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車聞中心 人物對話 正文

輕舟智航于騫:智駕這場仗,不打到L4不會結束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向編輯提問

[汽車之家 行業] 3月28日-3月30日,以“夯實電動化 推進智能化 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正式舉辦。

在本屆論壇的演講中,輕舟智航聯合創始人、CEO于騫提出攜手車企和保險公司落地智駕險,為用戶安全負責。演講過后,于騫在與包括汽車之家在內的核心媒體進行交流時表示,全民智駕時代,更多的落地,也意味著更多問題可能被暴露出來。所以,他認為,在全民智駕時代,安全是智駕的底線、是紅線、是生命線。

正是出于對安全的重視,所以于騫才提出打造智駕險的觀點。在他看來,每家企業都說自己的智駕足夠安全,但只靠自己喊口號沒有意義。如果智能駕駛真正實現了事故率和出險率的降低,那在保險測算的時候就會體現出價值。

在于騫看來,當前的智能駕駛行業談差異化還有點太早,大家仍然是處于技術迭代的競爭中。當前處于卷完高速NOA卷城市NOA的階段,未來還會卷向L3:“這場仗不打到L4階段不會終結。”

為了能持續卷到最終階段,于騫認為最重要的是,避免那些不創造用戶價值的無用功,要始終要去圍繞著用戶價值去構建。輕舟智航的打法就是堅持把平臺化做好,以此提升產品能力,降低降低交付成本。

談到特斯拉,于騫表示,特斯拉仍然有領先性,中國智能駕駛公司幾乎都是摸著特斯拉過河的,要給他們足夠的尊重。但他同時表示,世界上不止有特斯拉,他們在這個市場依然有非常多的機會。

汽車之家

輕舟智航聯合創始人、CEO 于騫

以下為交流原文(經汽車之家整理修改):

媒體:您覺得智駕平權是好事嗎?

于騫:我覺得是好事,讓更多消費者能夠體驗到智駕。以前只有豪華車能體驗到的,現在10萬的乘用車也能體驗到,絕對是大好事。對我們也是好事,這個市場空間就更大。

我這次百人會論壇分享的主題是安全,2024年NOA上車量非常大,我們對安全要求特別重視。因為以前可能交付幾萬臺、十幾萬臺頂多了。如果你的交付量很小,很多問題可能都暴露不出來。當你幾十萬、上百萬大規模交付的時候會發現,安全性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

安全是智駕的底線、是紅線、是生命線。所以,我今天特別跟行業呼吁,我們一定要特別注重安全性,并不是說10萬塊的車就不需要安全。我們也分享了對智駕的態度,不管中階、高階,安全都是頂配。這是我們輕舟對整個智駕安全性的態度。

媒體:全民智駕之后,會有更讓更多人選擇方案商嗎?

于騫:我覺得全民智駕的時代,不管是智駕公司還是主機廠的方案,一定會選擇安全、可靠、舒適的駕駛體驗。誰做的方案不重要,但是對產品的要求是一樣的。

媒體:“智駕平權”對消費市場是狂歡,對于很多中上游的供應鏈企業會不會是一場噩夢?會不會這波浪潮導致一大批企業很快被淘汰?

于騫:我覺得,如果產品沒有做到大規模交付,沒有量產經驗,這樣的供應商會比較艱難。

以前主機廠可能看PPT、看看demo車就定了,現在的主機廠沒有看期貨的,就看你有沒有大規模的經驗。尤其是這種非常頭部的大體量的主機廠,它一定要看你有沒有這種大規模交付經驗。因為你只有通過大規模的交付,你的產品的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才能得到真實地驗證。

越是負責任的、頭部的主機廠,越會看重這件事兒。以前智駕上車率很小的時候,可能這些方面大家也沒那么看重。當你有這么大的出貨量、社會這么關注的時候,其實是非?串a品力和體驗的。

這也是我們輕舟很好的機會。輕舟現在已經有60萬臺車搭載了NOA的產品,我們預估2025年內可以實現累計100萬臺車裝我們的智駕方案。所以這點上來講,我們的產品確實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我們的可靠性、穩定性得到了實打實的驗證。我們是非常有信心的。

媒體:輕舟為什么要推智駕險?

