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5月16日,2023中國(亦莊)智能網聯汽車科技周暨第十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在京舉行,大會主題涵蓋了智能網聯汽車戰略引領、技術創新、生態賦能、商業化推進、跨界融合等多個版塊,同時聚集了全球頂級專家、政策制定者、產業領袖、投資機構等多方人員的參與,旨在進一步促進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進步與商業化應用。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李駿在開幕式上致辭。他表示,高級自動駕駛的商用化在國內依然有瓶頸,單車智能依靠的AI基礎尚未成熟,難以應對中國復雜的ODD場景。智能網聯協同作為高級自動駕駛汽車的突破口,已成為國內外共識,而中國特色網聯協同解決方案亟待突破。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李駿在開幕式上致辭。他表示,高級自動駕駛的商用化在國內依然有瓶頸,單車智能依靠的AI基礎尚未成熟,難以應對中國復雜的ODD場景。智能網聯協同作為高級自動駕駛汽車的突破口,已成為國內外共識,而中國特色網聯協同解決方案亟待突破。
以下為發言實錄:
當前,智能網聯汽車已經成為各國紛紛搶占汽車制高點,是我國實現科技強國、制造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等發展目標的重要載體。從發展趨勢看,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化呈現良好發展勢頭,產業化發展整體處于國際前列。市場化方面,國內L2級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功能不斷增強,智能網聯汽車行駛能力接近L3水平。測試示范方面,多地實現道路常態化載人載物測試,部分場景下實現接駁通勤、Robotaxi、物流配等服務。產業化方面,感知、決策、AI芯片、智能座艙、C-V2X關鍵技術自主研發均取得重大突破,部分領域更是實現全球領跑。
在取得重要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高級自動駕駛汽車的大規模商業化發展仍存在瓶頸,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高級自動駕駛大規模商業化需要應對諸多挑戰。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道路復雜多變、車流密度大,卻人因要素隨機性多,由此造成的ODD碎片化更加嚴重。
單車智能依靠的AI基礎尚未成熟,難以應對中國復雜的ODD場景。
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過程中信息安全、功能安全以及預期功能安全的系統性、綜合性問題尚未解決。
二,智能網聯協同作為高級自動駕駛汽車的突破口,已成為國內外共識,中國特色網聯協同解決方案亟待突破。
歐盟提出支撐網聯協同自動駕駛數字化基礎ISAD標準,啟動網聯協同自動出行CCAM-H2020項目,美國SAE在自動駕駛汽車分級標準J3026基礎上提出網聯自動駕駛J4026,美國聯邦公共管理局開啟CAMA平臺和CAMA云研發,驗證了J3026的有效性。
網聯協同對智能網聯汽車的主要作用有三點:網聯協同賦能解決場景感知的碎片化,網聯協同駕駛解決動態駕駛任務的碎片化,網聯協同網絡解決自動駕駛信息的碎片化。以上三個碎片化的解決是網聯協同有效性對開發高級自動駕駛系統的作用。
三,我們需要在更高的高度審視智能網聯汽車,以跨領域融合的思路建設完整的智能網聯汽車科技與產業體系,為此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要為智能網聯汽車打造良好的場景生態,實施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四智融合”頂層發展戰略。
要完善智能網聯汽車動態安全測試認證體系,對不同通訊模式下的網聯狀態、協同機制、指令引導規則、預期功能安全效益提升等進行量化測評,建立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信息功能安全場景庫,形成功能安全、信息安全、預期功能安全測試認證中國標準和實施監管與防護體系。
要建立真實豐富的智能網聯汽車運行大數據平臺,支撐我國智能網聯汽車AI學習成長,推動不同城市場景、不同車輛、不同交通狀態下的多模數據離線上云,形成不同規模交叉貫通的數據海,同時對多模網絡數據、協同效果數據進行遴選和標注,加快我國智能網聯汽車AI技術和AI芯片技術的提升成長和成熟實用化。
要加強國際交流,推動跨行業協作,共同繪制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路線圖。
當前,歐美已經制定網聯協同CCAM和CADS路線圖,通過混合網聯進行實際賦能深度融合,形成高安全效果的自動駕駛體系。中國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正在迅速發展,需要開展更廣泛的國際合作,盡快與汽車、交通、通訊、城建等多個行業形成共識,共同繪制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網聯協同發展路線圖。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將與在座的各位嘉賓共同砥礪前行,聯合產業上下游共同努力,推動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邁上新臺階。(文/汽車之家 張凌霄 )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