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近日,“2022中國一汽第二屆先進制造技術‘旗智· iM’高端論壇”在長春成功舉辦。論壇圍繞綠色制造、智慧制造兩大板塊展開,在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工業工程、電子電器、匹配、物流、鑄鍛、動力總成制造等各領域,有近百項創新技術和應用案例的技術分享和深入交流。
中國一汽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雷平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中國一汽在產品研發、生產、銷售、使用和服務的全過程中,積極尋求節能減排的方式方法,積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努力促進‘雙碳’目標的實現。”
『中國一汽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雷平』
中國一汽工程與生產物流部總經理、中國一汽制造技術學會會長畢文權提出了制造領域的四大降碳策略:低碳技術、效率提升、清潔能源、過程協同。在這一策略之下,中國一汽制定了具體可行的制造低碳技術路線,從能源入口、能源使用、能源管理三個維度識別出十幾類低碳技術。通過這些低碳技術的實施,力爭降低全價值鏈的碳排放。
將碳排放納入制造工藝設計要素
為了實現“雙碳”目標,中國一汽對生產制造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進行全面排查,尋求可行的創新技術和管理措施。2021年,中國一汽應用節能技術開展碳排放治理項目13項,實現降低二氧化碳排放5萬噸/年。
針對不同的生產環節,中國一汽還制定了差異化節能策略,推廣節能裝備,積極開發高耗能設備節能技術,推廣制冷設備群控等技術。據了解,重點設備能耗能降低35%。
另外,中國一汽也在加大對電池和電池集成制造技術創新力度,實現電池能量密度大幅的提升,電池體積成組率達到57%,電區最高效率93.9%,實現了電驅系統核心資源自主掌控。
現如今,中國一汽在制造工藝的開發上,已經將碳排放量納入工藝設計要素,大量采用虛擬仿真技術迭代和優化,從制造技術的設計源頭降低制造過程的碳排放量。
在智能化控制技術應用方面,中國一汽對生產全過程賦能,綜合運用仿真建模,人工智能動態調用等科技手段,創新開發烘干爐降頻控制、梯次控制、工位照明、自適應控制、ABC智能空調系統等智慧管理、管控技術。
『中國一汽工程與生產物流部副總經理/中國一汽制造技術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曉勝』
“中國一汽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全員創新,比如我們每年都有科技創新大會,會獎勵一大批創新項目,其中我們制造體系每年都有很多創新技術和項目獲獎! 中國一汽工程與生產物流部副總經理、中國一汽制造技術學會秘書長張曉勝在采訪中表示。
數字化提升業務效能
一直以來,中國一汽都非常重視數字化建設。今年5月份,中國一汽召開數智化轉型升級攻堅戰工作部署會,并圍繞數智化轉型升級攻堅戰“1164”總體戰法。
集團公司重點部署了三項重點工作:全面強化戰隊管理,以業務數智化為突破,敏捷迭代;全力推進四大工程、24項任務,夯實轉型基礎;全面提升數智化能力,全員培訓和精英培養相結合。
“中國一汽制造技術學會積極相應集團部署,希望通過舉辦數智化相關的大型活動,連通中國一汽與行業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開拓工藝技術人員的視野,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速中國一汽數智化轉型升級,為建設汽車強國增添羽翼! 張曉勝說道。
在具體的落地實施上,中國一汽力爭通過數字化來提升業務效能,并讓數字化在具體的應用場景中,對每個員工的具體業務起到效能提升的作用。具體的做法是業務數字化、數字業務化。
第一步,業務首先必須得實現結構化和參數化,變成數字之后,IT人員才能把它變成軟件,去優化和賦能業務流程,這個過程就是業務數字化的過程。
第二步,入庫的這些數據一定要業務化,讓數據結合應用場景去驅動具體的業務,這樣的話數據化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
在中國一汽看來,數字化一定要結合具體業務、具體應用場景,要結合每個員工的數字化工作臺,去實現數字化轉型,這樣才能更好地支撐企業的智能制造。
數智化轉型樣本——紅旗繁榮工廠
紅旗繁榮工廠是中國一汽踐行“低碳”以及數智化轉型的重要成果,其自動化水平在行業也處于領先地位。
據介紹,紅旗繁榮工廠沖壓生產線全過程自動化率達到93.7%,焊裝生產線的628臺機器人實現自動化率100%;涂裝生產線采用7軸機器人可達率提升了15%,擁有28臺機器人和95臺AGV的總裝生產線能夠實現A級到D級全平臺柔性生產。
與此同時,繁榮工廠也在全方位踐行綠色低碳的理念,從再生能源使用、環保工藝應用及污染末端治理等環節入手,實現了廠區內的全生命周期節能降碳,是中國一汽制造過程踐行“雙碳”的最佳例證。
繁榮工廠整個廠房屋頂采用光伏發電技術,每年可節約電費100多萬元。工廠壓縮機熱能轉化率為85%,可以供應全廠的淋浴用水,借助雨水收集系統每年可節省用水上萬噸。
另外,工廠還運用干式漆霧過濾裝置,可將空氣中的雜質過濾到0.1mg/m3以下,并再次送入空調系統循環利用,以使能耗降低50%。配備沸石轉輪+RTO焚燒處理裝置,廠內VOC去除率達99%,熱能回收利用率達95%。
集成光伏發電和梯次電池技術的應用,則能每年節約標準煤9.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3.7萬噸、二氧化硫864噸。
中國一汽作為新中國汽車工業的長子,通過在制造領域進行的一系列技術創新和管理經驗,積極推動了產業升級,給業界帶來了前瞻性的啟發和思考。(文/汽車之家 楊益春)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