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每年年初的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以下簡稱CES)是電子產品、前沿技術的盛會。近些年,CES上關于汽車的各項技術越來越受人關注。如果說去年的展會車載智能多媒體是當仁不讓的焦點,那么今年車載智能多媒體技術則被輔助駕駛類技術綻放的光芒所掩蓋。這些眼花繚亂的汽車新技術不少是出自IT公司,難道這些IT公司都開始不務正業,轉行汽車圈發展了?帶著這些疑問,請您和我們繼續往下看,一起看看這些出自IT公司的汽車新技術到底是“不務正業”還是發揮特長。
CES由美國電子消費品制造商協會(簡稱CEA)主辦,旨在促進尖端電子技術和現代生活的緊密結合。該展始于1967年,迄今已有46年的歷史,現已成為全球各大電子產品企業發布產品信息和展示高科技水平及倡導未來生活方式的窗口。我們將此次展會上與汽車相關的技術分成三大類為您展示:首先是IT企業開發的各種車載多媒體和硬件系統,其次是涉及安全的輔助駕駛系統,最后是新能源環保技術。
■ 愛特梅爾發布帶曲面觸摸屏的汽車中控臺
盡管現在科技迅猛發展,但車輛的中控臺由于需要承載眾多功能與按鍵,所以其造型鮮有突破。TESLA MODEL S上那略顯生硬的一整塊液晶屏難道就是未來的中控臺造型?當然不是,工業設計也可以變得更富有美感。愛特梅爾(Atmel)公司在CES上展示的汽車中控臺“Atmel AvantCar”概念就推動了其發展。這個產品的目標是通過觸摸屏、觸摸按鍵技術、半導體產品,幫助設計師營造出造型更為流暢的中控臺。
Atmel AvantCar采用金屬網格的曲面式觸摸屏傳感器“XSense”,這塊12英寸的觸摸屏不僅尺寸巨大,而且功耗很低。其次它搭載了電容式觸摸按鍵和滑塊“QTouch”,可以代替傳統的按鍵以及旋鈕,以此優化布置空間。
點評:
應用XSense和QTouch技術,沒有了硬件束縛,設計師可以賦予中控臺更為流暢的曲面造型,前部儲物空間、乘坐空間也將得以擴大。
■ 法雷奧視覺控制技術
為了降低駕駛者在駕駛車輛時對音響以及空調等系統操作可能帶來的危險,法雷奧開發了這套駕駛輔助系統。這項技術通過對人體眼球運動的掃描來對車輛的音響等進行相關的操作,也就是讓汽車與駕駛者的眼球的互聯來得以實現。
憑借目光探測相機,駕駛者僅需注視想要操作的按鈕,駕駛者就能變換電臺頻道以及獲取相關資訊信息。當這項技術與抬頭數字顯示系統(HUD)集成后,駕駛者在對車輛進行相關操作時便無需轉移視線,就能在風擋玻璃的儀表控制面板上看到相應想要進行操作的信息。
點評:
只需通過看便能對相關功能進行控制,這種場景或許只在科幻電影里才能看到,不過該技術究竟是否好用,比如眼睛需要盯住按鈕看多久,系統的識別度有多高都還不清楚,而這也直接關乎到最終的用戶體驗。
相關鏈接:
無人操作自尋車位 法雷奧最新泊車系統
//www.china-wallpaper.com/tech/201309/624876.html
■ 英特爾推出智能大燈技術
1887年,汽車開始裝配照明設備,那時人們只是把家用手提燈安裝在汽車上,在接下來的100多年里,車用照明設備的發展始終沒有停止,從鹵素燈到氙燈再到LED燈乃至尚屬概念的激光大燈,光源的變化也在不斷地打破車用照明設備的發展瓶頸,雖然新的燈光技術可以在夜間為駕駛員提供更好的視野效果,但在一些特別的環境下,這些照明設備的效果仍舊存在局限性,比如,夜間的雨雪天。對此,英特爾公司和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以下簡稱CMU)在2014年CES中展出了他們的解決方案。
在夜間雨雪環境下行車時,車燈會被雨滴或雪花反射,從而影響駕駛員的視線。英特爾公司和CMU以此為方向進行了研究并開發出一套名為“Smart Headlight”的技術,這項技術可以降低燈光在層層雨滴/雪花中的反射程度,以此改善駕駛員在惡略天氣情況下的視野。美國一家技術公司的首席分析師在看到這個技術時感嘆:“這非常壯觀,這是一項實用性很強的技術。”
之所以能夠做到這點是利用了雨滴或雪片在下落時存在的間隙來實現,系統通過一個攝像頭追蹤下落的雨滴/雪花并經處理器計算出它們的運動軌跡,與此同時,系統通過投影設備來調整與雨滴/雪花的位置關系,降低燈光的反射程度,這樣,呈現在駕駛員面前的就是一個相對清晰的視野。此次,英特爾并未公布過多技術細節。
