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車聞中心 新能源 正文

特斯拉殺手跌落神壇 滑板底盤還有戲?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向編輯提問

  [汽車之家 行業]  今年以來,被外界稱為“特斯拉殺手”的造車新勢力們,日子都不大好過。

  去年被資本追捧的Rivian,今年開始接連敗退,股價自上市巔峰179美元/股,一路下跌到約30美元/股,市值縮水超80%;

  另一家明星車企Canoo也是險象環生。今年第一季度末,Canoo賬上的現金流只剩下1.2億美元,僅夠用一個季度。

  這兩家企業的背后,都有一個核心武器——滑板底盤,曾經在一段時間內吸引了很多人關注的目光。

汽車之家

  如今這兩家企業的短期困境,給“滑板底盤”商業化前景籠上一層迷霧,但業內對該賽道的熱火持續,仍有源源不斷的新玩家入場。

  以國內為例,7月11日,中國企業PIX Moving宣布完成了A1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滑板底盤、Robobus與無人清掃機器人3款產品的量產;此外,易咖智車于今年4月宣布連續完成近億元的A輪和A+輪融資;吉利遠程、阿爾特和拓普集團也相繼對外公布進軍滑板底盤。

  滑板底盤作為一種新興模式,一度被認為是車企趕超特斯拉的制勝密碼,有人帶資跑步入場,也有人冷眼旁觀,未來它能否在等級嚴密的汽車產業站穩腳跟,擁有真實、可閉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誰又能率先打開新造車時代的鑰匙?

汽車之家

國內造盤家名單擴充

  “造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兩個沙發加一個車殼。”當年,吉利汽車創始人李書福的這句“瘋話”曾被無數業內人嘲諷。今天看來,幾乎沒有人再笑話這句話。

  滑板底盤是一種新時代的非承載車身結構,可實現車身和底盤的完全分離,車的動力總成、線控制動、線控轉向、懸架、三電模塊等全部集成在一個像滑板一樣的底盤上。簡單地理解,上身車殼可以隨意更換,甚至不用蓋車殼,車子也能跑起來。

  這也是滑板底盤區別于純電動平臺的最大特征,以Model系列、比亞迪E3.0平臺、大眾MEB的純電平臺為例,他們的生產、設計都是以車身為核心,無法做到車身和底盤的真正分離。

  實際上,眼下火熱的滑板底盤,并不是一個全新概念。2002年,通用汽車發布Autonomy概念車,被普遍認為是滑板底盤的肇始。此后,豐田、奔馳、現代等車企,以及舍弗勒、采埃孚等Tier1等供應商也布局滑板底盤。

汽車之家

『通用汽車Autonomy概念車』

  但真正將滑板底盤帶火的是Rivian,其基于“滑板底盤”技術打造的純電皮卡R1T、純電SUV R1S一經上市,便成為汽車圈的焦點。

  滑板底盤還引起了蘋果的興趣,在過去這幾個月里,外界屢屢傳聞Canoo要被蘋果公司收購。雖然目前收購一事未塵埃落定,但Canoo的前任首席執行官Ulrich Kranz,現在已經是蘋果汽車項目的高管之一,同時蘋果還挖走了一批前Canoo工程師。這很難不讓外界聯想,蘋果是否在自研“滑板底盤”平臺?

汽車之家

『Canoo滑板底盤』

  今年以來,滑板底盤賽道持續升溫,入局的玩家名單也在擴充,如國外的Arrival、REE,國內的悠跑、PIX、易咖智車、盒子智行等。

  在所有的造盤玩家中,僅有Canoo和Rivian兩家初創企業選擇了切入整車C端市場,Rivian選擇自建品牌,滑板底盤只是品牌的標簽,目前已經發布皮卡、SUV、Van貨車各一款;Canoo通過第三方制造車輛,然后由自己的品牌來面向最終用戶。

汽車之家

  相比之下,國內初創企業更聚焦于B端市場。雖然起步相比國外玩家晚,但他們已陸續推出產品,并在加速落地量產。

  PIX瞄準的場景主要是半封閉場景的無人駕駛物流小車,目前的國內訂單已開始逐步交付,海外首臺Robobus將于近期交付給西班牙的客戶。隨著美國新法規(允許自動駕駛汽車不帶方向盤)的出臺,PIX Moving計劃在1-2年內,向全球交付1000輛Robobus。

汽車之家

『PIX Moving Robobus』

  另一家悠跑科技是一家高速車滑板底盤的創業公司,2021年成立,拿到了博世的博源資本等投資。它的商業邊界是不做C端品牌,定位tier0.5,在今年初發布了“UP超級底盤”和“UP SPACE超級艙體”兩款產品,預計2023年進入量產階段。

  將滑板底盤技術推向了資本的風口浪尖的,還有汽車行業專家的預判。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曾表示看好滑板底盤技術。他認為,共用底盤能夠大大縮短車型開發周期,車輛上車身也可以形狀多變,滿足消費者不同需求。

滑板底盤奪車企軀殼?

