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2024年新能源車市從年頭一直拼殺到年尾,而2025年剛開年,比亞迪、長安汽車又先后打出“全民智駕”牌,讓國內車市的競爭迅速升維至比拼智能駕駛。
在這場全民智駕的混戰中,一向低調的零跑汽車也交出了2025年的扛鼎之作——零跑B10,基于全新LEAP 3.5技術架構打造,同樣主打高階智駕,將搭載激光雷達的端到端智駕系統入門價格下探至12萬級產品。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更是放出豪言“2025年智駕躋身第一梯隊”,“B系列要做到月銷量4萬臺以上”。
“很多人標榜零跑是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屠夫’,我覺得再加幾個定語會更貼切一些,零跑應該是高品質,高配置新能源汽車的普惠者!”朱江明在發布會上稱。
半價理想、價格屠夫?
如果看零跑2024年的表現,堪稱是一匹“黑馬”。其不僅銷量實現飛躍,月銷量從年初的1萬多漲至年尾的4萬多,在第四季度更是實現凈利潤轉正,提前一年達成單季度盈利目標,成為理想汽車后第二家盈利的新勢力。
聚焦大眾市場的產品矩陣,為零跑奠定突圍基礎。除了剛開啟預售的B10,零跑當前在售車型還有5款,其中小型車T03的起售價僅約5萬元;其它四款是C系列車型,起售價約為13萬元。值得注意的是,C系列在第四季度貢獻了77%的銷量占比,這個價位正是比亞迪、吉利等傳統巨頭的戰略腹地,而零跑卻能硬生生在其中咬下一塊肥肉。
有人說,零跑的增長,主要得益于對理想汽車的“復刻”。理想汽車通過精準定位家庭用戶需求實現快速增長,零跑則通過“好而不貴”的性價比策略在20萬元以下市場復制了這一路徑,因此網友戲稱零跑為“半價理想”。
對于這個稱號,朱江明認為“既好也不好”,好的是零跑的產品設計和舒適性上得到了認可,可以與理想媲美,這為零跑增添了競爭優勢。零跑的定價策略也非常吸引人,產品性能接近理想車型,但價格卻僅為其一半。
但他強調,需要辯證地看待問題,零跑有自己的獨特標簽和優勢,始終秉持“好而不貴”的理念。從創立至今,這種調性貫穿于零跑的發展,未來也將繼續保持。
可以說,零跑能做到“價格屠夫”,背后是其極致的成本控制體系。其技術架構實現高達88%通用化率,LEAP 3.0平臺可靈活適配A0-C級全系車型,顯著攤薄研發與供應鏈成本。此外,零跑目前60%的零部件依靠自研自制,相比從供應商采購節省了成本。
朱江明曾在汽車之家訪談中透露關鍵數據:通過全棧自研能力,零跑將BOM成本壓縮至行業低位,即便維持10%的毛利率,仍能保證產品定價具備市場穿透力。這種"低毛利、高性價比"模式構筑起獨特護城河。
不同于傳統車企"以品牌溢價定價格"的思維,零跑采取"以成本定售價"的反向策略。即使高端車型也保持與基礎款相近的毛利率水平,拒絕通過減配制造價格梯度。
只有普通L2和高階智駕
不過,當價格戰觸及行業地板價,零跑構筑的"極致性價比"護城河正面臨智能化浪潮的沖擊。2025年新能源汽車戰場已演變為"成本控制+智能駕駛"雙維對決,這場產業升級將重新定義競爭規則。
行業智能化門檻正在坍塌式下移。比亞迪以雷霆之勢推出"智駕平權"戰略,一次性將21款車型升級為“智駕版”,將高速領航智駕的門檻下壓至7萬元級別。
面對智能化生死時速,零跑祭出"后發先至"戰略。朱江明公布的智駕路線圖顯示:2025年Q3實現城市NOA,2026年進化至車位到車位全場景覆蓋,所有軟件升級向用戶免費開放。這種跨越式發展背后,是零跑對技術迭代周期的把控——前期采取跟隨策略規避試錯成本,待技術路線明朗后集中資源突擊。
朱江明闡釋其商業邏輯,零跑的投入是良性的。在做高精度智能駕駛時需要投入很大,而隨著AI和算力的提升,逐步變成了無圖,如果早期就要獲得第一名,第二名,那在規控上或者是高精地圖上需要巨大的投入,投入和產出肯定是成正比的。“所以零跑前期的策略是‘跟隨’,我們認為現在的技術路線已經基本明確了,這時候就是適合大規模的投入了。”
據悉,目前零跑智駕團隊已超過500人,同時已建立了閉環管理平臺,支持未來的端到端智能駕駛!拔覀兛梢栽谖辶鶄月的時間里,從動態的BEV到靜態的BEV,再到端到端,八個月的時間基本上完成了前期的工作!
