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車聞中心 行業動態 正文

2025混動成為主打,內燃機重回主流,誰才是真正的新能源?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向編輯提問

[汽車之家 行業] 首先拋出個問題,關于未來汽車市場的終極格局將會如何:是隨著電池不斷進步,純電一定取代燃油車?還是豐田章男說的,補貼退去后,純電只有30%市場,內燃機還有70%份額?

1月5日舉行的溝通會上,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說,計劃在2025年第四季度推出兩款甲醇混動乘用車。吉利的甲醇混動系統功能與市面上的汽油混動產品類似,并且其甲醇內燃機可以兼容甲醇和汽油。

汽車之家

不浪費內燃機技術和補能體系,吉利:電動不是新能源,甲醇等才是

11月22日,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出席2024烏鎮咖薈·汽車夜話時,關于“什么汽車才是真正新能源汽車”的話題,他認為:“電動汽車不一定就是新能源汽車,使用可再生能源作為燃料的汽車才是真正的新能源汽車!

甲醇作為含氧燃料的好處不用多說,燃燒高效、清潔,可再生。甲醇自身在自然環境下以液體形式存在,便于存儲和運輸,直接可以把現有的加油加氣站改建,補能方式更便捷、經濟實用。

內燃機是傳統燃油車核心部件,早已具備完整的補能體系,遍布全國的加油站、加氣站共同構建了成熟完善的應用閉環。傳統的石化巨頭紛紛都表示過要進入新能源領域。中國石化一直強調要做國內第一氫能公司,全國3萬多座中石化加油站,都會陸續轉型成為集加油、加氣、充電、換電、加氫一體的綜合補能服務站。

汽車之家

目前,醇氫汽車的應用場景主要是商用車。從經濟性上來看,醇氫商用車購置成本與柴油車相近,低于純電動和氫燃料電池車型,優勢明顯。

吉利汽車也主要把甲醇用在商用車板塊,除此外,吉利還向部分甲醇資源豐富地區供應甲醇混動出租車。吉利汽車今年計劃擴大甲醇應用范圍,推出甲醇混動乘用車面向個人銷售。

吉利積極拓展甲醇應用,是希望布局多種動力系統,我們猜測,一方面,在新能源車終局未定之前,在多條賽道上同時押注,另一方面,為內燃機在碳中和時代尋找到生存空間。

迫于碳中和壓力,但電動化盈利困難且不適用全有場景

車企急迫轉型電動化,除了市場競爭,另一方面也和碳中和政策有關。2022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承諾到2030年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其他西方國家也有自己的碳中和時間表,途徑之一是通過推廣新能源汽車達到目標。

例如,2019年12月,歐盟委員會就發布了《歐洲綠色新政》,核心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但是,自2023年以來,歐洲電動汽車增速開始放緩,2024年更是轉為負增長,讓車企感到達標著實“壓力山大”。無法滿足更嚴格標準的車企可能會面臨罰款。

歐盟本來準備在2026年對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政策進行一次審查。寶馬等車企認為歐洲汽車行業轉型無法按原定時間表實現,調整勢在必行,因此希望審查提前進行,讓靴子盡快落地。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曾公開抨擊稱,淘汰內燃機汽車是一個“自我毀滅”的決定,對歐洲汽車工業造成了過大的傷害。

原因可以理解,別說在歐盟,就是在產業鏈完備的中國,生產電動車的成本依然不低。電動車不僅不能給企業帶來可觀的盈利,還持續造成車企虧損。截至目前,全球生產純電動車能持續的盈利的車企只有特斯拉一家。理想汽車等車企都是通過增程技術實現盈利。

而且純電車型不能適用所有場景,面臨的問題有:北方冬季氣溫低,電池續航里程大幅衰減;基礎設施依然不完備,充電樁數量不足,充電慢等候時間長,超充貴且稀缺等。參考之前文章《寧德自建換電站,吃了時代最大紅利也難突破天花板》。

有些家庭沒有把電動車當做首次購車的目標,而是作為家庭第二輛車的補充。

95%新能源車日均不足100公里,混動是很好的補充,續航太長只是浪費

如果電池技術沒有得到進一步突破的情況下,如果電動車要增加續航,只能增加電池的數量。但是這又會增加車身重量,帶來造車成本上升。而就算增加了電池,在日常使用場景中,多數電池都派不上用場。

