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資訊] 3月17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發表演講,他表示:“如果要取得比較好的政策效果還是要在于時機和力度。從時間上來說要盡快,因為不要增強對市場、消費者、企業觀望的情緒,如果對當前的市場反而產生影響的話,對于后期的市場包括整個市場預期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時間但我認為是宜短不宜長,不宜再出臺超過一年的政策,可能從目前來看到今年年底,我對更新的補貼開始執行,到明年就取消,這個時間段可能是比較合理的。從力度上來看的話,因為現在地補都出來了,但是國家在這塊還是要出臺一些引導性的,力度比較大的更新政策,5000-8000的補貼額度比較合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王青』
以下為內容實錄:
各位汽車業界的同仁、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參加本次論壇,來跟大家做交流匯報。
因為咱們是消費論壇,就談一談當前整個汽車市場消費呈現的一些結構性特征以及對今年或者是對未來一段時間整個消費市場的判斷。
首先大數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去年也是非常令人振奮,取得了跨越三千萬輛的歷史最好成績,同時也是全球汽車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去年的增速是增長了12%,但是從汽車類商品零售額來看增長是6%,為什么中間有將近接近一半的差距?后面我們具體再說,就說零售額為什么增速要比整個汽車銷量低很多。
在這里先講幾個概念,后面可能會用到我在前面先做一個說明。
1、總銷量,就是現在汽車協會或者工信部門公布的廠商的批發量;2、國內銷量,就是前面總銷量的概念減去出口量;3、國內實際銷量,在國內銷量的基礎上把進口的數量加上,也就是說總銷量+凈進口量這么一個概念。
整體來說,去年整個汽車市場呈現“三高三低”的態勢,我們說去年取得12%的高增速,兩位數的高增速還是結構性增長的概念。結構性增長有兩個,從內部結構上來看它的動力特征是不一樣的。另外一個,從2021年開始,出口量快速增長之后,導致我們在分析汽車市場和汽車銷量時候就必須把出口的因素作為一個重要的因素來考慮,否則的話國內的銷量和總銷量包括出口量之間在信息上、方向上可能呈現不太一致的情況,也會影響大家未來對市場的研判。所以2021年開始,包括我們以后再分析市場問題可能不能簡單用總銷量這個概念,必須做一些結構性分析。
去年我們說的“三高三低”前面兩個比較重要,是一個趨勢性的,還有一個小的結構性特征。從進出口角度來說,出口增速高,國內市場增速相對比較低。去年出口491萬輛,占到總銷量16%,比例也是非常高的,對總銷量的貢獻率超過一半,達到56%。如果我們看國內銷量的話大概是2500多萬輛,同比增長6%,從國內銷量,就和剛才我們說的社零總額里面汽車類商品銷售額增速基本對上了,大概從進出口來看是這么一個格局。
第二個比較重要的結構性特征是新能源汽車的增速比較高,燃油汽車的增速是比較低的。去年新能源汽車增長了38%,占汽車總銷量的32%,對總銷量的貢獻率達到八成,也就是說去年汽車市場的增長絕大多數的因素是由新能源汽車增長導致的。從國內的銷量來看,不考慮出口的話,新能源汽車是829萬輛,對國內汽車銷量的貢獻率146%,也就是說超過100%的貢獻率是由新能源汽車提供的。我們再看燃油汽車1689萬輛國內銷量,如果我們再把出口剔除以后,對于去年國內銷量增長的貢獻率實際上是負的,也就是說是-46%,剛好和新能源汽車貢獻率相加是100%,從結構上看是這么一個情況。下面的表(PPT)就是從總銷量、國內銷量和出口量三個方面來看新能源汽車和燃油汽車2023年和2022年相比較貢獻率的變化情況。
第三個結構性因素是階段性的,商用車的增速比較高,乘用車的增速相對比較低,這塊具體我就不講了。我只說一條,國內銷量從商用車和乘用車來看的話,國內銷量中乘用車同比增速4%,我們是從12%的增速,再看剛才6%的增速,再看4%這個增速,乘用車增長的速度相對更低。
下面因為時間關系我就說說對未來市場幾個判斷或者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考的線索。
首先從消費大盤來看,消費大盤對汽車市場到底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第一,居民收入和消費預期目前來看還處在回升的過程中,今年1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這是最新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它有一個滯后性,大概88.9,實際上還處在比較弱的區間內。同時居民收入增速放緩,家庭財富縮水對汽車消費,特別對于更新置換類的消費需求會產生比較明顯的抑制效應。因為汽車占到商品零售額13%,是最大的品類,所以大盤如果不好的話對汽車影響會很大。在這兒有三個具體的點想和大家做一個說明:1、我們會發現為什么統計局公布的居民可支配收入還是保持著高于GDP增速的增長,但是我們的消費目前為什么出現了這么一個情況?我們一般說消費是收入的函數,收入增長消費也會跟著增長,但是為什么在當前它沒有體現出這一點?因為從經濟學角度對于消費理論梳理分了好幾個階段,包括絕對收入、相對收入、永久收入,從最新大家的結論來看,決定消費的是家庭財富與收入之比,這個是在利率穩定的情況下,消費情況是由家庭財富和收入之比來決定的,它之間是呈現正相關的關系,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收入在增長,但是消費在回落。當然這個和預期是相關的。但是同時家庭財富縮水比較嚴重,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是發揮了更加重要的因素,我們可以看,比如說從住宅價格、從金融產品整個的增值情況都說明了這一點。