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車聞中心 行業動態 正文

新能源車跨越式發展,車企智駕是否過度營銷?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向編輯提問

【汽車之家 行業】3月29日晚,一輛小米SU7(參數|詢價)標準版在安徽銅陵遭遇嚴重交通事故。事故造成駕駛人和兩名乘客死亡。當事人友人稱,三人均為在校大學生,此行是從武漢到安徽參加考試。

4月1日晚,小米汽車和小米創始人雷軍陸續發聲就事故本身情況回應關切,雷軍承諾將回應家屬和社會關切。

4月2日,寧德時代隨即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復問詢稱,事故車輛使用的不是其公司生產電池。

汽車之家

電動汽車更容易著火嗎?

如果單看統計數字,電動車起火率確實更低。

央視網曾經有公開一組數據,新能源汽車的火災發生率從2021年的萬分之1.85降低到了2023年的萬分之0.96,這一數據可能還在降低。而傳統燃油車的火災事故率在萬分之1到萬分之2之間(不同口徑可能略有差別)。

汽車之家

這可能和大多數人的感覺不一樣。

原因之一,可能來自燃油車的保有量的基數更大、平均車齡更長,2023年乘用車平均車齡是6年,部分甚至超過10年;而新能源車齡更小,只有1-3年。背景條件不同,單對比數字下結論,可能并不可取。但大方向沒有錯,電池安全性在技術進步下,確實在提高。

問題在于,電池起火比汽油起火更難撲滅,復燃率較高,我們對電動汽車出了事故時的處理方式,似乎不如油車那么有經驗。

監管要求電池系統在5分鐘內不起火不爆炸

國家有關部門對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安全有明確要求。2020年5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準發布《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提出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后,電池系統在5分鐘內不起火不爆炸,給乘員預留逃離時間。

該標準從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F在還不清楚這2次事故SU7在碰撞后多久發生燃燒。

“0接管” 成為車企營銷常見名詞

許多新能源車企為了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吸引消費者關注,大力宣傳“0接管”、 “遙遙領先”、 “車位到車位”等概念,這類名詞被大力宣傳,會不會讓眾多消費者混淆了 “無人駕駛” 和 “輔助駕駛” 的概念,誤以為可以完全放手讓智駕系統開車?

中國新能源車在功能高度類似的背景下,給企業營銷增加不少難度,車企想盡辦法創造新詞,高管必須更自信、堅定地帶著營銷新詞,宣揚旗下品牌汽車的“卓越性能”,才能贏得市場最廣泛的信任。

L3是車企責任的分水嶺

L3是自動駕駛系統開始承擔事故責任的分水嶺,國內還沒有開放出售搭載L3級自動駕駛系統應用產品的政策。只有搭載L3以下的產品,車企才能上市,且發生事故,車企不會作為主要的追責對象。

車企在營銷過程中,會宣傳自己產品是比L2更高階的智能駕駛系統,使用“L2+”或“L2.9”等更接近L3的術語,突出自家產品并非是一般的輔助駕駛。

歐洲航空:產業跨越式發展付出巨大代價

1969年3月協和式客機首次試飛,這款飛機能在1.8萬米高空,以2.02倍超音速巡航。 如果依靠當時既有技術,此類超音速飛機難以達到預定的性能指標。協和飛機投入大量研究資源,在研發和商業化過程中,誕生了許多新技術,成為上世紀60年代歐洲航空技術的最高水平的代表。

但在2000年,協和飛機發生了營運過程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災難性事故:法國航空4590號班機空難,導致旅客對其信心大減。

汽車之家

法國航空4590號班機空難

受種種因素影響,英航和法航決定協和飛機執行完2003年10月23日的最后一次商業飛行后終止服務,并于同年11月26日完成“退役”航班后結束其27年的商業飛行生涯。

總結或展望

一個有影響力的事故,可能會改變一個產業的發展。我們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感到驕傲,但也不希望出現 “躍進”式的發展。哪怕最優秀的智駕企業也無法在短期內窮盡所有的駕駛場景,輸入到算法做到最優。

2025年2月工信部明確了車企在營銷中,不可以出現混淆消費者對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概念的表述,更進一步規范了智駕行業發展。

相信未來隨著監管政策完善、車企技術進步和消費者對智駕系統認識的提高,中國汽車行業將迎來更健康的發展。

向編輯吳沛哲提問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小米SU7

指導價:21.59-29.99萬
級別:中大型車
詢底價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