從零跑的角度來看,智能駕駛分為兩類:基礎的智享版,即普通的L2功能(如ACC、LCC、自動泊車和360度環視),以及高階智能駕駛,沒有中間形態的高速智駕。
“大多數用戶在城市行駛,只有5%-10%的時間在高速上,因此零跑希望用戶能夠更多地選擇高階智駕。”朱江明認為,考慮到車輛的使用壽命至少為8-10年,由于智能駕駛技術快速發展,未來的車輛需要配備高階智駕,以免被淘汰。因此,零跑強調硬件必須提前配置,并通過不斷的軟件升級來提升智能駕駛體驗。這樣的發展趨勢將會是未來的關鍵。
在硬件上,零跑的高階智駕系統搭載了高通8650智駕芯片,以200TOPS稀疏算力實現功耗減半,并將300米探測距離激光雷達搭上15萬級車型。
很多車企在20萬以內車型上采用純視覺方案,但朱江明認為,使用激光雷達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能準確感知高度信息,對固態物體的識別非常敏感。而在視覺系統中,有時會出現誤判的情況。展望未來,許多原本不使用激光雷達的廠商可能會逐漸重新考慮其使用,因為如今的激光雷達價格已經降至千元級別,未來甚至有望降至百元級別。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理由不采用激光雷達。它可以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性能,相當于多了一只“眼睛”。
多線突圍
當大多新能源企業仍在盈虧泥潭中掙扎時,零跑汽車已悄然完成兩次關鍵跨越——繼2024年第四季度創下單季盈利紀錄后,這家黑馬企業又與擁有70余年造車積淀的一汽集團達成戰略聯盟。
根據雙方公告,零跑與一汽的合作包含三個核心方向:聯合開發新能源車型、共享零部件體系、探索資本層面合作可能。這種覆蓋研發端到產業鏈的資源整合,開創了民營新勢力與傳統央企深度協同的先例。
朱江明認為,每個平臺的開發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投入。展望未來,零跑將探討同平臺化的合作,比如利用已有的優秀平臺和解決方案,實現技術平臺級的合作。此外,零跑也會尋求零部件的合作。
這意味著零跑的角色正從整車制造商向"技術方案供應商"延伸。
此次合作并非零跑首次獲得行業巨頭認可。2023年10月,Stellantis集團向零跑投資約15億歐元以獲取零跑汽車約20%的股權,在海外開展合作。
朱江明稱,公司可以利用Stellantis在全球范圍內的10萬多個渠道網點和服務體系,包括售后服務所必需的零部件配送體系!拔覀兿M2024年底前在整個歐洲擁有300家門店,如果靠自己做本地化營銷,這么短的時間內是很難做到的!
有關出海的重點,零跑科技高級副總裁曹力透露,“除了繼續擴大我們的網點和服務的能力之外,B10會在2025年年中推出出口版本,同時盡快把歐洲的本地化選址鎖定下來,在2026年上半年能夠本地化制造落地,這樣子就可以避免20.7%的關稅。此外,B05在下半年也會重點的發力國內和海外的市場,同步去推。”
通過這些關鍵合作,零跑正在構建三維商業模式:國內自主運營、海外合資公司拓展、技術及零部件外供。其自研的智能座艙、電驅系統等核心部件,未來不僅供應Stellantis集團,還可能向其他主機廠開放。這種模式既保持整車制造優勢,又通過技術輸出創造增量收益。
在新能源汽車競爭進入深水區的當下,零跑的戰略選擇為行業提供了實踐參考:通過技術共享降低研發成本、借助國際巨頭加速全球化、拓展零部件外供形成多元收益。這些探索或將影響新勢力車企在激烈競爭中的生存策略。 (文/汽車之家 彭斐)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