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車聞中心 智能網聯 正文

苗圩:“換道超車”的關鍵在于“智能化”下半場的持續領跑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向編輯提問

[汽車之家 行業] 2025開年,“智駕平權”便掀起熱潮。車企正在大范圍的以“增配不加價”的邏輯推動智能駕駛普及。智駕“全系標配”、“高階智駕”“打入10萬以下市場”.......“全民智駕”洶涌而至,也因此2025年被很多人稱之為真正的“智駕元年”!爸悄芑奔夹g的加速發展與突破,離不開智能網聯產業長久以來的蓄力。在當下產業發展的關鍵節點,“智能化”下半場的角逐中,中國方案如何持續引領全球賽道?

繼2024年出版發布《換道賽車:新能源汽車的中國道路》一書后,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再次著書立作——《志在超車:智能網聯汽車的中國方案》,基于自身40年行業經驗的積淀,通過前瞻性研判,深刻剖析智能網聯產業的發展脈絡,進一步厘清汽車產業發展邏輯與未來方向,探討中國汽車產業真正實現“換道超車”的發展路徑。

汽車之家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 苗圩

基于自身的使命感、專業熱愛與深厚經驗,苗圩堅持把對工業、通信業和信息化發展的重大問題研究聚焦到汽車行業,持續探討汽車行業在面臨百年一遇的全球大變局下如何“換道超車”的問題,講好中國汽車故事。而其研究探討的初衷也是期望通過分析汽車產業大變革的新時代特征,特別是產業跨界融合的實踐與挑戰,爭取為我國汽車產業實現全球引領提供一些有參考價值的建議、意見。

汽車之家

“換道賽車”上半場告捷 下半場的“持續領跑”才是真正的大考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汽車產銷量繼續保持在3000萬輛以上的規模,我國已經連續16年成為全球汽車產銷量第一大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樣再創新高,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1200萬輛,連續十年穩居全球首位。新能源汽車以驚人的速度重構中國汽車產業版圖:月度滲透率連續實現50%里程碑式的突破,同時年出口超越百萬輛,這標志著中國汽車工業正在從“跟跑”向“領跑”躍遷。

在以“電動化”為特征的汽車產業百年大變局的上半場,中國汽車產業已取得領先優勢,“智能化、網聯化”主導的下半場的比拼也已經全面展開。苗圩直言:“我們的下半場剛剛開始,還沒有對取得下半場決定性勝利的絕對把握!

真正的“汽車強國”有三個標志:第一是擁有具備國際化競爭力的企業和知名品牌,世界前十大汽車企業,中國至少要有一兩家車企位列其中;第二是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并且能夠對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賦能;第三是能夠充分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中國汽車在海外市場上也要占有一席之地。這是苗圩始終堅持的對“汽車強國”的定義。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汽車產業正疾馳在“換道超車”的路途上,還并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超車”。

如今的汽車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的集成體,是多領域跨界融合的成果。 從關鍵技術攻堅的角度來看,苗圩認為,能否在“車路云一體化”、“自動駕駛芯片”、“車載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上繼續取得突破,決定著我國汽車產業能否真正實現從大到強的轉變。伴隨技術突破,中國汽車企業國際化競爭力與全球化品牌塑造成功與否,同樣也是成為“汽車強國”的決定性因素。

如何推動汽車與人工智能、通信、大數據等深度融合?如何將產業已有的優勢轉化為制勝未來的力量?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深入思考,凝聚行業廣泛共識。《志在超車》這本書正是基于苗圩本人對引領汽車智能化革命,形成汽車領域新質生產力,推動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等主題的認識,對“下半場”做出的前瞻性研判。他希望借此能夠把行業的“勁”凝聚起來,讓更多人意識到,動力變革的“上半場”固然精彩,但“下半場”才真正決定成敗。

汽車之家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 苗圩

苗圩認為,中國汽車產業的變革,從來都不是輕輕松松“踩油門”就能贏的事情,而是咬牙堅持“換賽道”、久久為功打硬仗拼出來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領先,靠的是“換道賽車”,但換道之后如何“持續領跑”,才是真正的大考。必須快、必須準,靠中國特色方案實現超車,讓世界看到智能汽車領域的中國力量。

“走彎路”難以避免 重要的是“及時糾偏”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經歷長年發展、凝聚行業共識后,已經形成了產業發展的路線圖。從宏觀視角來看,整體產業方向是明確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通向成功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片坦途。苗圩分析稱:“前幾年全球汽車行業在實現智能化的過程當中大概走了兩個彎路,包括中國的企業也走過兩個彎路,好在我們很快地認識到、又順應了技術發展變化的趨勢”。

第一個彎路是“高精地圖路線”。業內有30多家圖商都瞄準這個市場,這些企業都取得了自然資源部、測繪局的特殊許可,拿到了資質。很多企業也安排了很多車輛在全國采集路況。但事實證明這條路走不通,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我國國土幅員遼闊、同時區域發展不平衡導致路況差異大;二是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迭代“鮮度”無法保證。所以現在大家基本拋棄了高精地圖,用普通地圖高精定位,再加上實時感知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取得了重大突破。這是第一個彎路。好在我們產業側很快地糾正過來了,這也反映我們前途光明,但是道路是曲折的,經常會走彎路,如果在彎路上執迷不悟,很可能就喪失了先機。

第二個彎路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突破前夕基于“規則”算法的統治期。過去自動駕駛功能基本是依據道路交通法規,軟件工程師通過代碼來實現。自動駕駛的代碼比計算機、手機的代碼復雜得多,大概要幾千萬行的代碼。而且這樣做的結果是,訓練機器按照道路交通法規,從“不會開車”變成“會開車”,但是一旦遇到一些特殊的場景和路況的時候,機器就不知道怎么辦了。人工智能的技術突破帶來了新的機遇,依靠大模型來訓練機器,同樣從“不會開車”,教會它“會開車”,代碼的行數呈指數級的下降,原來是幾千萬行,大概現在幾十萬行都夠了。靠實時的路況感知場景生成的數據,通過大模型來訓練機器,從“不會開車”變成一個“老司機”。