  雖然滑板底盤的熱度不減,但業內也不乏質疑之聲,爭論最激烈的便是,誰會為滑板底盤買單?

  要知道,在智能電動車賽道上,主機廠正不斷在謀求主動權,推出純電動車模塊化平臺,例如吉利的SEA浩瀚平臺,上汽最新推出的星云純電動平臺,都是一種基于硬件層、系統層和生態層進行高度原創后的全生態架構。

汽車之家

『吉利SEA浩瀚平臺』

  這類企業很難為第三方滑板底盤廠商買單,他們將“靈魂”和“軀殼”都牢牢攥在自己手上。

  “滑板底盤存在一些應用的限制,它更適用于大尺寸車型,延展性不夠!鄙掀麆撔卵芯块_發總院常務副院長蘆勇稱,上汽現在的車型呈多樣化,自己研發的星云平臺可拓展、可升級,旗下四大品牌都能使用。

  “我們接觸過很多主機廠,發現乘用車不太可能采用第三方的滑板底盤產品!盤IX Moving創始人兼CEO喻川也坦言,“他們可能愿意談項目合作,也就是買技術或買服務,但不愿意談采購產品,所以我們很難與他們達成合作!

  福特也是如此,當初計劃使用Rivian的滑板平臺,給旗下林肯品牌研發新款電動SUV,縮短研發周期和投入資金,但這件事后來就不了了之,福特還陸續拋售Rivian的股票。

  不僅頭部車企如此,諸如蘋果、小米等科技造車巨頭,以及像百度、滴滴等robotaxi公司,具備非常強大的資本實力和研發實力,自研底盤并不難?紤]到滑板底盤在大銷量下的成本劣勢,所以他們也不可能會把底盤的外包交給第三方企業。

汽車之家

  當然,并不是所有傳統車企都愿意且有能力做“滑板底盤”這樣的產品,電動化能力弱的傳統品牌,當前他們迫切需要通過第三方滑板底盤的助力來趕上電動化的“末班車”。若是重新建立一套整車研發體系,時間和資金的投入會非常大,甚至會影響其產品迭代速度。

  佐思數據顯示,2021年乘用車有上險量的中國品牌共108個,其中上險量在5萬以下的中國汽車品牌有79個之多,合計市場銷量份額僅5.5%,可謂是夾縫中求生存。

  規模小、資金匱乏、轉型不及時的尾部車企艱難求生,滑板底盤的出現,似乎是一劑能夠讓他們東山再起的良藥。

  悠跑科技創始人&CEO李鵬表示:“超級底盤可以讓造車的成本結構和以前不一樣,可以讓400億才能造的車,要么造得比以前更好,要么用40億就可以造完!

  “因為我判斷未來底盤會越來越不重要,所以我的創業項目是做底盤!崩铢i認為,從傳統動力汽車進入到智能電動汽車之后,底盤這部分不再是用戶的核心價值,汽車的差異化由原來的硬件越來越多地轉移到軟件上去。

汽車之家

『悠跑科技UP超級底盤』

  看起來,車企只需將底盤“外包”出去,自己則專注于營銷、渠道、服務、用戶體驗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滑板底盤的門檻并不低,企業不是單單給車企提供一個到手就能用的底盤就行。

  該有的動態操控、碰撞安全測試、法規驗證、操縱穩定性和平順性測試等還要車企調整,需要大量的投入。此前,某國內車企曾想把驗證環節“模塊化”處理,這樣新車型上就能縮短甚至取消驗證,節省開發時間和成本,但后期發現很多問題沒法解決,最后不了了之。

  造盤家如何與主機廠分工和劃分責任是非常需要去摸索和磨合的。

商業前景何在?

