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資訊] 近日,在2025年CES展開幕期間,smart品牌全球公司CMO張明霞、smart品牌全球公司CTO羊軍接受了媒體群訪。并對smart品牌的智駕、AI等領域的發展與規劃進行了講解。同時,smart精靈#5(參數|詢價)在拉斯維加斯正式亮相,該車定位純電動中型SUV,國內售價23.99-36.80萬元。以下為QA全文:
Q1:目前市面上中國品牌都卷智能駕駛,smart在智能駕駛方面,無論是對老車型,還是對新車型,還有其他的規劃嗎?如老車型與后續新車型的智能駕駛升級,可以介紹一下智能駕駛這方面的規劃嗎?
羊軍:smart對智能駕駛的研發是非常重視的。我們在上海成立了一家主攻高階智能駕駛的smart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擁有200多人的團隊。其次,我們也和行業領先的合作伙伴協同,一起做智能駕駛的方案。合作和自研兩條路一起走,才能不斷的迭代擇優,最終能夠得到更好的智駕研發結果。
smart精靈#5是我們目前智駕成果的代表作,搭載了智能駕駛領域的頂尖配置,包括2個NVIDIA Orin X智能駕駛芯片,提供高達508 TOPS的算力,確保了卓越的數據處理和AI計算能力。同時,車輛配備了200米最遠探測距離的激光雷達和36個高精度感知硬件,進一步增強了智駕的可靠性。全新smart精靈#5基于“真無圖+端到端”技術架構,實現了城市道路及全國高速高架的NSP智能領航輔助,并配備一鍵APA泊車、RPA遙控、LPA記憶泊車等全面輔助系統,高效解決真實、高頻的泊車難題。
我們整個核心算法在行業里面也是非常有競爭力的,智能駕駛投入端到端,在這方面最近做了很多智能駕駛的直播,歡迎媒體老師來測試、比對,可以橫評。
同時,我們也為用戶提供了不同層級的智駕方案供用戶選擇,提供給用戶不同價位的智能駕駛方案,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終端的智能駕駛方案我們同時也會提供給歐洲用戶,這是在smart#5上的。
對于smart#1和smart#3而言,我們會根據用戶的反饋,將產品不斷地迭代。我們會緊跟著智能駕駛和用戶的需求,在不同價位的產品上會有相對應的方案。軟件的迭代會通過OTA來實現,硬件的迭代會在后續改款車型上實現。我們已經有這個規劃,會全力以赴在推進,大家很快就能夠看到。
羊軍:在智能駕駛方面,smart#5是我們品牌內部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個產品,在行業里,同樣非常具有競爭力,不輸其他品牌。在智能座艙方面,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極具品牌的特色,并且有很多創新。首先,smart#5采用了搭載AMD V2000桌面級高算力芯片,它配備的兩塊大屏,是5K的分辨率。整個軟件由我們自己的合資公司團隊自研,這個團隊成員包括了smart#1和smart#3的座艙研發團隊。在創新方面,比如在桌面的打造上就極具特色,smart做的是自定義桌面,包括了4套桌面主題,能滿足用戶對于個性的需求。我們有6屏智慧聯動,無論是操控、娛樂還是信息反饋,都絲滑順暢,極智便捷,包括生態,我們也全部提前做進去。行業首創的233英寸車規級全彩激光投影儀,可以給用戶帶來比如露營等場景上更多的玩法。另外,我們采用的是激光全彩投影儀,這和國內影院使用的技術是同源的。我們還有森海塞爾典范音響系統,可以給用戶在車內帶來沉浸環繞立體聲的聽覺體驗。后續我們將推出更多新的功能,比如外出露營,一臺車投影并把音頻分享給其他車,在車里就能沉浸式看電影,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個畫面。
張明霞:這次來到CES展,我們也注意到AI話題非;馃帷嶋H上,smart#5也是首款應用豆包AI大模型的量產SUV。
羊軍:從目前整個行業來看,豆包AI的能力還是不錯的,我們在AI方面的合作比較早。我們會不斷的把豆包AI大模型在車上的功能進行強化,如現在閑聊、文生圖、根據音樂匹配氛圍感的壁紙等等,當然,車載用戶手冊在后續也能通過AI詢問來實現,并能給予用戶指導。這些功能后續也將逐步推送出來。我們在國內使用了豆包AI,在海外我們會與Cerence合作,接入ChatGPT的能力。
Q2:首先,smart如何看待智能駕駛領域視覺方案和激光雷達方案?其次,現在芯片面臨技術挑戰的問題,smart如何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產品的先進性?
