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車首發] 北京時間4月9日,smart精靈#5(參數|詢價) BRABUS超能版在意大利米蘭正式首發亮相。新車在設計方面基本延續smart精靈#5的造型,只是對細節部分進行優化來凸顯“BRABUS”屬性,定位中型SUV,是smart有史以來最大的車型。smart精靈#5 BRABUS超能版還基于800V純電高壓平臺打造,并匹配100kWh的三元鋰電池組,支持4C超快充技術,動力部分與叢林之境版本相同,可以看作是smart精靈#5的兩種不同風格化。新車可能會在上海車展發布。
新車特點:延續普通版設計,強化BRABUS風格
smart精靈#5從概念車開始就一直強調“硬派”風格,整體造型方方正正,但在細節上又大量使用圓潤的膠囊元素來提升精致感,讓它看起來有種“戰斗蘿莉”的獨特風格。這次的smart精靈#5 BRABUS超能版在外觀方面基本延續普通版的設計,車頭配有間斷式的“膠囊”LED光源,下包圍造型同樣十分立體,不過與普通版車型相比,前包圍的兩側通風開口位置,加入了兩條導流片,并在前包圍的底部加入了一條紅色線條來強化運動感。此外,smart的字母Logo也進行了黑化處理,并且可能會提供紅色Logo的選擇。
車身側面,smart精靈#5 BRABUS超能版的整體造型,同樣和在售的普通版車型沒有明顯區別,但細節處的優化卻不少,輪圈采用10條輻的21英寸BRABUS輪圈,并搭配255/40 R21的輪胎規格,和“BRABUS”的運動感更加契合,卡鉗也改為紅色,并采用前置雙活塞浮動式卡鉗,并且車頂、外后視鏡、底部側裙等位置也加入了紅色點綴,來凸顯“BRABUS”的身份。作為參考,smart精靈#5普通版的車身尺寸為4705/1920/1705毫米,軸距為2900毫米,叢林之境版車寬1945mm,高1830mm,定位于中型SUV。
車尾部分,smart精靈#5 BRABUS超能版最大的改變,是配備了車頂擾流板,同時擾流板上設有內凹式的紅色裝飾,這些都是對運動性能感的強化。尾燈造型和普通版保持一致,與前燈組形成呼應,下包圍同樣造型立體,并在底部加入紅色線條裝飾以及BRABUS的LOGO標識。同時,車輛尾部的smart字母以和“#5”的標識也全部進行了黑化處理。
車內增加BRABUS標識,強化身份認同
內飾方面,smart精靈#5 BRABUS超能版同樣延續普通版的設計,造型大量應用膠囊元素,在設計上與車外保持一致,同時加入了碳纖維裝飾點綴。屏幕部分使用10.3英寸全液晶儀表加25.6英寸AR-HUD,中控與副駕的雙13英寸OLED 2.5K聯屏組還組成了膠囊造型。方向盤造型與普通版基本一致,只是中間的Logo改為了BRABUS標識,另外,車內加入了大量紅色點綴來提升運動感。其他配置上,新車依舊配備和森海塞爾合作的車內音響系統,同時還配備高階智駕輔助系統,具有高速領航功能。
動力和叢林之境相同,兩種不同風格演繹
動力部分,smart精靈#5 BRABUS超能版基于SPA2 800V純電高壓平臺打造,采用雙電機四驅布局,綜合功率475kW(646馬力),最大扭矩710!っ,0-100km/h加速時間為3.8秒,駕駛模式中增加BRABUS模式。新車的動力和在售的叢林之境版車型保持一致,兩款車型可以看作是在普通版smart精靈#5基礎上,進行了不同風格的演繹。電池方面匹配100kWh的三元鋰電池組,支持4C超快充技術,僅需18分鐘即可將電量從10%充到80%,純電續航里程為540公里。
競爭對手:
smart精靈#5 BRABUS超能版定位高性能中型SUV,很容易讓人想到特斯拉Model Y Performance高性能版,但現在老款Model Y高性能版已經停產,煥新版Model Y還沒有推出高性能版,此時smart精靈#5 BRABUS超能版的直接對手并不多。如果你想找一輛同樣充滿格調的車型,福特電馬GT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最大功率359kW,0-100km/h加速成績只需3.57秒。如果你只是想要更強大的動力,極氪7X動力參數完全一樣,另外還有阿維塔07、智界R7、智己LS6,甚至零跑C11等車型,0-100km/h加速成績也能跑進4秒以內。
不過總體來說,smart精靈#5 BRABUS超能版無論和誰對比都具有很強的差異性,smart品牌的定位更加高端化,獨特的造型設計和整體車輛配置也偏向需要個性化屬性的人群,且車輛同時具備高性能和高智能的屬性,也讓它能夠在和其他車型的對比中脫穎而出。
編輯點評:
smart精靈#5普通版上市時,72小時大定4527臺證明了其受歡迎程度,不過當時就有很多人好奇,為何精靈#5沒有像精靈#1和精靈#3一樣推出BRABUS版,而是推出了叢林之境限量版,現在smart精靈#5 BRABUS超能版雖遲但到,彌補了大家的遺憾,雖然動力和叢林之境版保持一致,但車輛設計更加動感,不知道大家更喜歡哪種風格。(文/汽車之家 曹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