于騫:這是我們在行業中探討的方式。我覺得,現在大家都講智駕,都說自己安全。但是,你出了事還是得消費者賠錢。這個還是L2的范疇,不管叫L2+、還是2++,不管多少個“+”。只有真正的責任主體轉移到車來了,才真正進入到L3的區間。這是一個核心。

你如果想說你安全,但怎么證明你安全?假設你把你所有帶智駕的車和不帶智駕的車做比較的話,它的事故率和出險率確實很低,那在保險測算的時候就會體現出價值。

大家現在為什么做不到這點。是因為沒有那么大規模的交付量,也沒有那么多統計的數據。當然,我們的技術還沒有到那一步。到那一步,一定會出現這樣的場景。

因為你既然帶來了安全價值,你就會在某一些地方體現出來。大家不是靠口號去說,是靠拿錢投票的。這就是正向的價值循環。不斷地加強這部分循環,就是我看到的未來L3真正落地的機會。

特斯拉現在已經開始在美國兩個州作為保險人,自己在提供保險。為什么?因為他知道他的車沒問題,安全性高。所以,我為什么說你別看大家在卷高速、卷城市,到下一階段就該卷L3了。可能有些車企能夠做到這一點,或者有些玩家能做到這一點,可能也不一定車險。有些如果做不到的話,那就比較尷尬了。

所以,這個行業不是說到城市NOA就完了,他一定會進入到下一個階段,到L3甚至到L4的階段。

我為什么今天的主題講,我們始終是要想到用戶的價值創造。你到底創造什么價值?如果你創造安全價值,那你又在什么地方能體現出你的安全價值?而不是喊口號。

媒體:您剛剛提到智駕,非常強調安全。您覺得在接下來的方案上面一定會存在激光雷達嗎?

于騫:激光雷達,我理解它是一個產品的選擇,而不是一個技術選擇。

長期來看,視覺傳感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感器。但是從短期來講,因為中國的環境非常復雜,增加激光雷達會使得安全性提高。我覺得,對一些豪華車、非常貴的車,增加激光雷達是有益的。我們理解激光雷達是一個安全件。

媒體:“智駕平權”時代,我們作為智駕玩家,接下來半年或者一兩年內技術上我們卷的方向是怎樣的?成本上我們怎么卷?

于騫:大家現在技術方向,今天吳總(博世智能駕控中國區總裁吳永橋)也講了,我也很贊同。技術上來講,大家的技術范式是趨同的,不管是從高速到城市、門到門,產品的進階方式,包括從無圖到端到端,從兩段式到一段式,到VLM、VLA,這個技術范式大家是趨同的。

其實智駕競爭的本質在于你有沒有足夠多的算法、算力和數據,能夠使這件事做成。這里面,數據規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大規模的數據積累,你這些模型你訓練都訓練不出來。

媒體:您說的數據夠不夠,大規模數據的具體規模到底是多少?

于騫:可以參考特斯拉的分享,大概千萬級Clips這個級別,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水平。數據有多少只是一個維度,其實數據覆蓋非常重要,覆蓋數據的質量也非常重要。如果僅僅有大量的數據都是重復的肯定是不行的;有很多數據質量非常差也是不行的。

數據是一個需要高質量的、高覆蓋的范疇,這種有價值的數據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可能在100人里挑1人,你才能找到一個最好的老司機跟他去做數據對齊,而不是你跟所有司機對齊,其實人類駕駛行為是一個很復雜的情況,你只要找出那種禮賓車司機的體驗,把他們篩選出來,其實特斯拉也有一套自己打分的系統,篩選出好司機向他去學習,這是我們技術研究必然的方向。

媒體:您剛剛演講中說2026年大概是NOA平權的時間。能達到這樣的結果需要我們做哪些努力或者準備?

于騫:首先你得量產。其實現在大部分城市NOA水平只是可用,還沒有到真正好用的階段,現在能夠有這種交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認為,在大規模城市NOA的擴展過程中,安全性一定是非常重要。因為你一旦量起來了,安全性達不到,這就是一個災難。并且在增長很快的過程中,反而更加注重安全性的要求。

媒體:智駕成本還有多大的下降空間,或者說主要能再挖成本的地方是哪兒,是硬件還是軟件上面的能力?

