機行業之最。
魅族能帶給吉利的,是一個雖然現在沒落,但是有著高端基因的小眾品牌。雖然在業內被稱為“珠海小廠”,但魅族是有技術積累的。魅族最重要的財富莫過于Flyme系統,在手機行業,這是公認最好用的手機系統之一。
早在聯發科時代,魅族就是為數不多不依賴高通芯片,也能賣得很好的手機品牌。而魅族的最大殺手锏就是Flyme系統。甚至有很多的小米用戶都在找Flyme的刷機包,把自己的手機刷成魅族的系統。
『魅族FLyme系統』
魅族CEO黃質潘說,Flyme將作為One OS,拉通星紀時代和魅族的更多終端體驗,這也從正面說明了Flyme在智能汽車時代的車載價值。
在前些年,魅族還宣布與國內第一大家電廠商海爾達成合作。吉利收購魅族,相當于收購了一套從手機到車機,再到智能家居的整體系統方案。相信在吉利接下來的車型上,魅族手機就可以更深入地介入到汽車的體驗中。
除此之外,魅族還會帶給吉利更強的軟件研發能力。
通常來說,在車載系統研發上,車企先天就要比手機企業“慢半拍”。因為汽車在更新換代上相對于手機有很強的局限性,一輛車開8-10年都屬正常,但一部手機,能用4年就已經算“高壽”。
一方面是手機的更新迭代速度要兩倍于汽車,另一面是車載處理器和手機處理器之間有著極大的差距。舉個例子,驍龍8155是很多旗艦車型的智能座艙芯片,這款芯片從驍龍855改進而來,采用7nm工藝制造。盡管已經面世3年了,但高通的8155芯片仍然是目前最為強大的車規級SOC芯片。
而手機陣營呢?伴隨著小米12S系列的發布,驍龍8 Gen1+已經開始普及。這款利用了臺積電4nm工藝的最新芯片,相對較好地解決了驍龍8 Gen1的發熱和功耗問題,安兔兔跑分能來到110萬分以上。更別提驍龍8 Gen2的進度已經提前,今年12月就會有安卓旗艦進行搭載。
車機端芯片三年換一代,手機端芯片一年換三代。車企的研發工程師在跟驍龍8155死磕的時候,手機研發工程師卻已經拿到了驍龍8 Gen2的樣片,這差距太大了。
得到了魅族的軟件研發能力,吉利甚至將形成“億咖通研發硬件,魅族研發軟件”的新格局。這種研發組合對手機行業來說都堪稱豪華,對于汽車行業來講更是頂級。
而吉利能帶給魅族的是什么呢?錢——魅族什么也不缺,就缺錢。
“吉魅模式”不可復制,但產業仍在加速融合
雖然汽車圈與數碼圈都在為了“吉魅”叫好,但吉利與魅族的合作模式,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可復制。
原因很簡單——手機領域已經沒有可供車企收購的優質標的了。
第三方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的報告顯示,2021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份額95%以上均由蘋果、華為、OPPO、小米、vivo 這5家頭部品牌占據,其余品牌則只能跟在其后“分食殘羹”。
OPPO、小米決定自己造車,vivo勢頭正盛,努比亞被中興死死賺在手里,車企收購華為和榮耀更是不可能。與魅族最相似的手機品牌是錘子,但此前已經被字節跳動拿下,并且早已沒有新手機推出。剩下的只有酷派、金立等曾經聽說過的品牌,如今這些品牌早已變成雜牌機。
收購蘋果倒是不錯的主意,但估計只有羅永浩的嘴炮里能做到。
在未來,車企和手機企業的合作,將更多是平等互惠層面,而不是一家拿錢收購另一家。這更像前些年手機企業和家電企業的合作,小米入股美的集團,OPPO與海信正式簽約,都是雙方各取所需的結果。
手機和汽車進行數據打通已成定局,而且越來越多的車企會開放更多權限給手機企業,Carplay就是蘋果發起的進攻,那么在國內,小米會不會打造車載MIUI系統,OPPO會不會研發車載版ColorOS,猶未可知。
而車企也會越來越深地走進手機領域,在這一點上,蔚來和特斯拉代表了很多車企的想法。
馬斯克曾提到,他厭倦了iOS和Android,想要打造ElonOS,提供前所未有的體驗。他通過Neuralink公開招募智能手表/手機的技術人才。有傳言指出,首款特斯拉手機將在2024年面世。此外,李斌也對外證實了蔚來造手機的傳聞,上汽集團也正在思考與手機制造商的深度融合。
戰略層面,未來車企造手機的意圖和構思已經漸漸清晰。而在戰術層面,車企造手機想要造出差異化,在未來并不是難事。
因為一個變道超車的時代已經來臨,那就是5G。5G的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秒10GB,這已經大于手機機身存儲器的傳輸速度。未來的手機可以通過5G傳輸,讓1000元的配置發揮5000元的性能,而吉利星際聯網、特斯拉星鏈衛星都可以解決通信問題。
等到這樣的手機造出來,手機行業將迎來真正的洗牌。
手機企業造車,或是車企造手機,到頭來都是為了一個目的——獲取數據。在信息時代,數據就是金礦。用戶喜歡什么、想要什么,什么領域更有機遇,什么地方更具潛力,這些一切關于未來的解答,只有數據會告訴你。
『問界M7』
或許是命運的巧合,就在吉利收購魅族的同一天,華為智選的第二款車型問界M7也正式上市。手機與汽車,這兩個領域終于來到了神奇的交匯點。
路該怎么走,企業們各有其道。但殊途同歸,對于消費者來說都是好事。這意味著,一個所有設備無縫銜接、信息無縫流轉的世界,即將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文/汽車之家行業評論員 愛德華)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