以現在的車燈發展趨勢來看,投影的功能未來有可能會依靠LED光源來實現,每個LED元件均有系統進行控制,該機構認為基于LED技術可以把LED和圖像傳感器集成在一個芯片上,以此盡量減小體積和降低成本。
對掃描速度的要求
展出的這套試制品的響應時間為1毫秒(2012年的試制品在整個過程需要13毫秒),投影設備的掃描頻率由原先的120Hz提高至1000Hz,在降雨量不大的環境下,當車輛低速行駛時,系統可消除雨滴或雪花對視野70%至80%的影響,即便是暴雨的情況下,該性能也只會有5%左右的衰減。但如果車輛以100公里/時的速度下行駛時,每秒鐘車輛將移動約28米,顯然,這對于系統的掃描及計算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我們不建議人們在雨天行車時車速過快,但這的確是兩個研究機構在接下來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關視頻:
光看文字不太形象,下面這段視頻很好展示了這項技術,推薦您觀看。
點評:
英特爾以及后面要談到的英偉達、高通這些IT公司的介入讓汽車制造變得有趣起來,IT產品極高的更新頻率必將掀起汽車設計、制造領域一股新的風暴。當然也要注意到,對于用戶來講汽車的更新換代其成本要遠高于IT產品,如何權衡這一切是擺在它們面前的問題。
■ 英偉達推出駕駛輔助系統GPU
提到英偉達(NVIDIA),很多游戲玩家知道這是一家世界領先的圖形處理技術公司,但很難將其與汽車聯系起來,其實英偉達在很久之前就涉足于汽車行業,為寶馬、奧迪等品牌提供車內信息娛樂系統的顯示芯片以及主動駕駛員輔助安全系統的圖像處理芯片。在正在進行的2014年CES(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中,英偉達推出了全新圖形處理器(GPU)Tegra K1,并將其應用于汽車安全領域。
相比之前的處理芯片,Tegra K1具有更強的性能,在基于雷達+攝像機的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傳感系統中,可實現包括行人探測、交通標識識別、車道識別等功能,應用于碰撞預防(PCS)、車道偏移警示(LDW)以及主動巡航控制(ACC)系統中。
英偉達副總裁兼汽車事業部總經理表示: “為了處理駕駛輔助系統傳感器和攝像頭源源不斷的大量數據,英偉達將極其節能的超級計算機技術注入到車輛當中,Tegra K1通過提供高達之前移動處理器十倍的計算能力同時不消耗額外的能耗!
點評:
目前世界上已經有超過400萬輛搭載英偉達GPU的車輛,而最新的Tegra K1在大幅提升處理速度之余還保持了原有的能耗,使駕駛員輔助系統速度更快,并且更加智能。
相關鏈接:
降低高速行車疲勞 自適應巡航系統解讀
//www.china-wallpaper.com/tech/201312/673254.html
車載多媒體系統
隨著科技的發展,原本略顯單調的駕駛旅程正變得越來越豐富。并不是每個人都是車輛性能控,不用費力記住路線,開啟導航聽著音樂在電腦的輔助下安全行駛,到了目的地不用伸著脖子找車位,這些有趣的體驗相信大家都會樂意接受。如何更加完善,讓客戶體驗更好是不少車企研發的重點。CES展會上就可以看到不少企業在這方面努力的成果。
■ 沃爾沃與愛立信合作共同研發車輛“云服務”
一向注重安全技術的沃爾沃在這次展會上,并未過多“炫耀”其安全技術,反而公布了其2011年開始與愛立信合作開發“云技術”的最新信息。未來沃爾沃車型將能通過車內屏幕為車主推送導航、娛樂等各類信息,應用程序軟件的下載也成為可能。
根據協議,愛立信將負責沃爾沃汽車多項系統的集成,還將提供全球范圍內云解決方案的管理服務,確保車輛與產業鏈各參與者間的暢通合作。
沃爾沃與愛立信合作“云服務”項目內容 | |
分類 | 項目內容 |
娛樂 | 互聯網收音機、100000個全球廣播電臺Rdio、 媒體音樂服務、區域有聲讀物 |
導航定位 | 3D地圖導航、找尋車位、網絡收取停車費、本地服務(最近餐廳、商場、加油站等,并提供評價系統) |