于騫:規模本身會帶來成本的下降。單位算力的成本是飛快下降的。規模十年漲100倍,價格降1000倍,具體數字大概是這樣的數字。所以它單位算力的成本是在快速下降的。傳感器的成本也在快速下降。

以前激光雷達幾十萬一套,現在是千元的水平,所以激光雷達成本也在下降;毫米波、4D毫米波,甚至攝像頭,也在下降。當然,可能下降的趨勢不一樣。

技術的快速演進,也會帶來成本下降。以前可能會想象,有那么多的規則要去寫,你根本寫不完,現在有新范式以后,大部分工程師不是去做算法。我們的研發范式早就從以模型為中心轉化成以數據為中心,所以研發范式會有很大的變化,這都是成本的變化。

當然,這里面很核心的一部分就是我們始終要圍繞著用戶價值去創造。我們不是說純做單點技術,而是要把我們的技術、產品和用戶價值緊密結合在一起。最終回到商業本質,讓大家都能夠成為多贏的局面,主機廠車好賣了,車變得更安全了,消費者得到更安全、更舒適的駕駛體驗,我們的智駕供應商能得到發展,這個產業才能健康地發展。

媒體:目前為止,整個智能化供應商大部分是不賺錢的,您預計可能到一個什么樣的階段,讓我們的供應商可能有機會開始大規模盈利?

于騫:這個市場的很多供應商毛利比較低或者說不賺錢,其實本質上來講,還是沒有創造足夠多用戶價值。

你沒有那么多用戶需求的時候,你就沒有那么大價值可以創造。智駕平權說明需求變大了、市場空間變大了,這是一個好事。

同時,我們要避免那些不創造用戶價值的無用功。在我們所有的研發過程中,不管你是做軟件還是做硬件,或者做任何一部分工作的,始終要去圍繞著用戶價值去構建,不要出現內耗或者重復的投入。

我經常說這個行業里面有沒有N×N的排列組合。很多種排列組合不創造任何用戶價值的,是內耗。我們把這種內耗不創造用戶價值的這部分去除掉,這個產業才會更加健康地發展。

媒體:為了活到那個時候,輕舟現在做了什么樣的準備?

于騫:我們是比較實在的、比較穩健的一種方式。我們始終是圍繞著用戶價值來構建。

我們是一步一步的。從0到1的階段你要做從0到1的事兒,從1到10你要做好從1到10的事兒。所以我們在平臺化建設上花了很多的精力。平臺化做好,才能更好地去把你的產品能力提升,也能更好地去復制,降低交付成本。

我舉幾個例子,通過我們一些技術的使用,不管是6個攝像頭還是10個攝像頭,6V到10V我們是可以一套方案,不管是大車還是小車,都是一套模型。這種泛化性和實用性很強。

以前很多供應商經常宣傳,我交付了多少車型,我們輕舟從來不宣傳這個事,不是說我們交付車型少,我們交付的車型也非常多。只是那個不重要,關鍵是你能交付多少量。你交付了100個車型,每個車型很少的量,其實也沒什么意義。

對我們來講,交付很多車型跟交付一個車型也沒什么區別,因為我們平臺化做得非常好。我們非常注重平臺化建設的。通過一個平臺推進另外一個平臺繼續往前走,這樣能形成正常循環。

資金方面,我們也非常健康的。整個行業發展往更多頭部玩家去匯集,所以我們也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

媒體:您剛剛說咱們供應鏈企業盈利的時候,說要創造更大的用戶價值,如何定義這個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于騫:其實簡單來講,用戶愿意為這個買單,更多的用戶愿意為這買單。我們從來沒做過低階的方案。我們很早就說我們不做沒有用戶體驗的事兒。其實很早以前有ADAS,很多車裝L2的系統,但是大部分都從來沒激活過。車從購買到最后報廢,可能連一次都沒激活過。這種沒有用戶體驗的事兒我們是不干的。

我們希望怎樣創造更大的用戶價值?就是更多的用戶愿意為你買單,拿錢來投票,就說明你創造用戶價值了,這就是本質。你怎么能做到這一點?你得不斷地讓用戶覺得從可用到好用到愛用,他離不開這個事兒,他愿為這個事付費。這就是很簡單的道理,我們不做沒有任何用戶體驗的事。

媒體:整個行業更加成熟之后,做出來各個方案的差異化的競爭,會不會更加難?

