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5月16-18日,2023中國(亦莊)智能網聯汽車科技周暨第十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在京舉行,大會主題涵蓋了智能網聯汽車戰略引領、技術創新、生態賦能、商業化推進、跨界融合等多個版塊,同時聚集了全球頂級專家、政策制定者、產業領袖、投資機構等多方人員的參與,旨在進一步促進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進步與商業化應用。
在“協同創新,共筑軟硬融合開放型生態”主題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基礎軟件分會主任委員倪光南院士發表了演講。
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很高興參加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這次年會的主題是“協同創新,共筑軟硬融合開放型生態”。在此,我十分榮幸與汽車界新老朋友們共同探討如何構建智能網聯汽車新生態。
當前,中國正在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邁進,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連續半年保持全球第一。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31萬輛,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出口第一大國。2022年新能源汽車出口67萬輛,呈現翻倍增長的態勢。
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呈現高端化,出口對象多元化,產業內核化的特征,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已經成為進一步踐行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戰略,成為全球新的信息技術和汽車產業融合發展的機遇和競爭高地,目前我國從國家政府部署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方針引導汽車產業走向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這是協同跨學科、多領域、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的問題,需要多領域業界協同創新。
智能網聯汽車已經駛入發展的快車道,需要芯片、基礎軟件、零部件、整車等產業鏈各環節積極協同,共同構建多元融合開放的生態,這其中基礎軟件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大家知道西方的基礎軟件是主動主導的地位,和傳統技術相比,軟件很難讓人認知,長期以來在中國信息技術發展中往往存在著重硬輕軟的傾向,導致我國基礎軟件未能形成產業能力和產業生態。近幾年,國家對基礎軟件越來越關注,特別是習總書記主持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打好科技儀器設備、操作系統和基礎軟件的攻堅戰。在此背景下,國汽智聯聯合行業多家單位發起成立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基礎軟件分會,共同制定汽車基礎軟件的技術問題,共同研討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方案的開放架構與技術標準,以構建開源汽車基礎軟件為底座,打造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中國方案,共同推動構建軟硬融合、開放性的生態。
汽車基礎軟件分會將成為跨學科汽車基礎軟件技術交流平臺,也歡迎越來越多來自汽車、計算機、通訊、交通、芯片等等各領域的專家和工程師們的加入,在這里我想重點強調的是基礎軟件和芯片的關系。
目前我國汽車芯片國產化率還很低,依然嚴重依賴于進口,這就需要發揮舉國體制之力來緊密合作,跨界協同發展。
開源方案的出現,順應未來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需求,它的精簡指令集符合未來CPU架構發展趨勢,是采用開源模式,也符合科學開放精神,大大降低了芯片產業的門檻,其人才培養便捷、研發周期縮短,這都是后續發展具備強大生命力。
從主流CPU指令代碼看,X86屬于復雜指令集,是PC時代的產物,ARM精簡指令是移動終端時代的產物,現在兩者各有利弊,但總的說來,ARM出現時代比較短,架構比較新,現在ARM在移動領域已經深耕了X86,對原先X86優勢領域,如提供算力方面拉近與X86的差距。和ARM相比架構有所改進,沒有像ARM兼容過去多年的包袱,預計新的應用領域發展速度更快。
從采用開源模式來看,迄今為止開源軟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所取得成就引人矚目,業界已經對開源強大生命力形成了共識,為此人們對開源方案寄予厚望。
回顧多年來,從走出效能發展到今天,成為業界的新寵,有力地證明開源模式既能夠推進軟件也能夠推進硬件,逞開源東風,它的前途不可限量。
人才培養來看,培養芯片工程師方面,伴隨著敏捷開放語言可以大大地提高出行效能,有中國科學院大學通過RISC-V開放指令和敏捷硬件設計語言,可以讓五個本科生在4個月里完成RISC-V處理器芯片設計工作,這與傳統方法需要幾年的時間相比效率大大提高,這說明發展芯片業可以獲得芯片人才培養的優勢,同時開源模式可以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萬類學天競自由。
所以RISC-V出現為智能網聯汽車芯片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呼吁各界聚焦RISC-V架構,共同完善RISC-V生態建設,與世界開源同行努力,搶占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制高點,為推動汽車產業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