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車聞中心 人物對話 正文

智能電動時代,蘭博基尼的“變”與“不變”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向編輯提問

[汽車之家 行業]2024年,蘭博基尼三項主要經營數據均創新新的歷史記錄:營業額首次突破30億歐元;完成接近1.07萬臺交付成績;營業利潤首次超過8億歐元,達到8.35億歐元,營業利潤率達27%。

與此同時,蘭博基尼在包括美洲地區、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亞太地區等主要銷售地區均實現了業績增長。

在蘭博基尼汽車主席兼首席執行官Stephan Winkelmann看來,蘭博基尼能達到這樣的表現,得益于混動化轉型,對創新、獨特和性能的品牌建設,展現一定稀缺性的穩健訂單庫。目前,該品牌全球范圍內的平均訂單排期約1.5年。

汽車之家

3月中旬,汽車之家等四大核心中國媒體與Stephan Winkelmann進行了一輪深入交流。雖然蘭博基尼2024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稍有下滑,但在談及2025年的發展時,Stephan Winkelmann仍表示,該公司將努力繼續保持中國市場份額的穩定,并依然計劃在未來繼續深耕中國市場。

深耕中國市場,并不代表蘭博基尼將很快推出中國市場熱銷的純電車型。在全面實現混動化后,他們的純電車型在2030年前才會正式與消費者見面。Stephan Winkelmann認為,彼時的純電市場將更加成熟,更利于超豪華品牌的進入。

在蘭博基尼的理念中,不能僅僅著眼于短期計劃,而必須考慮車輛能否在整個生命周期內保持競爭力。這家超豪華品牌將不會急于追求眼前的成就,而是始終對當下趨勢保持中長期的視角。

正是基于對更長期發展的思考,讓蘭博基尼數十年歷史中始終保持對設計和性能的追求。然而,蘭博基尼也在不斷求變,他們在設計和性能實現方式上一直在不斷變化。

Stephan Winkelmann表示,用戶在選購蘭博基尼時也更多關注駕駛樂趣,更多關注關注人與車的情感共鳴。因此,駕駛體驗仍會是他們未來研發的重點所在。但他強調,該公司也十分重視智能的發展,因為智能化有利于更好地挖掘人類潛能,對未來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汽車之家

蘭博基尼汽車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Stephan Winkelmann

以下為對話原文(有修改):

2030,純電GT恰逢其時?

媒體:2024年蘭博基尼實現了全系車型混動化的重要轉型。那么在2025年,蘭博基尼有何重要舉措繼續推進“向金牛座之心前進”電動化戰略目標?

Stephan Winkelmann:我們此前推出了Revuelto(參數|詢價)和Urus SE,而Temerario也將于今年在中國亮相。這標志著我們在“向金牛座之心前進(Direzione Cor Tauri)”電動化戰略中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成為首家實現全系車型混動化的超級跑車制造商及超豪華車制造商。

在這一進程中,我們始終兼顧車輛性能的提升和二氧化碳的減排。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策略,我們成功實現了這個在2021年提出的愿景。自此之后,蘭博基尼汽車團隊一直在不懈努力,致力于全面革新我們的產品線。

我們即將邁出的下一步是推出蘭博基尼的第四款全新車型,即我們的首款純電車型。這一戰略舉措與我們對未來市場的預測相契合,同時也順應了在性能提升、市場接受度,以及超豪華純電車型的稀缺性和吸引力方面的發展趨勢。

因此,我們計劃到2025年,蘭博基尼將在部分市場上實現全系車型混動化,2026年開始則將在所有市場全面部署混動化,我也期待著在蘭博基尼的所有市場上實現全系車型的混動化。

媒體:蘭博基尼計劃在2030年前推出首款純電車型,這一時間點背后的考量是什么?您如何看待純電車型的發展?

Stephan Winkelmann:我們之所以選擇在2030年前推出首款純電動車,是因為我們認為這個時間點非常合適,這款新車型將作為產品矩陣的很好的補充。我們預計,到那時市場將足夠成熟,適合蘭博基尼這樣的超豪華汽車品牌推出純電車型。

在車身形態方面,這款新車將會和蘭博基尼汽車的其他產品有所不同。新車會是一款GT車型,采用2+2的布局。我們相信第四條產品線的推出不會影響現有產品線,而是對品牌的進一步補充。

我們看到,全球范圍內電動車的趨勢和節奏各有不同。在中國,我們觀察到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接受度遠高于其他國家。而在歐洲和美國,電動車的曲線則較為平緩,消費者的接受速度相對較慢。這一市場趨勢也是我們制定未來產品戰略的重要參考。

汽車之家

蘭博基尼純電動概念車Lanzador

超豪華的“變”與“不變”

媒體:隨著整個環境的不斷變化,比如大模型工具的急劇裂變,為公司運營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對此您有沒有更深刻的體會?

