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設計] 要問大家看到最威猛的美式越野車是什么,相信對于絕大多數人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悍馬(Hummer),這款從戰場走來的車型絕對是硬漢的代表。不過今天我們說的不是民版的悍馬H1,而是真正意義上的軍用“悍馬”——HMMWV(High Mobility Multi-purpose Wheeled Vehicle的縮寫,意即高機動多功能輪式車輛),這個近似于戰場萬金油的家伙讓美國大兵可謂又愛又恨。
● 點擊進入經典設計系列選題
● HMMWV的發展歷史
20世紀70年代末期,正是冷戰進入最高潮的時候,美軍的各種訂單層出不窮,美國陸軍(US Army)根據越戰中的實際經驗,決定開發新一代的輕型輪式軍車平臺,并提出了新車具備高機動性、多用途等要求,這就是HMMWV項目的開始。初期的一些樣車如XR311、Cheetah(隨便說一句,蘭博基尼的Cheetah被淘汰后,在民用市場上創造了另外一個傳奇,那就是LM002)由于成本高、裝載能力差等原因被淘汰,直至AM General制造的HMMWV樣車的出現。
20世紀80年代初,AM General工程部制造了12臺HMMWV樣車提供給陸軍測試。樣車的發動機采用中置設計,解決了前置發動機造成車頭過重和后置發動機沒有載貨空間的致命缺陷,不過發動機占用的空間也讓樣車的車身寬度接近2.2米,同時主副駕駛間的不少空間也被發動機占據。
為了滿足高機動性的要求,AM General的HMMWV樣車采用全時四驅,動力則來自一臺6.2升V8柴油機,最高時速達到110公里(對于各種設計裕度要求極高的軍車來說,這樣的時速已經足夠快了)。12輛樣車搭載了不同的戰術平臺,參加了陸軍在內華達沙漠中的全面測試,其最終結果令軍方十分滿意。1983年,美軍與AM General簽署了訂購測試車合同,隨后經過5個月的評估,AM General獲得了一個55000輛的大訂單。最后,HMMWV的總產量超過了14萬輛,美軍就裝備了10萬輛,另有大量出口。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HMMWV大出風頭,不但擔任偵察、通信、救護,人員和物質運輸等任務外,甚至還直接參加和伊軍的反坦克作戰,在戰后五角大樓的報告中如是說:“HMMWV滿足了一切要求,或者超出了人們的要求……HMMWV顯示了極佳的越野機動能力”。不過1993年,在索馬里的巷戰中(這一戰斗后來被拍成了大片《黑鷹墜落》),HMMWV已經開始暴露了防護能力不足的問題,并由此敲響了警鐘。
“9.11”事件之后,美國發動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美軍突然發現,HMMWV在層出不窮的自制爆炸物面前簡直不堪一擊(這個確實不能怪HMMWV防護能力差,伊拉克武裝的自制炸彈有的是用500公斤的航空炸彈改裝的,連坦克都吃不消),美軍士兵對于駕駛HMMWV巡邏甚至有了心理陰影。后期在阿富汗戰爭,一線部隊中的HMMWV就被奧什科什(Oshkosh)公司的M-ATV所取代,讓美國大兵的地雷恐懼癥有所緩解。
隨著美軍所處戰場環境的變化,HMMWV在技術、防護等方面已經顯得有些老邁,加之悍馬品牌的關閉,HMMWV也會被諸多后續者(如M-ATV)所取代,并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 悍馬和HMMWV啥關系?
可能有的網友會比較疑惑,我們熟悉的悍馬(HUMMER)和這個HMMWV有啥關系呢?海灣戰爭結束后,大出風頭的HMMWV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AM General覺得這是一個好商機,于是推出了民用品牌HUMMER,中文稱悍馬,這就是最早的悍馬H1。
『悍馬H1無論是外形還是機械結構,和HMMWV軍車都基本相同』
悍馬H1無論是外形還是機械結構,和HMMWV軍車都基本相同,只是在內飾和配置上更符合民用的需求。H1的第一個用戶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國影星阿諾德·斯瓦辛格,H1和這位肌肉硬漢確實是非常搭配。后期出于產品定位和成本考慮,AM General隨后還推出了H2和H3兩款車型,直至悍馬品牌的消失。
『悍馬H2(左)和H3(右)』
而至于后面的悍馬H2和H3,技術上都基于通用的皮卡或者SUV車型(比如H2的基礎就是雪佛蘭Suburban,而H3的后懸掛已經是整體橋+彈簧鋼板的組合),和HMMWV關系疏遠的多,除了前臉之外,和HMMWV談不上有太多淵源。
相關文章閱讀: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