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車聞中心 熱點追蹤 正文

討論:BJ60增程入局解耦四驅:坦克和方程豹的紛爭有緩兒了?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向編輯提問

[汽車之家 熱點追蹤] 如果你最近很關注社交平臺,似乎都可以感受到坦克品牌和比亞迪方程豹之間的“紛爭”,如果你不太關注,那我就跟你簡單說幾句,比亞迪堅持的解耦四驅架構,因其靠前后電機實現四驅+沒有變速箱架構和機械放大,和坦克品牌的Hi4-T架構主打非解耦四驅產生了技術路線和越野能力上的爭議,后者完全傳承了機械式四驅的特性,AT變速箱、液力變矩器、齒輪逐級放大、速比,通過一系列的鋼性連接最終傳遞至車輪。

總之一句話:方程豹說:沒傳動軸的電四驅也可以越野,坦克說:這玩意不行,危險,可控差!然后這哥倆就開啟了“辯證自證”之路。

而就在長城魏建軍魏總的一句:越野要慢,這句話之后,兩個品牌之間更是再度開啟“輿論攻勢”,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至于這一點,咱今天不展開聊。

而有意思的是,就在兩個品牌在為誰更適合越野這件事兒爭得不可開交之時,北京越野發布了全新的增程系列車型:BJ60雷霆版,不僅一改從前的采用了電驅平臺,還選擇了增程混動的架構,四驅結構也改為了前后雙電機實現的解耦四驅。這?難不成北京越野也要服軟認慫了?

今天,我就借著BJ60雷霆版(下文統稱增程版),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跟大伙兒嘮嘮,解耦四驅和非解耦四驅,作為普通消費者來講,該何去何從。

汽車之家

BJ60增程版的推出,意味著什么?

放眼望去,中國越野車品牌如今在越野能力這件事兒上,在越野本身,已經站穩腳跟,早已不是十年前遍地日系美系越野車,國產車只能算“板凳隊員邊角料”的境地,而就在站穩越野陣地之后,對于越野車來講,下一步該何去何從,顯然,就是要去爭取更加廣大的“家用車群體”了。越野車進城,成為了中國品牌的“第二階段”。

既然進城,就要有個城里人的樣子,平順、節能、好開、公路性能好,自然是首位需求。而電動四驅架構在平順的行駛特性、足夠長的純電續航里程,近可電,遠可油這件事上,顯然就是天生優勢。如果說中國越野車第一階段,是在具備了必備的越野硬實力之后(非承載、差速鎖、機械結構,全地形模式,硬橋),再做出的迎合國情的適配的話(插電混動、增程混動、純電化),那么越野車進城這件事兒,作為第二階段,就是反其道行之,先具備純電車型作為家庭成員在城市中使用的優勢,(純電續航、性能好,可油可電,節能)再適度賦予一些非鋪裝屬性(給配把鎖?)就得了。

汽車之家

結合上述,先電動化,再賦予硬派屬性,顯然要比先做越野車,再賦予電動化的路線,更加適合“越野車進城”,這么看,BJ60的人設和意義也就清晰了。只不過,從我個人角度看,北京越野的這步棋,走得有點晚,太后知后覺了,如果能早進場多好。

汽車之家

為什么是增程路線?我的看法

理想L的成功,我不知道是否給了北京越野以啟發,但對于身邊不少人來講,享受電動車的駕駛體驗同時,最好又不依賴電!似乎成了不少人的愿景和購買純電車型時的困惑。沒轍,人都是貪婪的,既要又要還要,能理解。

