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近日,國內各新能源品牌的“期中考試”成績單出爐了,誰在狂飆?誰又跑慢了?
總體來看,比亞迪、理想、問界成績搶眼,可謂優等生,蔚來、小米汽車和零跑等造車新勢力也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雖然有幾家新能源車企出現排名或銷量的下滑,但大部分新能源車企都迎來銷量的爆發。與燃油車的困境相比,新能源汽車正成為市場增量的核心推動力量。
不過,高光背后也有隱憂,如何在保證銷量的同時提升品牌價值、避免惡性競爭,成為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
■“2萬俱樂部”擴員,比亞迪子品牌分化明顯
排名來看,比亞迪依然遙遙領先,再度突破30萬輛。比亞迪王朝/海洋品牌較上一月新增超9萬輛,首次達到32.4萬輛。王朝網中,秦家族的銷量最受人矚目,6月銷量達到68450輛。由于秦PLUS(參數|詢價)和秦L分別以7.98萬元和9.98萬元的價格主打性價比,吸引了大量中低端家轎市場的消費者。鑒于垂直整合的優勢,比亞迪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很到位。
而相較王朝、海洋的強勢表現,比亞迪旗下三個高端品牌仰望、騰勢、方程豹的市場表現都比較平淡,而仰望的銷量卻是不斷地往下滑,方程豹也排名靠后,自1月達到5000多輛后,之后大多維持在2000出頭。
理想汽車和鴻蒙智行6月銷量都突破了4萬輛,近半年來這兩家車企貼身肉搏,欲爭奪新勢力第一。一季度,受純電車型MEGA上市不及預期影響,理想銷量不及鴻蒙智行,但進入二季度后,理想連續三個月又反超。
不過半年考,鴻蒙智行以19.42萬輛的總成績,高于(18.9萬)理想,獲得總榜第二。目前,理想汽車的產品矩陣主要靠L系列,而鴻蒙智行除了問界、智界之外,還有即將發布的享界,從市場受眾看要比理想更廣泛。
埃安排在第四,但6月和上半年的銷量環比和同比均出現大幅下滑。今年以來,廣汽埃安的銷量表現欠佳,至今已連續5個月同比下滑。這也一定程度上說明隨著網約車市場的飽和,過于依靠 To B獲得銷量的增量會越來越有限。與此同時,埃安也正在想辦法撕掉“網約車”的標簽,第二代AION V改變了之前的低風阻設計,選擇了硬派野性十足的造型。
蔚來汽車連續2個月銷量破2萬輛,暫時破了“蔚一萬”魔咒。蔚來的這份成績其實挺不容易的,今年1-5月,蔚來在中國成交均價30萬以上的純電市場排名第一。完善的補能體系是吸引消費者入手的主要原因。今年一季度,蔚來公布了BaaS電池租用服務調整新政策,調整后的BaaS方案不僅減少了電池月租費用,而且降低了用戶的購車門檻。
“兩萬俱樂部”新加入了極氪和零跑兩位新面孔,這兩位選手穩中有升。新上市的全新極氪001是品牌的銷量主力,數據顯示,極氪001連續三個月交付量破萬,首次成為中大型轎車全品類的銷量冠軍。
而在15萬-20萬元這一大眾化市場,零跑的產品矩陣具備較強的競爭力。零跑CEO朱江明表示,希望將C系列15萬元左右的價格做透,努力做到每月3萬輛以上的銷量水平。
月銷突破萬輛的小米汽車,達成一個里程碑,也是本次榜單中的新面孔。小米汽車官方還表示,7月交付量依然會超過1萬臺。為了加快交付進度,小米汽車工廠從6月開始進行雙班生產。
深藍上半年表現比較亮眼,其實傳統車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6月交付量同比增長107%,1-6月交付量同比增長105%。目前深藍有SL03、S7、318等在交付車型,深藍CEO鄧承浩表示,今年四季度將實現月銷3萬輛。
小鵬和哪吒,同樣月銷量破萬輛,但今年以來在銷量增長上略顯吃力。接下來,小鵬銷量的增長看點在小鵬MONA M03上,根據此前曝光,MONA M03的目標是在開啟交付后的13個月期內,達到累計10萬輛的交付量。
『小鵬MONA M03』
極狐、智己、嵐圖、阿維塔仍未達到月銷過萬,但保持了增長勢頭。
6月爆發之后,是連續兩個月的銷售淡季,各家能否保持住穩步上漲的勢頭,將是下半年的主要課題。
■KPI完成率堪憂,“以價換量”現象較多
從6月銷量來看,各家日子似乎過得不錯,但轉眼一看今年的目標進度,卻發現沒有任何一家超過50%。
比如,理想在今年3月將銷量目標下調至56-64萬輛,但即使按最低的銷量目標測算,上半年僅完成目標的34%。下半年理想要交付37.1萬輛新車,月均銷量要超6.1萬輛,才能完成kpi;
再來看小米,上半年交付約2.6萬輛,如果按照此前雷軍提到的“今年保底交付10萬輛,全力沖刺12萬輛”的目標,小米下半年的月均交付量應該在1.25萬輛-1.58萬輛的水平。當然,小米面臨的主要困難不是訂單不夠,這一交付量期望將是小米今年的產能極限。
『小米SU7』
同樣需要面對產能問題的還有蔚來。李斌曾說過,月均2萬輛出頭的數量已經是工廠生產的上限,目前也正在加緊培訓工人進行雙班生產。上半年蔚來完成38%的KPI,而9月上市的樂道汽車,是蔚來下半年銷量增長的關鍵。
目前,絕大多數新勢力品牌銷量目標完成率只有30%多。還有一批新能源品牌完成率不到30%,甚至低于20%。這一大部分原因是各個品牌銷量目標普遍定得過高。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沖擊半年度任務目標,經銷商“以價換量”現象較多。來看一組數據,除了小鵬和華為鴻蒙智行,其他品牌的6月平均開票價格同去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亞迪、極氪、蔚來有超20%的下滑,智己更是高達34.8%。
這不禁讓人想起網上的一個熱門段子,“兩年前花13.98萬元買輛比亞迪秦,開滴滴賺了6萬元,今年新車售價降至7.98萬元,相當于兩年白干。”價格戰讓消費者買到更便宜的車,但對于新能源車保值率的隱憂也逐漸浮現。
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6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2.3%,同比上升8.3個百分點,環比上升4.1個百分點。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以50%作為榮枯線,50%以下屬于合理范圍。預警指數越高,汽車市場需求越低,庫存壓力越大,經營壓力和風險也越大。自2024年1月以來,該指數一直在50%以上,即一直處在不景氣區間。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調查顯示,2024年上半年,僅18.4%的經銷商完成半年銷售任務,34.8%的經銷商完成了八成以上任務,而13.5%的經銷商尚未完成任務的50%。這意味著,大部分經銷商拿不到或者拿不全各類返利補貼。
無論如何,下半年的車市競爭,廝殺可能會更加慘烈,可以預見的是,為了完成最終的銷量目標,或者想在這場“淘汰賽”中存活下來,車企一定會使出渾身解數在競爭中突圍,一旦開始“卷”,只有在卷倒一部分品牌之后才能有可能剎車。(文/汽車之家 彭斐)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