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資訊] 3月4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于今日15:00開幕,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提出多項建議,具體如下:
◆ 建議1.《關于建設面向未來智慧交通的混合現實大科學裝置的建議》
一、背景
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銷售市場,伴生海量中國駕駛場景及用戶數據,對車輛被動安全、智駕安全、信息安全領域提出更多挑戰。未來智慧交通系統中人、車(含自動駕駛汽車、傳統人駕車、機器人、飛行器等)、路、云耦合,將伴生極復雜交通場景惡性事故、大規模網絡入侵與操控等新風險、新問題。
當前,各汽車強國均已建成或在建集成車、路、云全交通要素在環的未來交通混合現實大科學裝置(大型駕乘模擬器),將前述問題在實驗室環境中安全、可控的復現、分析與解決。我國在該領域暫空白。除此以外,研究并建設該大型科學裝置有助于研究并形成芯片、OS、V2X、自動駕駛、AI算法、人形機器人等未來智慧交通重點領域的國家及行業標準;有助于筑牢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協同防護等關鍵技術;有助于加速中國全等級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有助于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支撐國家國防及經濟安全。
二、存在問題
我國在該領域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諸多問題:(一)中小型裝置重復建設,大型裝置空白,F階段國內各企業、高校、科研平臺已建、在建或正規劃建設多臺套中小型駕乘模擬裝置。重復低水平建設及研究造成資金、人力、時間等資源浪費,致使效率低下、技術分散,阻礙真正有價值的成果的出現。(二)存量裝置軟硬件高度依賴國外供應商,自主可控欠缺,F階段各已建及在建中小型駕乘模擬裝置采用美、日、歐等國成套系統,軟硬件高度依賴國外供應商;帶來數據安全、技術安全、經濟安全等風險。
三、改善建議
發揮體制機制優勢,以頂層設計推動大裝置建設:(一)建立產學研用融合科研平臺,推進大科學裝置建設。建議聯合多方建立產學研用融通平臺,依托平臺共建共用國際領先的駕乘模擬大科學裝置及配套軟件庫、場景庫,填補國內空白。(二)項目納入國家重點科技基礎設施規劃,以保障資源投入。
◆ 建議2. 《關于完善汽車數據產權立法的建議》
一、背景
隨著汽車行業由“硬件主導”到“軟件定義”的發展,汽車之于用戶已不再是單純的出行工具,已由“單一工業品”到“新數智空間”產品的屬性變遷,在智能網聯汽車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數據,產權需要在個人信息保護、數據要素市場化與國家安全三者之間達成平衡。截至目前,國家出臺了《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試行)》(以下簡稱“《數安規定》”)《個人信息保護法》《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數據二十條》”)等法律法規,對個人信息保護與數據產權確立了部分概括性規定;近期歐盟生效的《數據法案》,確立了包括個人信息及非個人信息在內的數據要素流通利用的歐洲方案,試圖為歐盟的數據自由流通和維護個人隱私保護之間找到平衡。
二、存在問題
汽車數據中非個人信息邊界模糊,權屬不明。
《數安規定》僅明確了部分汽車數據為個人信息,未明確其他數據的性質;《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規定了匿名化處理后的信息不屬于個人信息,未明確整車廠對匿名化后數據可否使用;同時,相關法律法規亦未對汽車數據中非個人信息的范圍和權屬進行明確。
智能網聯汽車相關非個人信息的邊界模糊與權屬不明,將不利于個人信息的保護,同時導致車企等不便對相關數據進行合法充分的處理和使用,不利于相關數據由“數據碎片”的分散化向“數據糧倉”的集約化轉變,不利于技術和汽車產業發展的提質增效。
三、改善建議
。ㄒ唬明確汽車數據中個人信息的界限。車輛自身及零部件工況類數據,道路、天氣等與外部環境有關的數據,無法識別到具體個人,應不屬于個人信息的范疇;而車控類數據及應用服務類數據中的不同數據與個人的關聯性存在很大差異,需要從立法層面進一步予以明確。(二)細化汽車數據產權規定,落實車企對汽車數據的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建議進一步在汽車行業落實《數據二十條》規定的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三權分立的數據產權規則,促進數據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
◆ 建議3.《關于進一步推動解決醫療資源不均衡問題的建議》
一、背景
