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新革命”。當滲透率突破50%的臨界點,這場曾經由政策與資本驅動的產業浪潮,正悄然轉向以品質和技術為核心的深度競爭。哪些品牌表現較好?用戶對新能源車的抱怨都集中在哪些地方?本期報告將為您解答。
關注“車市物語”微信公眾號,回復“2024質量報告”下載完整報告。
此篇是2024年度《汽車之家乘用車新車質量報告》系列文章的第四篇,之前為您呈現《海外品牌國產篇》、《海外品牌進口篇》和《中國品牌篇》,后續還將為大家陸續呈現《整體品牌篇》,敬請期待。
汽車之家乘用車新車質量報告誕生于2014年,并于2015年首次發布結果。汽車之家質量評價是基于真實車主對于擁車期2-12個月內車輛質量情況的調研,通過汽車行業內通用的計算方法和標準分析評定汽車質量情況的產品。以下為2024年報告樣本及數據說明:
汽車之家質量評價旨在為選車用戶提供購車參考,同時幫助汽車廠商了解用戶反饋、不斷優化產品,提升使用體驗。在收集調研樣本、建立健全樣本審核機制、核心數據計算等各個方面,汽車之家質量評價始終堅持真實、客觀、科學的態度保證評定數據的公平公正。詳細評價體系介紹請見已經發布的《海外品牌國產篇》文章。
■ 精華導讀:
1、質量抱怨銳減:新能源車邁入質量躍升期?
2、PPH差值12:海外新能源車質量,仍舊超越中國品牌
3、新能源整體榜單Top 5中,新勢力占三席
4、新上榜質量問題:座椅異響、底盤異響、方向盤異響
■ 質量抱怨銳減:新能源車邁入質量躍升期?
根據汽車之家2024年新車質量報告顯示,新能源車每百輛故障數(PPH)從2023年的181降至151,優于2022年PPH的159,新能源車質量達到三年最優。這一數據意味著新能源汽車行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優先”的轉型:技術迭代加速、供應鏈成熟、品控體系升級共同驅動質量提升。隨著新能源車滲透率突破50%,新能源車已從“政策輸血”轉向“質量造血”,用戶對產品可靠性的信任度顯著增強。
具體質量問題來看,行駛過程(24.5%)和電子設備(16.3%)?仍是用戶核心痛點,與2023年相比,用戶對車身外觀的抱怨下降3%,對行駛過程和內飾的抱怨均提升1.2%。?
■ PPH差值12:海外新能源車質量,仍舊超越中國品牌
海外品牌新能源車質量(PPH 140)超越中國品牌(PPH 152),盡管中國新能源車發展迅猛,但質量仍舊不敵海外品牌。雖然差值不大,但背后折射出——海外品牌憑借百年造車體系積淀,在車身工藝、供應鏈管理等領域建立的優勢仍舊還在。
■ 新能源整體榜單Top 5中,新勢力占三席
上榜品牌中,幾乎都是中國品牌,海外品牌中僅寶馬和特斯拉上榜,中國頭部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質量表現也非常優秀。但是,品牌質量分化也較為嚴重,Top 3品牌(鴻蒙智行/蔚來/啟辰)平均PPH僅為89,較吉利銀河/ARCFOX極狐/比亞迪平均PPH的140,差距高達46。
分品牌來看,華為旗下的鴻蒙智行以84的PPH?登頂榜首,較細分市場平均值(151)低44%。其中,鴻蒙智行、蔚來、理想汽車和寶馬,因產品質量表現優異穩定,已經連續三年上榜。
中國新能源車質量榜單中,上榜品牌數量與2023年持平,均為13個品牌,其中吉利銀河、ARCFOX極狐以及比亞迪雖然上榜,但表現也僅略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海外品牌榜單中,上榜品牌數量與去年持平,只有兩個品牌上榜,但寶馬取代去年的冠軍奧迪,榮獲第一。特斯拉延續去年名次,位列第二。
■ 新上榜質量問題:座椅異響、底盤異響、方向盤異響