羊軍:在智能駕駛領域,視覺方案靠著軟件算法,也能做到非常好的智能駕駛水平。但我覺得因為激光雷達視距超過200米,探測角度也可以做得很大,在智能駕駛的安全方面多了一份保障。隨著技術的高速發展,芯片基本上每年或每兩年進行一次迭代。就保供而言,得益于我們依托股東吉利集團的采購體系,在芯片保供問題上已經有了相應的準備。
Q3:smart如何看待AI對汽車行業發展的影響?第二個問題是目前有很多公司在做AI,為何會選擇豆包AI?
羊軍:AI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從我們參加這次CES展來看,無論是汽車行業還是消費電子行業,AI是核心話題和主流方向,包括從芯片本身而言,AI也都是發展方向,我們是完全認可的。對于smart而言,我們還是會在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研發方面,強化AI的能力。
為什么在國內選擇豆包AI,我們也做了很多考慮。其實在兩三年前,很多媒體就曾問過我們,smart會不會做AI,我們給出了肯定的答復。但是如果我們采用自研的方式去做AI,投入非常巨大,所以我們需要找一些合作伙伴。我們在行業里面做了很多調研,去了解這些AI大模型企業。同時,隨著豆包AI在手機上的應用越來越多,在車機端使用豆包AI,對于用戶而言,上手難度和學習成本都不會那么高,更容易被用戶接受。所有我們最終選擇了豆包AI。
張明霞:現在AI的熱度非常高。對于汽車產品而言,原先車是A點到B點的交通工具,后來我們說叫出行方式。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車最基本要保證的安全和便捷兩大方面。在使用AI之后,不管是智能駕駛還是其它軟件的應用,在大數據的加持之下,車的安全性會更好。而從便利性而言,在智能座艙和其他集成應用上,AI能讓出行工具變為移動空間。這次來CES展也是感受到過去幾年消費電子和汽車行業的連接也更加緊密,也有更多的實際技術運用于汽車產品上。
Q4:在智能座艙方面,大模型會不會迎來本地化部署?它對車端的座艙芯片的算力,是不是有進一步更高的要求? 2025年在智能駕駛這塊,它的顯性趨勢是怎么樣的?產品方面,高階智能駕駛會出現在哪一個價格區間的車型上?
羊軍:端云一體的大模型部署方式是大家都在嘗試的。本地化部署有助于快速響應車輛控制等指令也有助于個人隱私和數據的保護。隱私和合規這方面smart作為全球性車型是非常關注的。當然本地部署對芯片的算力有一定的要求,smart精靈#5測試下來是有這個能力的,隨著具體的應用場景和功能逐漸增強,陸續大家會看到。
羊軍:在20萬元價格區間肯定是會使用高階智能駕駛。雖然目前有觀點認為在15萬元到20萬元區間內容,也將使用高階智能駕駛。但我個人認為這里面還是一個性能和成本的平衡,看大家在自己的車上按哪一個點作為最主要的賣點,把有限的預算,主要是投在哪里。如果15萬的車,把有限的預算都投在智能駕駛上,別的地方相對來講是投入的比較少。
第二,我理解現在行業里面有很多不同的智能駕駛的方案,包括城市領航,大家都在說自己的產品能做到城市領航。那究竟是城市通勤還是完完全全的城市領航?用戶體驗到底怎么樣?能接受市場考驗并且用戶完全信得過嗎?這個我覺得是另外一個考量的因素。
20萬元以上的車,因為預算相對足夠,能給用戶匹配的是足夠用的算力、優秀的城市領航能力等。而在15萬元價位,要看最終的產品可靠性。在安全方面,smart一直非常審慎,我們希望smart的智駕不僅好用,更要讓用戶安心使用。
Q5:去年大家都在談端到端,但是大家談的又很模糊且很籠統,到后期大家又開始談的技術路線。大家談的太多太籠統,想知道您怎么看接下來大家的技術路線會有一個什么樣的趨勢?
羊軍:接下來肯定會進入AI大模型這個方向。AI大模型就好比人腦算力從一個程度到了一個另外的程度,它能實現自學、自我思考。我認為這個行業方向肯定是正確的。過去是直接靠人制定規則,現在有了AI大模型,車輛可以自主去判斷,再由人來做最終的抉擇。AI大模型也是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把信息源通過AI大模型的算法,再輸入到動作里,其實這就是接下來一步的趨勢。
張明霞:今天也是一個比較特別的日子,一方面是我們smart#5來到了美國拉斯維加斯,是我們全面煥新之后第一次新一代產品拿到美國來。另一方面,今天在南美智利,smart#1和smart#3正式上市。目前,我們在全球范圍內有31個市場。今年,我們在海外市場拓展方面會有更多的進展,預計將會有超過10個新的市場,也會期待大家多多關注。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