《2022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103萬個,設置床位975萬張,衛生人員總數達1441.1萬人。但是3.7萬個醫院(占3.6%),卻擁有766.3萬張床位(占78.6%),874.8萬衛生人員(占60.7%);而98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只有174.4萬張床位(占17.9%),455.1萬衛生人員(占31.6%)。從數據上來看,占比3.6%的醫院卻有78.6%的床位和60.7%的衛生人員,大量的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了少數的醫院里。
二、存在問題
當前醫療資源的分布不平衡,優質的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和發達地區,廣大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的人們往往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醫療服務。
三、改善建議
。ㄒ唬提升農村和欠發達地區醫療水平。鼓勵省級、市級醫院建立幫扶和合作診療機制。(二)建立重大、特重大疾病專家聯動(線上)會診機制。發揮醫學專科優勢,發現根本癥結。(三)打造“健康檔案庫”。利用大數據、智能化、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讓“智慧醫療”輔助醫生診斷,提升治療方案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四)快速推動“互聯網+醫療”,加速互聯網醫院建設,讓群眾在家門口能夠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同時加大醫藥店從業人員培訓力度,提升一般性社區醫療能力,防止過度醫療。
◆ 建議4.《關于進一步完善汽車消費環境,鼓勵市場創新,提升新質生產力的建議》
一、背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時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汽車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對經濟增長和就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建議進一步打通汽車行業消費環節,優化汽車行業政策,鼓勵市場創新,強化消費體驗,提升新質生產力。
二、存在問題
(一)消費者購買汽車時,部分環節仍不支持線上化辦理及流轉,影響消費體驗、辦理效率,增加成本。消費者購買汽車上牌過程中,仍需提供零售發票、合格證的紙質版原件,導致無法實現線上遠程辦理。同時紙質資料存在易磨損、丟失,不易保存等缺陷,在線下流轉時易發生破損、遺失、補開等情況,增加汽車消費全鏈條材料成本、流轉成本、管理成本。
。ǘ國家鼓勵數據要素作為生產資料流通,通過數據算法賦能,為消費者帶來精準、及時、差異化的消費體驗,但因各種因素限制,數據流通并未真正意義上實現。
。ㄈ部分地方政府對汽車行業制定的政策不統一,或行業部分政策相對缺失,導致消費者車輛使用公平性、品牌競爭公平性、加速保有車輛更新換代受到影響。一是部分城市限行、限購政策影響消費者車輛使用公平性;二是部分地方政府地產車補貼保護政策仍然存在,對外地汽車品牌消費不公平;三是大量老舊車缺乏有力度的以舊換新和報廢更新政策,既不利于新舊車更新循環,又對用車安全和環保不利。
(四)車險業務中間渠道多,保費不一致,消費者投保體驗不佳。一是車險業務中間渠道多,各類保險中介、保險代理、經紀人等中間環節增加了保險費用成本,保費貴成為汽車消費者的一大痛點;二是消費者投保在不同保司、不同地區的保費不一致,導致消費者需要在不同保司之間進行人工比價,體驗不佳。
三、改善建議
。ㄒ唬建議推行汽車消費零售發票電子化,上牌辦理流程線上化,實現便民流程辦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二)建議審視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行業監管要求,加快數據流通平臺與機制的建立,賦能企業創新消費體驗。一是建議審視、優化當前對數據流通有限制性因素的法律法規、監管要求,消除各行業、企業對數據流通的顧慮;二是建議加快數據流通平臺搭建及機制完善,如數據授權、數據定價、收益分配、安全監管、合規交易等方面。
。ㄈ建議統籌完善汽車行業相關政策,優化汽車市場公平競爭環境。一是對于限行、限購政策,建議采取“基于互聯網、大數據賦能下的智慧交通管理,強化交通基礎設施合理規劃與建設,收取一定通行費的市場調節手段”等措施,替代行政管理手段,以此緩解道路交通擁堵,消除部分消費者車輛使用公平性等問題;二是對于地產車補貼保護政策,建議有序清理、破除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為全國統一大市場營造更加公平合理的環境;三是對于保有老舊車,建議出臺更有力度的“以舊換新、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加快老舊車更新換代速度。
。ㄋ模建議推動車企與險企“總對總”合作,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消費者保險購買成本。一是推動車企與險企“總對總”合作,將保險業務線上化、去中間化,為消費者提供線上透明化、公開化、簡潔化的自主投保渠道和比選方案;二是“總對總”合作推動車險市場產品創新,合作共享新的車險細分領域,共同儲備核心技術,降低車險保費,提升客戶用車體驗。(編譯/汽車之家 周易)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