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車聞中心 人物對話 正文

梁貴友:重視人才激勵 深化純電研發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向編輯提問

  [汽車之家 行業] 六十載櫛風沐雨風雪載途,甲子間踔厲奮發篤行不怠。2023年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迎來六十華誕(1963-2023),恰逢第30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SAECCE 2023)舉辦,本屆年會暨展覽會于2023年10月25-27日在北京·北人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本屆活動圍繞“科技引領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會議主題,廣泛邀請行業院士、企業高層、技術領軍人物、資深專家學者參與活動策劃與組織,最終形成以“節能動力、新能源、底盤系統、智能網聯、整車集成與性能、共性技術”六大板塊為框架的1場全體大會、2場主論壇, 3場院士論壇、19場技術研討會、42場專題分會;現場將有逾500場精彩報告,活動預計近千家機構的3500位行業代表參會交流。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兼研發總院黨委書記梁貴友與汽車之家、新華網、央視頻等多家媒體在現場進行了深入交流及探討。以下為現場實錄:   

汽車之家

  Q:我們知道咱們國家現在自主品牌在新能源的賽道上跑的速度越來越快了,一汽新能源計劃對紅旗品牌有什么影響和提升作用,能否簡單給我們介紹一下?

  梁貴友:汽車發展的增長率越來越高,速度越來越快,從銷量上來講,可以看得到是快速增長期。對于紅旗而言,作為中國豪華汽車品牌,我們致力于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今年1月8號,在廣州發布了All in新能源的戰略,9月份召開了集團戰略研討會,在戰略研討會上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確定我們未來所有的新能源技術投入會不斷增加,關于產能主要瞄準了新能源的產能,還是為新能源產品來投放。目前產品的規劃對于紅旗產品純電動已經規劃了11款,插電混動也規劃了11款產品,陸續投放。今年年底我們的E01產品上市,明年年初202產品,到明年下半年007、009以及系列純電產品面向市場。對于插電混動的產品,今年明年一系列產品出來,包括MPV HQ9、PHEV,包括HS7 PHEV等等都會上市。

  Q:剛才聽您介紹產品的陣容,過往紅旗更多側重于純電產品的推廣,之后咱們可能會加大力度在插電混動、PHEV、氫能源以及增程式的發展?

  梁貴友:這是肯定的,作為一個主機廠我們不可能落下任何一條賽道,尤其對于紅旗而言,豪華端我們一定要做到行業領先,而且從技術規劃上來看,我現在在整個FMEs架構向下打造三大平臺,第一大平臺就是HME,HME的概念就是純電動平臺;第二大平臺HMP,就是混動的平臺,剛才提到的插電、HEV,甚至包括增程;第三個平臺HIS指的是智能座艙。這三大平臺打造以后,對于我們未來推出的車型起到迭代速度更快,推出節奏更好的作用。

  Q:剛才您提到我們的智能座艙,現在一提到智能座艙或者電氣化,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輔助駕駛,在這一領域咱們有什么新的產品推廣或者技術突破嗎?

  梁貴友:我剛才講到E001這款產品,今年年底將面向市場,這個是搭載全新的SOA架構,就是中央架構加輔助控制器的架構,是目前世界上領先的架構。在這個架構下,我們在所有的產品座艙、自動駕駛等等一系列都將會有一個質的提升,在有些領域應該說領先行業。

   Q:您能再具體透露一下嗎?我個人也是一個輔助駕駛比較深度的用戶,像單程大于三四十公里以上的路程我可能更多傾向于用輔助駕駛來減輕我的駕駛疲勞感,這塊有沒有相比現在的產品有期待的提升?

  梁貴友:有些問題是受法規限制,現在是L2、L2+或者行業叫L2.9,實際來講L3法規上沒有開放,2020年推出的紅旗E-HS9(參數|詢價)上就達到了L3的水平,在硬件都已經達到,而且在亦莊的自動駕駛示范區,作為唯一的主機廠拿到了主駕有人的牌照。我們到年底爭取做到后座椅的水平。在主機上面,除了一些科技公司以外,我們還比較領先。

  對于你剛才說到的輔助駕駛,我們現在最核心的解決最后一公里中有很多話題,比如泊車的問題,比如停車入庫的問題,比如找車位的問題,這是在城市交通領域里面,這些話題在SOA架構下,以及E001車型上都將會有一個比較質的提升,基本上達到找車位90%—95%的成功率,停車入庫一系列水平都在行業內領先,基本達到95%左右的水平。

  Q:提到現在的這些新能源電氣化,大家其實想到另一個點可能是安全性,我們也會關注到現在大家對于買電動車、新能源車可能把安全性的位置越來越靠前,而不是過分去關注一些所謂的續航里程、動力表現、科技配置等等,畢竟一輛車出行安全是第一位的,這方面咱們一汽紅旗有沒有重點核心的精力放到這兒,簡要給我們介紹一下。

  梁貴友:對于紅旗而言,天生的基因就是安全健康,我們第一代紅旗人尤其是留平董事長、現東董事長始終在強調,安全和健康是對于一個車企而言,對于紅旗而言,是基因中的基因。昨天我在朋友圈發布了我們的一路有車的測試,我們的9H車身在底下著火放炮,那個車依然能夠輕松駕駛,說明我們的安全性還是很好的。這里面你可能更關注電池安全,但是電池安全的話題前幾天我們還在一起研究,我們做了一個25厘米的在水里的托底實驗沒有問題,1米深的水浸泡60小時左右是沒有問題的、安全的,完全浸泡的狀態。