BJ30、哈弗猛龍、深藍G318、極石01、方程豹豹5,你可以從這些車上看到一個顯著的共性:迎合城市用戶+用電+又不依賴電。

從這些車的特性來看,似乎都在對應我在上面說的話,先顧好家,再談玩樂,而BJ60之所以選擇增程路線,我認為無非是增程路線可以依托一箱油就實現電車般的使用感受,配合大油箱和大電池,不僅擁有了不錯的純電續航,還可以實現很長的總續航能力,且增程架構在“下沉市場”的表現,我相信北京越野也有不小的考量,比如東北、西南、西北地區,這些地方相對更偏好油車,更不想依賴電,但誰不喜歡電車的駕駛感受呢?多數會喜歡的吧?而增程車型在這些地區的表現,則可能跟大程度的讓北京越野得以參考。

換句話說,北京越野選擇了油為主,電為輔的路線,這和坦克的Hi4-T有著相似的考量,只不過Hi4-T更多考慮的是越野的底線邏輯出發,增程我個人認為可能關注了更多成本、可控性和技術掌握積累等因素,畢竟你看G318,也是類似,最終至于是HEV、REEV還是PHEV,無非就是基于自身特點和客觀情況落地而已。

汽車之家

北京越野解耦化以后,何去何從?

講真,在上一次車展我見到BJ60增程版的靜態實車的時候,我就對這個車產品了好感,原因:外觀很迎合新能源訴求,更摩登,不油膩,這一點比BJ30更用心,而內飾氛圍上的營造,我覺得也是ok的,足夠舒適和溫馨,沒有那么大的戰斗味兒和緊繃感,這就很“城里人”。

而就在剛剛完成的動態體驗里,這也是我認為北京越野在近年帶來的最有驚喜的車型了,甚至好過最新的BJ40刀鋒英雄版,這么說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BJ40、60家族的燃油動力平臺,大家也都很熟悉了,不能說多驚艷,但也算比較成熟了,滿足作為一個越野車的定位來講,是沒問題的。

但是BJ60就完全不同了,開著它上路,有一種開著“帖牌北京越野”的新勢力SUV的錯覺,順暢的電驅駕駛感受和伶俐的加速能力似乎跟過去燃油時代BJ家族很脫節,很撕裂,增程帶來的續航優勢明顯,低頭一看,超過1000公里的CLTC續航,這一切都好像跟過去燃油時代的北京越野四個字毫不想干了。

僅從這幾點特性來講,BJ60增程作為一臺“進城的硬派SUV”,顯然是比純燃油硬派SUV有更大驚喜和優勢的。

汽車之家

借助增程車型的推出,我認為未來北京越野很可能會借助增程車型的加入,改善北京越野的人設標簽,原因:燃油版的BJ車型在市場占有率和認可度上來講,相對沒有那么大的優勢,雖然對于更早期的BJ產品來講,如今已有很大改觀,但對于進入第一梯隊來講,還有距離,無論是BJ40燃油版車型還是BJ60燃油版本,不溫不火,似乎是很多人對此的評價。如果想跟長城和比亞迪正面競爭一線城市份額,我認為還是挺有難度的。

而如果借助“進城”這件事,似乎對于北京越野來講,算是個曲線救國的法子,為什么這么說呢,坦克家族的Hi4-T車型在城市環境下使用,自身的優勢發揮不大,堆滿的硬核配置終究不是每天都用的,但從純城市需求來講呢,無論是純電續航、加速能力,還是總續航能力,又沒有巨大優勢,在這點上,我覺得方程豹豹5相對是占據一定優勢的。你再看BJ60增程,5.8s的加速,1200公里的續航,“可以不插電”的增程架構,還帶把后鎖,我把它通俗理解為理想的穿越版,或者說是極石01的穿越版,好像也沒啥大毛病。品控,售價,后續銷售政策不拉跨的話,我相信它會更受“城里人”歡迎。

如果BJ家族從此分為解耦序列和非解耦的燃油序列,一個對應城市SUV和?SUV,另一個還主打傳統越野,這對于北京越野布局不同的市場領域來講,肯定是有好利的,消費者也更方便區分,相較于坦克品牌的Hi4-T和長城的Hi4平臺,北京越野只能說是又慢了一大步,但好歹跟上了。

汽車之家

回到標題:坦克和方程豹的“論點”在哪

對于BJ60的分析,本該到此結束,為啥我還要拉著坦克和方程豹,這可不是硬蹭,說說我的觀點吧。

自從魏總那句越野要慢,這場社交輿論的戰爭就開始了,其實一點都不難理解,非解耦的優勢,就是機械連接,齒輪傳動和放大,結合AT變速箱的液力變矩器輸出特性,實現的剛性、柔和的動力輸出,結合4L結構,不就是所謂的“爬”和“慢”嗎!