  滑板底盤理想很豐滿,但眼下仍有一些技術難關還未攻克。

  首先,線控技術是滑板底盤最關鍵的技術之一。與傳統機械式底盤相比,線控系統的優勢在于響應時間短、控制精度高等。像線控轉向系統,直接取消了方向盤和轉向車輪之間的機械連接部件,徹底擺脫了機械固件的限制,理論上汽車可以實現任意轉向意圖。比如,Rivian四電機版本的R1T可以能實現坦克轉向(原地轉向)。

汽車之家

『Rivian坦克轉向』

  不過,路漫漫其修遠兮,目前從頭部Tier 1產品來看,線控制動目前相對成熟,但線控轉向技術尚未真正量產。

  “這在半封閉低速場景是可接受的,因為這類場景對冗余安全的要求不高,但對于高速環境,特別是乘用車領域,就面臨挑戰。”一位底盤技術專家張穎(化名)對此稱。

  其次,滑板底盤是需要配合輪轂電機的,但這項技術短期內應用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應用到了輪轂電機,將顛覆整個汽車產業鏈的格局,因為沒有了懸架,沒有了動力傳遞系統,零部件供應商的利益鏈會徹底切斷!币晃涣悴考揞^負責人對汽車之家稱,“目前技術只供展示,沒有量產計劃!

  華為有一條創新原則,不要妄談顛覆。從統計分析可以得出,幾乎100%的公司并不是技術不先進而死掉的,而是技術先進到別人還沒有對它完全認識與認可,以至沒有人來買,產品賣不出去卻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喪失了競爭力。

  現在的玩家很難去打破原先的供應鏈體系,Rivian與Canoo就處在這樣一個尷尬的角色中。

  如果前期量做不起來,企業就很容易陷入困境。短期內,滑板底盤優先落地的還是低速場景商用車為主,這也是目前大多數玩家避其鋒芒,看中的一個細分市場。

  物流運輸和配送環節,需要一定規模的VAN車型。不同于普通VAN車型,物流運輸場景下,快遞公司需要對VAN座艙、車廂進行定制,以滿足其運載服務需要。

  這些場景對于打造差異化的需求并不像C端品牌那么大,也不必擔心“軀殼”在別人手中。

  海外方面,處于資金鏈斷裂危機的Canoo近日獲得B端市場的輸血。美國沃爾瑪于7月12日簽署了一項最終協議,購買Canoo至少4500輛,最多至1萬輛小型電動貨車。

汽車之家

  Rivian的R1T作為2021年9月就上市的車型,本來具有不錯的先發優勢,但Rivian卻沒有利用好先發優勢,陷入交付量疲軟,以及需求端的增長乏力。在業內看來,Rivian手握10萬份亞馬遜的EDV(電動物流車)訂單,似乎是它生存下去的最后一張王牌。

汽車之家

  國內方面,物流運輸商們對于滑板底盤的態度,尚未見到明確表示,但對于低速自動駕駛場景的需求巨大。

  在很多園區、校園看到的自動快遞運輸車、礦山開采、餐飲及零售等就屬于這一范疇。業內人士稱,此類訂單需求較為分散,且這類場景對底盤的技術需求并不是特別高,非常適合滑動底盤玩家,推廣性較強。

  PIX Moving聯合創始人&COO曹雨騰曾公開說道:“我們先從無人專用車的市場切入,它是高級別自動駕駛最容易商業落地的領域。我們從三方面去考慮:第一是它能否真正為客戶創造價值并解決實際問題;第二是客戶是否根據我們現有的產品和技術,做到更好的復用;第三是它是否有批量生產的可能性!

汽車之家

  盒子汽車智能駕駛部部長劉爽判斷,未來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引入,人們對駕駛相關需求將越來越少,汽車的產品定位將不再是由A到B的載人交通工具,而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三生活空間”。這時候,滑板底盤將成為技術主流。

  當然,這些美好畫面何時能實現?“前提是滑板底盤相關核心技術成熟,某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在一些商用車領域會起量,但乘用車的爆發會較晚,受限制于技術成熟度、客戶接受度、法規等各種條件的約束!睆埛f稱。

  要看清滑板底盤的終局,還要讓子彈多飛一會。(文/汽車之家 彭斐)

特斯拉殺手跌落神壇 滑板底盤還有戲? 汽車之家
查看同類文章:
新能源
整車
行業評論
更多精彩內容:
技術解讀
向編輯彭斐提問
文章標簽: 新能源 整車 行業評論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