Stephan Winkelmann:確實我們還依然相信挑戰也孕育著機會。我相信如果總是一切順利,這種狀態會讓人變得放松,失去專注。

我認為挑戰是我們身處的世界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尤其對蘭博基尼而言,我們不僅面臨經濟環境變化的挑戰,也面臨地緣政治方面的挑戰。 當下我們還處在整個汽車行業的轉型階段,這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這些疊加在一起對蘭博基尼汽車而言又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為客戶不僅是在購買車輛,也是為了實現夢想、達成成就。因此,這一點對我們所有的蘭博基尼人來說是非常令人振奮的。

我們必須要確保這個產品既能夠讓年輕一代消費者接受,又能保持經典的魅力。所以當我們推出一款新車時,不能僅僅著眼于短期計劃,而必須考慮車輛能否在整個生命周期內保持競爭力。這一點是我們一直在做的,而且結果也證明了這個戰略非常成功。

同樣,地緣政治的挑戰也是不可忽視的。我認為,我們采取謹慎的態度,始終把握好需求高于產能的節奏,并在品牌定位和產品價值方面持續投入,這是正確的做法。也就是說,我們不會急于過度追求眼前的成就,而是始終對當下趨勢保持中長期的視角。

從結果來看,我們團隊對這些問題的處理非常得當,我們在產品方面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對市場規模也有著準確的預測。我們從未急于求成。因此,我們始終保持著穩健的增長,讓蘭博基尼處于有利地位。

媒體:剛剛您提到全球市場和中國市場有一些區域性特點,而且行業也會發生與時俱進的變化。那么,蘭博基尼是否會針對這些變化作出一些調整?

Stephan Winkelmann:其實我們有一些方面是始終沒有變的,這也是我們根據幾十年來對全球客戶的深入分析所觀察到的趨勢——我們發現大部分消費者選擇蘭博基尼的原因始終在于設計和性能,當然也是基于對品牌的信賴。

但幾十年來,蘭博基尼追求非凡設計和卓越性能的實現方式一直在不斷變化。比方說在設計層面,我們每一代蘭博基尼都采用了全新設計,但又兼具辨識度,能讓你一眼就能夠認出它是蘭博基尼。

在性能方面,我們一直在強調超跑的重量功率比。我們總說,功率大小很重要,但重量的控制可能更為關鍵。

隨著電動化帶來新的挑戰,我們必須在車輛重量增加的同時保持性能水平。因為搭載了電池包,車輛重量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們努力的方向是打造極具駕駛激情的汽車。這意味著,即使車輛重量有所增加,其功率重量比依然能得到優化,性能也會進一步提升。

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我們在設計時進行了很多優化,讓駕駛體驗更加輕松。這樣一來,駕駛者就可以更輕松地享受駕駛激情。

這些始終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然而這些努力并不是你每天都能直觀感受到的?梢坏┊斈慊赝^去,重新審視那些汽車,你會發現這些令人欣喜的變化。

汽車之家

媒體:中國消費者對于智能化的需求越來越高。但也有汽車愛好者認為,操控之車不應該花太多心思在智能化上,有點舍本逐末。身為超跑制造商的蘭博基尼對于汽車智能化的態度是怎樣的?對于汽車智能化的未來發展有何規劃?

Stephan Winkelmann:我同意您的觀點。當談到蘭博基尼時,大家更多關注的是駕駛樂趣,而不僅僅把車輛視為一個代步工具,真正重要的是客戶駕駛蘭博基尼時所能感受到的那種情感共鳴。因此,我們一坐進車里,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駕駛中?梢哉f,駕駛體驗仍會是我們未來研發的重點所在。

智能化不僅對當下至關重要,更對未來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因為我們不僅僅視其為技術的進步,更將其看作對人類潛能的提升。在蘭博基尼的新開發流程中,我們將更多地考慮智能化的應用。每當我們探討新流程時,都會思考這項任務能否通過智能化的方式更高效地完成。

如今,我們已經在公司運用了一些技術,同時在客戶體驗方面,我們也能夠比以往更快地響應客戶需求?傮w而言,智能化技術的到來對蘭博基尼汽車來說是一個重要機遇,我們將其視為邁向未來的重要一步。

在中國,主打一個“穩”

媒體:2024年,蘭博基尼交付量同比增長了6%。在整體行情都比較承壓,各個區域性市場都面臨挑戰的情況下,支撐蘭博基尼收獲如此表現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Stephan Winkelmann:我們取得這一成績有幾個主要原因: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對全系產品進行了全面更新。目前,我們全新車型均已完成混動化轉型。這一舉措可以說讓我們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不是一味追求產能,而是保持適度的稀缺性——產品需求高于產能。這有助于確保產品的保值率。

此外,我們在品牌和品牌形象方面進行了持續的投入。我們始終堅持營造創新、獨特和性能。在我們看來,這同樣是蘭博基尼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認為我們的策略已經奏效。在疫情后的一段時間里,我們市場需求遠超預期,而如今市場已經回歸相對正常的水平。這一變化在我們的預料之中,因此我們始終保持穩定的生產規劃,從未盲目擴張,這也使我們能免受局部市場衰退或危機的影響。

媒體:請問蘭博基尼今年在中國的產品和戰略規劃是什么?

Stephan Winkelmann:我們的思路其實非常清晰。一方面,中國市場在過去十多年里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目前占據全球汽車市場超過25%的份額。但如果我們聚焦于超豪汽車細分市場,相較于其他國家,中國的市場規模卻并不大。因此,我們正在相應地調整中國市場的戰略,重點保持我們現有的市場份額。

即便整體市場都面臨下行壓力,我們依然計劃在未來繼續深耕中國市場。我們的市場地位很穩定,品牌形象也很好。正如我之前所說,我們可以通過全球市場的平衡策略來抵御單一市場的波動。

向編輯張宇喆提問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