走過技術探索期這兩個彎路,整個行業對于技術路線的共識進一步深化。

“車—路—云—人”協同融合 才能突破成本與安全的“天花板”

從ChatGPT的火爆登場、DeepSeek的橫空出世再到具身智能領域的資本熱潮,無一不表明當前人工智能領域正處于爆發期,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標志,過去的弱人工智能正在向強人工智能或者叫通用人工智能進化。

苗圩認為,我國發展人工智能不應該走硬碰硬的、堆算力的路子。不能跟隨美國“打籃球”,否則會被美國人帶得滿場亂跑,而是應該學會“下圍棋”的辦法,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人工智能的新路。我們已經取得的發展與成就證明,惟有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符合國情的、自主的發展道路才能實現突圍

汽車產業已經成為人工智能技術最為廣闊且關鍵的應用場景,而智能網聯汽車更是人工智能創新產品與服務的典型代表,它集成了自動駕駛、感知決策、路徑規劃、邊緣計算、車載芯片等核心AI能力,在多變的路況與場景下進行實時反應。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智能網聯汽車早已不是簡單的“多裝幾個傳感器”就夠的,而是向著整車智能、路網協同、云端互動的全方位發展邁進,這對軟硬件的協同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極致要求。這也是苗圩認為“智能網聯汽車競爭的核心焦點是‘車路云一體化’”的原因所在。

中國早在 2015年就前瞻性地提出了“智能網聯汽車”這一概念,主張通過“車—路—云—人”的協同融合,實現智能化與網聯化的雙輪驅動。與單車智能相比,智能網聯汽車更加關注“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云”之間的緊密協同。相較于單車智能的孤立作戰模式,中國的“車路云一體化”方案展現出高度的系統性和協同性,是實現智能汽車產業化、低成本、廣覆蓋發展的最優選擇,而僅依靠單車智能,無法突破成本與安全的“天花板”。國外眾多企業也逐漸意識到單車智能的局限性,但由于受到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的瓶頸、社會資源調動能力等諸多限制因素,這一構想一直難以順利落地實施。

苗圩指出,智能汽車的發展也必須經歷類似“智能手機軟硬件協同”的系統性演進過程,而車載操作系統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這恰恰是我國汽車產業目前面臨的“缺芯少魂”難題的核心關鍵所在。盡管中國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領域已經成功躋身全球第一梯隊,造車新勢力發展勢頭很好,但我們仍亟待提升造“芯”(芯片)和造“魂”(操作系統)的硬實力,讓工業大模型真正“扎根”于生產線,而不是簡簡單單地“懸浮”在會議室之中,加強產業鏈的協同創新已經迫在眉睫。

我國正持續將智能網聯汽車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之中,從制定中長期規劃,到構建完善的標準體系與法律法規,再到推動產業協同、供應鏈補鏈,以及全場景應用的落地生根,全力推動道路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對此,苗圩呼吁:要實現跨部門協作,共同來解決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等關鍵問題,系統地構建全方位的支撐體系,力求打造一個集成化、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

在這個關鍵的發展階段,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已經從最初的小范圍測試驗證,邁向了技術快速演進、規模化應用發展的全新時期,迫切需要以更有力的措施,凝聚起跨行業的強大合力,牢牢抓住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期。我們應當凝心聚力,共同打造一個開放包容的產業發展生態;實現軟硬協同,有效破解算力困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探索完善車路云一體化方案,以堅定的步伐迎接自動駕駛汽車時代的到來。這些理念在苗圩的新書中都有更詳盡的闡釋。

“創新”與“生態”才是更深層的產業突圍邏輯

汽車工業百余年的發展歷程中,產業話語權曾一度被海外企業所占據。全球汽車產業加速變革的浪潮下,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開辟出獨特的發展道路,苗圩認為憑借的是五大獨特優勢:一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走在全球前列,特別是在大模型領域具備應用規模與數據積累優勢,可以推動車載AI落地;二是5G技術和網絡基礎全球領先,為高效的車路云通信提供強力支撐;三是互聯網應用深入,我們國家年輕一代對新技術接受度高,具備推動產業變革的良好用戶基礎;四是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單一汽車市場,而且我們正在建設一個統一的大市場,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強勁,具備實現規;瘧玫氖袌龌A;五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使得跨行業、跨領域的協同創新成為可能,為復雜系統工程提供了堅強保障。

我國汽車在全球巨大的產銷量優勢是我們具備構建完整產業鏈供應鏈的內在邏輯,相比全球第二大市場美國,我國年銷量高出約1000萬輛。這種體量上的優勢,不僅是經濟數據的體現,更意味著我們在智能汽車國際競爭中擁有巨大的話語權和引領力。新能源汽車的領先優勢,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奠定了堅實技術與產業基礎。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車在底層架構上存在天然的契合,新能源汽車為智能化升級提供了基礎平臺,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水到渠成。

“我堅信,不久的將來,我國一定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汽車產業“火車頭”,真正躋身世界汽車強國行列,實現中國汽車現代化。”希望,如苗圩所言,在“電動化”上半場積累的領先優勢的基礎上,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依靠更成熟的政策環境、更強大的技術創新與迭代能力、更深層次的產業生態協同效應、更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短板、深化創新,繼續鞏固擴大產業發展領先優勢,助力中國汽車真正實現“換道超車”。

向編輯劉彥杉提問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