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資訊] 2025上海車展因主辦方的糾紛導致混亂,甚至成為輿論笑柄。日前,有行業人士發聲:“聞所未聞 行業之殤 亟待止損”,原文如下:
一場本應聚焦汽車前沿科技與創新成果的行業盛會,卻因主辦方的糾紛淪為輿論笑柄。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與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的矛盾,將亞洲首屈一指的上海車展推向深淵,對汽車行業產生了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這不僅是車展之恥,更是對整個行業的嚴重傷害。
一、暴露出的職業缺陷
(一)職業素養嚴重缺失
作為汽車行業的年度頂級盛會,上海車展對主辦方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有著極高的要求。然而,此次糾紛中雙官網、雙注冊通道的混亂局面,充分暴露了部分工作人員在執行層面的嚴重失職。在展會籌備的關鍵階段,他們未能秉持契約精神,有效處理合作分歧,導致籌備工作陷入僵局。這種混亂無序的局面,給參展企業、媒體和觀眾帶來極大困擾,嚴重違背了專業展會組織者應有的職業操守。
(二)格局狹隘短視
上海車展不僅是汽車品牌展示的舞臺,更是推動中國汽車行業發展,提升中國在全球汽車領域影響力的重要平臺,其舉辦水平關乎國家形象。但主辦方雙方為了自身利益,將矛盾公開化,完全忽視了國家級展覽的重大意義。這種狹隘的行為,不僅損害了車展的品牌價值,還對中國汽車行業的國際聲譽造成嚴重沖擊,暴露出其缺乏從行業整體和國家層面思考問題的大格局。
(三)危機預判能力不足
從事件的發展來看,主辦方顯然缺乏對矛盾可能引發后果的預判能力。在矛盾萌芽階段,他們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事態惡化,導致車展臨近時糾紛愈演愈烈。他們嚴重忽視了糾紛對參展企業、行業交流以及中國汽車產業形象的巨大影響,這反映出其在應對復雜問題時,缺乏前瞻性和危機管理能力。
二、帶來的嚴重后果
(一)品牌價值受損
歷經近40年的精心培育,上海車展憑借其宏大的規模、前沿的技術和多元的文化活動,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標志性盛會,引領著行業的發展方向。然而,此次合作雙方矛盾的公開化,以及雙官網和雙媒體注冊通道的混亂,讓參展企業和媒體無所適從,極大地削弱了車展在行業內的公信力,嚴重損害了車展多年來積累的品牌價值。
(二)參展企業利益受損
車展是車企展示品牌實力、發布新產品的重要平臺。但此次糾紛導致參展企業面臨展位不確定、宣傳計劃受阻等問題,打亂了他們既定的市場推廣節奏。蘭博基尼、瑪莎拉蒂等超豪華品牌以及韓國汽車品牌已明確拒絕參展或集體缺席,其他車企也陷入兩難境地。他們前期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面臨付諸東流的風險,企業負擔大幅加重。
(三)行業交流受阻
上海車展為汽車企業、供應商和經銷商提供了面對面溝通合作的機會,有力推動了行業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但此次糾紛導致車展組織混亂,招商工作停滯不前,超三成國內車企尚未簽訂參展合同。這不僅使車展難以發揮促進行業交流合作的作用,還嚴重阻礙了汽車行業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步伐。
這場糾紛必須盡快得到妥善解決。上海車展主辦方應秉持契約精神,通過法律途徑化解矛盾,恢復車展的正;I備工作。否則,不僅上海車展的未來堪憂,整個中國汽車行業的國際影響力也將遭受沉重打擊。
要吵架,也關起門來!(原文轉自微博@洪生車道;編譯/汽車之家 郭辰)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