  Q:夏天暴雨洪澇頻發,大家對于電池在水中是否還能保持和平時一樣的安全,可能也是更加關注的。
  梁貴友:我說60小時稍微有點保守,我們的技術專家告訴我,這個水平比這個還要高一些,目前我們驗證基本60小時是沒有問題的。同時在電池的防護系統里面有一個噴淋系統,噴淋系統的概念,一旦某一個電芯出現問題的時候,自動就會斷開,里面的水把它噴滅,這樣不會造成大面積的起火狀態。對于安全來講,紅旗叫基因中的基因。

  我們電池還有一個低溫性能,目前在行業內領先,在負10度基本上是無霜結,如果到負30度保持85%的電量這樣一個水平。關于固態電池,去年實驗室全球首發最大的。

  Q:傳統的高端品牌對于技術的發展可能不太如新勢力比如比亞迪、小鵬,可能覺得紅旗的新能源沒有那么激動,比較保守。

  梁貴友:我們第一是央企,第二又是承載很重的品牌,不敢在宣傳上,說多了或者超出了,我們不像某些互聯網公司那么講,但是很多網友關注。

   Q:目前一汽內部的技術創新有哪些激勵舉措,能否介紹一下?

  梁貴友:科技創新激勵舉措,我們發布了獎勵辦法,未來會研究或者現在已經開始研究了員工持股計劃,技術人員如果技術達到一定水平,在市場端有很好的效益,就會轉化為你個人的收入增長。我們還有中長期激勵,用現金的方式,有些科技創新不是短期就能見到效果,一汽還有很多高端人才。

  Q:前一段去深圳參加了儲能大會,關于新能源汽車的用能方面大家各執己見,有人說雖然現在大家都用電,但是電料是否清潔這是一個問題。另外,大家都在探討氫,氫對于空氣可能會比較好,但是關于它的儲存運輸也是一個大麻煩,有人提出用綠色甲醇,各種各樣的說法。您對于這個問題怎么想?我們一汽尤其紅旗品牌未來或者一汽整個產品未來的新能源探索的用能方向是什么?

  梁貴友:各條技術路線來講,目前看的比較清楚的肯定是純電動,這是第一方向。我們要電動化,國家也在倡導要電動化,EV車的技術路線肯定是主流。

  至于氫燃料電池或者氫能,核心受控還是它的儲氫的話題,一個氫從哪里來,第二個怎么運輸,目前看來在商用車上無論氫能,還是氫燃料電池,可能使用起來場景更加豐富一些。對于乘用車端,因為乘用車空間小,凹凸不平,除非把氫壓縮,壓縮到一定程度又產生安全性的話題。氫肯定是一條技術路線。

  至于甲醇,不能說這條技術路線很不清晰,但是在主流的行業里面目前應用還比較少一些。作為一汽而言,一汽有乘用車有商用車,我們各個路線都在關注,都在跟隨,有一些是跟隨,有一些就要全部投入技術人員和能力去建設。不同技術路線的狀態不一樣,得看市場。氫能源我們在商用車乘用車上,我們做得都不錯,而且解放的氫能源電堆電池、薄膜技術都取得很大的突破,行業還是比較領先的。

  Q:大家說到關于電力的問題,關于電池,比如呈現出來是一個綠色化,但是實際在制作過程中比如污染問題我們是看不到的,這個問題不能說現在嚴重不嚴重,您怎么看待?清潔的電與不清潔的電。

  梁貴友:這是一個綠電的說法,相信綠電會越來越多,風電也好,太陽能發電也好。馬斯克曾經有過一個理論,中國如果把西北變為太陽能的儲存基地或者發電基地,將支撐整個中國的電力事業。當然我不認為那是完全可實現的,但是隨著“雙碳”戰略的實施,對于電的環保或者綠電技術也在提升,即使我們用火力或者用煤發電,這個煤的低碳化,或者煤的轉化效率的提升,這種技術也會大幅度提升。我個人認為,電動車還是方向。

  Q:智能網聯產業鏈發展現狀能簡單說一下嗎?中國一汽在強鏈穩鏈中做出怎樣的成效?
  梁貴友:這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一汽始終是一個開放的狀態,而且我們也是作為主機廠,作為一個生態的牽頭單位,我們的合作伙伴遍及各個領域,對于智能座艙,包括芯片,包括軟件,有一些我們自己在做,比如大模型,比如一些新的技術開發,我們自己也在投入。有一些依靠我們的伙伴,我們現在有38家共創實驗室在一汽的研發總院,只是在乘用車方向。聯合開發、共贏共享的狀態還是不錯的。

  當然,對于現在芯片受控的狀態,尤其國產化的狀態確實是一個話題。包括中央,包括部委,包括我們自己也認識到這樣一個話題,如何來盡快提升這樣的能力,一汽堅定不移地來做這樣的事情。我不知道現在這個數字可不可以對外說,現在這方面可能還是處于保密狀態,我們的技術方向或者當前達到的狀態在行業還算領先的,可以用這句話來表達。

  Q:咱們在智能座艙,你在做智能座艙的時候可能需要一些數據的標準化,需要一些接口的對接,要把它全部集成到一個系統里去,在這個過程中遇到過什么比較大的難題需要我們去突破嗎?能否簡單說一下?

  梁貴友:我的感覺目前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唯一難題把標簽做得更精準,把場景提煉出來更加精準,這是一個話題,這有賴于我們對大模型生態的依賴,這個能力的建設會越來越強。(編譯/汽車之家 嚴駿)

向編輯嚴駿提問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相關車系

車型推薦
00:00 00:00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