與2023年相比,胎噪聲過大、風噪聲過大以及行駛中車跑偏,仍舊是用戶抱怨的重災區,但整體PPH與去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今年新上榜的抱怨主要集中的“異響”,包括剎車時異響、車子底部有異響、座椅有異響和方向盤有異響。
用戶對胎噪和風噪的抱怨,一直不絕于耳。雖然與2023年相比,用戶對胎噪和風噪的抱怨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由于電動車沒有內燃機的轟鳴,用戶對胎噪的敏感度有了顯著提升,2024年胎噪超越風噪,成為用戶吐槽的重災區。此外,行車過程中,用戶對車跑偏的抱怨有顯著下滑,從去年的4.3下降到今年的3.1。
隨著汽車智能化的加速,電子設備的用戶體驗越來越重要,同樣由于智能化引發的用車體驗不佳,導致用戶的吐槽也是越來越多。其中,語音識別系統成為用戶最大槽點,其“識別率低/誤解”問題以2.8的PPH值高居榜首。被車企熱捧的OTA升級能力竟淪為第二大用戶槽點。此外,語音識別反應慢以及地圖信息缺失導致路線錯誤指示,也是用戶的痛點,車企在語音識別系統還有OTA軟件升級方面,還要多多努力。
功能操作方面,雨刮/噴洗器“清潔效果不佳”以2.7的PPH值成為用戶的吐槽榜單第一名,雖然比去年2.8的PPH值有所下降,但是幅度有限。目前,車企將更多研發資源投入到自動駕駛、艙內娛樂等“顯性創新”項目,對于傳統的機械結構設計也應加強研發。
從抱怨項目來看,基礎交互設計/感知存在很大的優化空間:比如鳴笛操作費力(PPH 1.4),自動泊車對距離判斷存在誤差(PPH 0.7),無鑰匙進入系統偶發識別失。≒PH 0.7),交通標識識別不清晰/識別錯誤(PPH 0.5)。
內飾方面,車內異響已成抱怨重災區。上榜的10項中,中控臺、車門內飾板、儀表盤、車頂內飾板、頂置控制臺的異響成焦點,這與壓縮成本或有一定關系,譬如,頂棚隔音棉厚度降低,會直接導致顛簸路段車頂異響。
消費者對材質和設計的抱怨也相對集中,比如內裝材質易臟/易磨損(PPH 2.1)、內飾異味(PPH 1.8)、杯架設計不合理(PPH 1.3)、中控臺設計不合理(PPH 1.0)等問題緊隨其后。
隨著汽車領域競爭愈加白熱化,內飾作為用戶買車后主要的體驗項,其使用的便捷性以及舒適性將會很大程度影響口碑,車企應多重視真實的用戶聲音。
車身外觀方面,車門難關、車窗異響等基礎問題成主要槽點。不過,與2023年相比,車門不易開啟/關閉的PPH值高達4,今年已經下降到1.6,可見車企在前門開啟/關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前車窗異響(PPH 1.4)與密封不嚴(PPH 1.0)分列二三位,與2023年相比,整體質量也有所提升。此外,車燈起霧(PPH 0.8)與燈組失效(PPH 0.8)這對"難兄難弟"也折射出燈光與飾板的品控問題。
總結
隨著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突破50%,新能源車也從"量變"階段走向"質變"階段?上驳氖牵m然價格戰愈演愈烈,但是新能源車的質量在變好,頭部品牌如鴻蒙智行、蔚來在樹立標桿,寶馬則憑借百年制造底蘊持續領跑,凸顯出質量競爭已進入"體系化作戰"階段。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新能源車創新力十足,也確實推動了汽車產業的變革,受到了不少年輕人的矚目。也希望消費者在面對新設計、新功能、新體驗的面市,也有一份寬容和包容的心。
如果您對于汽車之家2024年新車質量報告有更多建議,可以通過郵箱(koubei01@autohome.com.cn)聯系我們,期待您的聲音。(文/汽車之家研究院)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