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資訊] 中國新能源車改變全球消費者的認知。本土企業在擴大國內市場份額同時,在海外市場開疆擴土。2022年,中國新能源車出口總量達70萬輛,同比大增1.2倍,增速超過了汽車出口的整體增速。
在中國引擎驅動下,全球電動汽車快速迭代傳統能源汽車,向著更普惠的移動出行方式邁進。
那么,電動汽車的未來是什么?WHAT IS THE NEXT?
在2023年上海車展摩比斯新聞發布會上,摩比斯全球營銷副總裁阿克塞爾·馬施卡 (Axel Maschka)先生不斷強調:“電動汽車下一步的關鍵是平臺!”
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增長的當下,電池和關鍵材料的競爭將變得異常激烈。汽車廠商核心能力在于聚焦用戶關注的更高效動力,更長的續航,更多變的使用場景上,進行產品開發。如何將上萬的汽車零部件集成在一起,更高效、更靈活、更拓展的系統解決方案變得十分重要。這一切都需要平臺創新來完成。
“為了迎接未來汽車時代的到來,我們打造一個集成式、更靈活、更高效的電動平臺,能適用于各種車型的多功能解決方案”。馬施卡先生說。
無獨有偶,比亞迪在車展之前了發布云輦系統,引發業內轟動。豐田、瑪莎拉蒂、奇瑞、一汽、舍弗勒等企業將最先進電動汽車底盤平臺帶到上海車展,都展現出集成式電氣化底盤平臺的發展趨勢。
2020年,摩比斯發布了首個電動汽車專用平臺e-GMP,全稱為 Electric-Global Modular Platform (電動化全球模塊化平臺)。 e-GMP 通過模塊化和標準化,實現產品開發靈活性及卓越的空間表現,高效動力驅動,優異的充電和續航里程,以及高度可靠性和安全性,F代的兩款電動汽車Ioniq 5 和Ioniq 6基于e-GMP 平臺打造,均獲得了“世界年度車”的最高榮譽。
在本次車展上,摩比斯展示了e-GMP的下一步 —— 電子承載式底盤平臺模塊(e-CCPM)。在模塊化可拓展底盤架構的基礎上,革命性地實現了電動汽車的三大系統——電子轉向系統,電制動系統及電驅動系統的最優化整合。
在電子轉向系統中,線控轉向 (SBW)取代了傳統機械懸架,駕駛座可以在車內任意位置進行調整,同時,通過體積最小化設計來實現空間利用最大化,實現了車內布局高度自由。后輪轉向系統(RWS)支持后輪實現最大10°的轉動,轉彎半徑可減小23%;兩個后輪可獨立自由旋轉不同角度,提升車身穩定性的同時也能為在狹窄空間停車帶來便利。
電制動系統實現了全電控,無機械液壓配件,并整合了摩比斯最新的制動技術—— 集成式電子制動(iMEB)和電子機械制動系統(EMB)。iMEB是為電動汽車量身定制的制動解決方案,用電控裝置取代機械結構,最大限度地減小尺寸的同時提供了更強大和更完善的制動性能,同時支持制動能量回收。而EMB是更先進的制動技術,基于全電控制動系統,取代了傳統的機械或液壓控制,制動踏板可布置在車中任意位置。
電驅動系統可稱為電驅動單元三合一系統( EDU 3-in-1),是一個將了電機、逆變器、減速器集成在一起的驅動部件。摩比斯的EDU系統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實現了19,000rpm的高轉速,相比已搭載在Ioniq 5上的驅動系統,功率密度提升50%以上。同時,新一代的EDU采用硅鈣半導體,可支持800V電池電壓的逆變器。
此外,在e-CCPM平臺上,汽車制造商可基于自身需求,自由選擇單個組件或整體模塊,并在可柔性設計的鋁制底盤框架上,根據車輛的設計自由伸縮軸距,結合輪轂電機、GFRP復合材料彈簧等輕量化技術,進一步減輕車輛自重,擴大車輛空間。e-CCPM上所有核心部件都是已經實現量產,極大降低汽車制造商前期開發成本。
摩比斯創新科技,引領未來美好出行。e-CCPM是面向未來的前瞻性創新,它為汽車制造商極大的拓展了電動汽車設計靈活度,并且聯接未來自動駕駛汽車需求,為電動汽車下一步解鎖更多可能。(編譯/汽車之家 常慶林)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