根據汽車之家大數據數據披露,新能源家用車輛,每天的行駛距離多集中在50公里以內,年行駛里程只有6千公里左右。2022年在疫情的影響下,自駕出行需求有所增加,家用車年均里程增加200公里。就算運營新能源車輛,日均里程也在250公里左右。

汽車之家

綜合看,每天行駛里程小于100公里的車輛占比高達95%。這也說明車企不斷強調電池續航是一種資源浪費,車輛沒必要為了應對5%的尾部場景而背著重重的電池包。

汽車之家

插電混合動力就可以很好的應對這5%的長距離行駛場景,也可以有效解決冬季寒冷天氣續航下降、充電樁不足等問題。同樣,也支持純電車型的一切智能化設備。

主管部門曾說內燃機也要重視,車企已開始“重拾內燃機”

除了歐洲對新能源發展政策出現了松動,中國也出現了分歧的觀點。

2024年4月中國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首次突破50%,今年全年可以實現銷量占比破50%大關。廣汽、上汽等燃油車為主的傳統合資品牌大幅掉隊,一時間“油電同權”呼聲四起。

2024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發話,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也別忘記內燃機,要同步推動內燃機技術發展,激發傳統能源汽車和內燃機廠發展合力。

并非是出于保護傳統車企,而是基于現實情況。中國擁有大量燃油車產能,汽車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不足,平均卻只有50%左右,在16個行業中倒數,有一定產能過剩的情況。這種產能放空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對經濟造成了拖累。

汽車之家

2024年12月新勢力排名靠前的車企,都主打增程式混動車型。小鵬宣布布局增程,估計是G9類的SUV,鴻蒙智行M8同時有增程和純電2個版本,包括網紅小米汽車也宣布會推出增程車型。

汽車之家

關于“油電同權”的呼聲,根據財新消息,主管單位可能會降低部分燃油車稅種的稅率。

使用零排放燃料的內燃機,或才能走到最后,插混也只是過渡

學術界達成共識的是,風光電將是未來主要的能源。當下內燃機重回大眾視野,是依賴混動或增程車型,本質上還是需要化石燃料,會產生碳排放。這并不符合碳中和政策下的終極目標。

還不用等到實現碳中和目標,國家正在制定的“國7”標準就已經把溫室氣體,且不局限于二氧化碳,氧化亞氮也會納入控制范圍。目前正在執行的“國6”標準只考慮控制一氧化碳、非甲烷烴等大氣污染物,未考慮溫室氣體。

歐盟制定的“歐7”標準也比“歐6”在排放上更加嚴格,要求排放污染物幾乎于0。所以長期看,內燃機受到的監管會越來越嚴苛,插混增程也只能是一種過渡形態。

當下,行業內把電子合成燃料e-fuel當做是內燃機的未來。e Fuels是空氣中已經存在的二氧化碳獲取后,和氫氣在電力下結合而成的合成燃料,可以在不改變現有內燃機車結構的情況下直接使用,不會新增二氧化碳。

氫氣、氨氣和醇類是e-fuel的3個研發方向,前面2者在制作和使用上還有一定難度,相比較,甲醇燃料可以率先落地嘗試使用。這也是吉利汽車推廣的主要原因。

總結和展望

豐田一直對純電動車持有懷疑態度,豐田章男曾經說過,補貼褪去,純電也只能占據約30%的市場,插電和增程混動汽車占50%,燃油車仍有20%份額。換言之,帶內燃機的汽車還擁有七成市場空間。

市場還曾一度替豐田在新能源汽車轉型落后方面感到惋惜,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企業,居然沒有在純電車型上做到領先,F在看來,豐田章男的話或許已經得到一部分的驗證。

當然,也有觀點認為,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固態電池可能會解決當下純電車型在能量密度、低溫續航或成本上的短板,純電車型終究會取代內燃機。

關于新能源汽車的終極形態的討論,一直存在,還未有答案。(汽車之家 圖/文 吳沛哲)

向編輯吳沛哲提問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