魏總的初衷和底氣,我相信也在這里。

而方程豹豹5的技術路線,重點在于電機的控制能力和冗余問題,因為幾乎完全拋棄了傳統的機械傳動和放大,包括液力變矩器帶來的特性,可能有人說了,為啥人家電動越野樂于在沙漠里炫肌肉?人家那不是挺厲害的嗎?各種干拔無壓力,成佛坡上玩得很6!

問題不在車,但當大家的認知有偏差的時候,故障、損壞以及潛在風險,就發生了……如果你身邊有從事車用電機的朋友,大可讓他們給你科普一下,你就秒懂了!不展開聊了這次,hahaha,拒絕拉踩。

電動越野未來有沒有可能達到如今非解耦在越野特性上的能力,我認為是有可能的,但還需要技術沉淀和時間,今天我不想“聲討”電動越野的槽點,未來,電動越野能不能實現“液力變矩器般”的輸出特性,能否完全替代機械4L,這還都是未知,但值得期待。

汽車之家

為什么我又要扯上BJ60?

電動四驅和機械四驅的關系,在今天我們可以找到無數類似的案例,適時四驅和分時四驅?誰更好?說得清嗎?你應該說,誰更適合我。

增程混動,純電,插電混動,說得清誰更牛x?不一定吧,也看需求!其實電動四驅和機械四驅,在今天來看,擅長的維度本就不同。

對于電動四驅來講:與其和機械四驅糾結在復雜工況下的出力和同步問題,倒不如更好的發揮電四驅在加速能力,城市行駛平順性以及長續航領域,結合更舒適的內飾和質感用料,在城市豪華上搞一搞豈不是更好?其實人設來講,就更像攬勝和攬運的意思了,只不過走的新能源路線而已。

對于機械四驅來講: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坦克的Hi4-T從本質意義來講,就是一臺HEV混動的越野車和硬派SUV,只不過在用了更大的電池之后,它有了更好的純電續航里程,電機打輔的能力更強,結合插電的特性,自然就成了一臺PHEV硬派,但其底層邏輯,依舊是傳統燃油硬派,或者說,依舊是機械四驅底色的硬派,電機和大電池的存在,只是讓它“更迎合時代”迎合新能源,更符合一些“時代需求”而已。

而從BJ60增程的出現,這個“旁觀者”顯然是在坦克和方程豹的爭論中,理想品牌的成功中看到了一些啟發,并且堅定了自己的技術路線的,在坦克Hi4-Z還沒有定論之前,它能否借助解耦四驅去跟現有的主力選手掰一掰手腕,這事兒,只能等量產落地以后再說了。

不過,換句話說,BJ60增程版的出現,能不能給坦克和方程豹一些不一樣的啟發呢?偏向城市+兼顧越野。or 注重越野+兼顧城市,坦克會不會從BJ60增程版的身上看到“進城的資本”是什么?,方程豹能不能在BJ60增程版的身上看到“城市之路”的潛力?又或者,謙虛的說,BJ60增程版的出現,會不會多少對它倆產生一些各自的影響呢?

估計看到這里的各位,你們心中是不是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我說:經典物理學和量子物理學,也“打過架”,如今不僅各自找到了自我,還相處的挺好,你們覺得呢?

(文/汽車之家 任博)

向編輯任博提問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北京BJ60雷霆

指導價:25.98-28.58萬
級別:中大型SUV
詢底價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