下一步如果家庭財富穩不住,或者說繼續縮水的話,即使收入增長,可能對于消費者的決策也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2、在我們這個階段,大家對于解決汽車消費“有沒有”問題的剛性是明顯大于解決“好不好”的問題,就是說我有沒有車,這個是新增需求,他的消費剛性是大于我換一輛更好的車,或者增購一輛車,它的剛性明顯是比后者更大的。這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在同樣的政策或者優惠力度下,我要解決促進置換升級類消費產品的難度,或者說要影響消費者的決策是大于我要不要新買一輛車的難度;3、根據國內外的研究,對于大部分的消費者的偏好來講,消費者的偏好是倒U型分布,也就是說大量相對理性的消費者,而不是急進的消費者,或者保守的消費者,大量理性的消費者都是傾向于推遲決策,因為推遲決策他會獲得更有利于消費者或者家庭消費的市場的信息以及價格的信息,這是主流消費者的基本特征。
所以從目前價格快速變動、政策快速變動的前提下,可能會有更多的消費者采取觀望的情緒。
第二,出口。我們判斷出口增速會有一個回落。從兩個方面來看,首先從國際經驗來看,無論是從生產或者生產組織的效率來看,還是從怎么應對或者緩解貿易等摩擦和各種關稅類、非關稅類壁壘來看,汽車出口的大國或汽車強國一般會經歷國內生產、整車出口一直到海外布局這三個階段。從德國、日本這些汽車出口大國來看的話,最終大致整個出口量會維持在450-470萬輛的水平,占全球產量比重大致穩定在5%左右。因為不管之前達到800萬輛的高度也好,或者是說之間產生的一些波動也好,像日本的情況就比較特殊了,還有匯率的影響和《廣場協議》這些對日本汽車采取打壓性的政策,最終基本上就維持在這個水平。從我們國家的汽車出口量來看,剛才說491萬輛實際上已經接近或者超過,即使考慮到新能源汽車因素,也基本上在出口大致均衡的水平,而且占市場產量比重也達到5%,甚至在歐洲市場已經超過10%。所以下一步汽車市場,汽車整車出口快速增長的窗口期是在壓縮的。
另外一方面原因從全球汽車市場來看,主要的市場,包括歐洲、亞洲、北美、南美這些市場,它的增速實際上都是在回落的,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在回落,歐洲市場比較特殊,歐洲市場去年我們出口接近二百萬輛,特殊性在哪兒?對俄羅斯出口增速比較快、規模比較大,約90萬輛。去年俄羅斯全年銷量也就130多萬輛,我們對俄羅斯出口占到他們國內銷量很大的比重,個別月份都接近2/3,超過了一半這么一個水平。如果不考慮俄羅斯出口的因素,我國對歐洲出口增長是44%,與2022年相比降了37.5個百分點,如果我們看左邊這張圖,不考慮歐洲市場,其他主要市場增速也是在回落,有的市場回落幅度還比較大。
第三,新能源汽車。我們判斷今年的市場還會繼續保持比較快的增速。從國家的預測或者發展目標來看,2027年力爭占到45%,實際上這個比例我認為是比較保守的,從一個穩定增長的角度來考慮。我們還是維持去年甚至前年年底我們做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接近甚至超過50%的判斷。而且對燃油汽車的替代效應一直到2027年都會保持比較快的替代的情況。
第四,政策。剛才說的消費政策,今年可能會出一些以舊換新包括其他的政策,會對市場產生積極的作用。
首先以舊換新的潛力還是比較大的,因為目前我們3.6億輛保有量,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經到了置換升級的周期,所以從存量中要增量的政策潛力和政策效應是比較大的。但是在當前消費大盤比較弱的條件下,我們剛才也說了這個道理,針對存量更新的政策效應一般會弱于增量擴張時期的效應。之前我們也執行過幾輪以舊換新的政策,包括汽車下鄉的政策,大家可以看出來,它的效應是遞減的,但是在現在這個市場邏輯下,我們已經從增量擴張轉向了存量優化的階段,政策的效應本身也是在弱化的,特別是在當前消費大盤處在回升階段的條件下更是如此。
最后就是說,如果要取得比較好的政策效果還是要在于時機和力度。從時間上來說要盡快,因為不要增強對市場、消費者、企業觀望的情緒,如果對當前的市場反而產生影響的話,對于后期的市場包括整個市場預期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時間但我認為是宜短不宜長,不宜再出臺超過一年的政策,可能從目前來看到今年年底,我對更新的補貼開始執行,到明年就取消,這個時間段可能是比較合理的。從力度上來看的話,因為現在地補都出來了,但是國家在這塊還是要出臺一些引導性的,力度比較大的更新政策,5000-8000的補貼額度比較合適。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對于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在購買環節和使用環節,在產品本身還有配套體系以及對于新的汽車產品和二手車這些方面的補貼政策要同時兼顧,要跟進,F在置換更新的堵點很大程度上講不是在新車,而是在二手車市場上,如果二手車市場循環打通的話,新車和二手車之間的閉環、通暢度才會有明顯的提升。
最后,對今年市場做一個簡單的判斷。
整體上我們認為國內汽車需求會保持小幅增長,增速會有所回落。我們說疫情這幾年市場上還是積累了大量的潛在消費需求沒有釋放出來,我們目前的潛在增長率是3-5%,就是市場能實際支撐的增長率,但是略高于這個我們不認為它產生透支,因為疫情三年還是積累了一些抑制的消費需求,它會緩慢釋放。今年整體上還會繼續保持相對比較好的市場增長的格局,全年銷量增長是5%左右,我們判斷跟去年相比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回落。國內銷量的增長大概是在3-3.5%這么一個區間,右邊這張表(PPT)列出了對于總銷量的結構性的一些預測。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分享,說的不對的地方或者不準確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ň幾g/汽車之家 張曉丹)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