于騫:我覺得其實這個行業談差異化有點太早,F在這個點說差異化,我倒覺得還沒到那步。這個行業其實更多地在往更高階的水平去發展。卷完高速卷城市,卷完城市卷L3了,這場仗不打到L4不會終結的。還沒談到差異不差異這個問題。

當然我覺得也是會有差異的。因為你的安全性就有差異。你安全性做得好,你的保費就低,這是很實際的。你說你的智駕安全,他說他的智駕安全,結果你會發現,誰的保費低,那就是真的安全。

如果都說安全,但是出事還是由消費者賠,大家其實還屬于L2階段。這個是行業現在的階段,我們也理解。最終如果進入到L3甚至L4階段的時候,那時候的安全性是可以衡量的。如果你說我的智駕非常安全,你拉出大規模的數據一看,你的事故率就是比別人低,保險公司就會給你更低的保費。這就是你的智駕帶來的安全價值。

媒體:這點也是用戶可以感知到的?

于騫:我覺得是可以感知到的,F在不可感知,是因為大家還沒到那個階段。這場仗不打到L4這個階段可能不會終結。未來可能5到10年,真的會出現完全脫手脫眼,你根本不用管的智能駕駛。

智能座艙也是。現在的座艙更多是為駕駛員服務的,可能有一點是為副駕駛服務的。但是未來可能會發現,如果你這個車不需要駕駛員以后,你的座艙更多是為整體的所有乘客來服務的。所以,座艙的也會根據智駕的情況去發生變化,我認為人們的出行在未來會有很大的變化,F在的座艙可能也跟未來座艙不完全一樣。

媒體:您覺得自動駕駛有沒有終極的解決方案?現在大家談論比較多的端到端或者這種VLA大模型。它往L3、L4去走的話,它能夠解決你剛才說的安全上的問題嗎?

于騫:不管叫什么名詞,我認為智駕系統一定是走向更多的數據驅動方式。

所謂的端到端或者VLA(視覺-語言-動作模型),它就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數據驅動。智能駕駛技術演進的方向,就是把非技術驅動的方式不斷拆掉,包括我們所說的VLA、VLM(視覺-語言模型),包括無圖。

這方面就是這樣的,你把歷史的軌跡拖拽一下會發現,這個技術演變方式不斷地把那些非數據驅動的方式擠掉,最后擠到沒有這樣的狀態。

媒體:現在是一個什么狀態?比如說你剛才說非數據驅動。

于騫:我舉個例子,VLA是真的端到端嗎?其實也不是。

現在VLA輸出是一個軌跡。這部分是不是還是靠規則,或者說還是靠一些非數據驅動。很早以前,大家就討論過,你有一個機器人把車開走,那就是真正的端到端。就是看到你的數據、看到你的圖像,機器就能控制方向盤、剎車、油門,這是真正的端到端。

當然我只是舉個例子,它們都是某種形態的機器人。但你可以理解為,真的有一天會有一個機器人,能夠把一個沒有做系統監控改裝、沒有做任何調整的車給開走。它會知道該看什么地方,能讀懂所有道路標識。這就是更進一步的端到端。技術演進就是把非數據驅動的方式,不斷擠壓。

媒體:百人會論壇上,吳總說特斯拉斷代式領先。在端到端這塊,您怎么看待現在大家的分布情況?

于騫:我認為,特斯拉還是非常領先的,它一方面是競爭對手,也是行業的引領者。我們對它要有足夠的尊重。特斯拉確實這方面做得好,我們中國大部分的自動駕駛公司都是摸著特斯拉過河的。我覺得,我們在這方面要抱有敬畏之心,向各行業的先進引領者去學習。

他們在中國的表現,大家有不同的意見,短期可能會受到各方面的限制。但我覺得它研發范式、前瞻性、資源的儲備和人才的儲備都是非常領先的。我們要向他們去學習,向他們致敬。

如果這時候這個世界只有特斯拉的話,那我們可能就沒有機會了。但這個世界上,我相信不會只有特斯拉一種車。

向編輯張宇喆提問
文章標簽: 行業對話 帶你懂行業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