其他 | 車中Wi-Fi、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序、車輛遠程控制 |
相關視頻:
關于這套系統,沃爾沃已經在CES展會上發布了一段視頻,讓我們先睹為快吧。
點評:
在這個車載互聯系統當道的年代,沃爾沃終于趕上了浪潮,目前只是推出云服務理念,具體效果還需觀察。
■ 谷歌與奧迪等車企組建聯盟推安卓系統
2014年1月6日,谷歌與通用汽車、本田、奧迪、現代和NVIDIA聯合宣布,共同成立“開放汽車聯盟”(Open Automotive Alliance),旨在將谷歌開源系統Android應用于汽車領域。
該聯盟表示,將把已經十分成功的Android移動操作系統以有針對性的方式融合到車內娛樂系統中。據預計,首批整合Android系統的汽車將于今年年底前上市, 并且未來聯盟成員的數量還會進一步增加,單主要為汽車廠商和科技公司。當前,聯盟主要致力于為Android開發新的功能,以便讓應用開發商在其應用中輕松添加汽車模式。
該聯盟已經與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進行了接觸,以確保Android適合于在車內系統中使用。聯盟稱:“主要目的就是把最好的Android系統安全、無縫地整合到汽車中。”
點評:
“野心”巨大的谷歌與奧迪等車企強強聯合,其實戰斗力毋庸置疑,與NHTSA的合作讓人們對于系統使用安全性更加放心。
■ 福特SYNC AppLink車載娛樂通訊系統
新一代SYNC AppLink車載娛樂通訊系統的命令菜單和操作按鍵都得到了簡化,并且根據展會上福特公布的資料看,其已經與防盜安保公司ADT、聲音辨識公司Gracenote和達美樂披薩Dominoˊs Pizza等5家公司合作,新SYNC系統將包含語音控制集成技術、車內推送、軟件下載等全新的功能。
未來在您早晨匆匆離家忘記鎖門后,可以使用鏈接SYNC系統的智能手機,通過其中防盜安保ADT公司的軟件ADP Pulse with Ford SYNC AppLink進行遠程操控鎖門,并可通過智能手機對家中進行實時監控,甚至是開閉車庫大門、開關走廊燈光及空調等操作。
現在車輛行駛到目的地時,很可能碰到找不到車位的情況。未來駕駛員使用SYNC系統中的Parkmobile App,就可以在語音的指導下找到最近的車位。在支付停車費的時候,還可以通過語音控制系統,通過電子商務繳納費用,進一步降低等待時間。
『液晶屏中顯示的是新一代SYNC AppLink車載娛樂通訊系統界面』
另外,新一代SYNC AppLink車載娛樂通訊系統允許應用程序開發商調用包括行駛車速、加速度、里程表信息以及車輛定位等車輛即時信息,與應用程序相整合為車主帶來更加全面、個性化的交互式連接體驗。
點評:
SYNC AppLink雖好,不過未來若引入我國,本土化是個問題。
■ 奔馳推出智能手表
奔馳在展會上向外界展示了它們的技術成果,通過與硅谷創業公司Pebble合作,奔馳推出了一套基于Pebble智能手表開發的穿戴設備。
雖然與Pebble公司的合作時間不長,但早在1994年,奔馳就已經在硅谷設立了第一家汽車科技研發中心,到了2013年12月,他們又開設了第二家科技研發中心,此外,奔馳也在積極地與像蘋果、谷歌這樣的科技公司進行緊密的合作,可以說,奔馳在汽車電子技術方面已經有了相當深厚的儲備能力。
這款Pebble智能手表可與車輛進行信息互聯,車主可通過手表獲取車輛基本信息,如門鎖狀態、車輛位置、燃油情況等。在行車時,Pebble智能手表還會通過振動的方式來提示駕駛員前方路況(交通事故、修路等實時路況信息)。值得一提的是,手表共提供了3個自定義按鍵,根據駕駛員的需求可分別設置路況報告、導航、多媒體控制以及啟動Siri。是的,你沒看錯,就是蘋果的Siri。
事實上,Pebble智能手表在奔馳汽車上實現的這些功能都要依托于蘋果iPhone,也就是說,手表與iPhone相連,iPhone通過藍牙再與車載互聯系統連接,iPhone借助奔馳“Digital DriveStyle”App收集車輛信息,之后再將信息發送至Pebble智能手表,iPhone在這之中更像是個信息中轉站。目前,應用于奔馳汽車的這款Pebble智能手表只能通過蘋果iPhone來實現信息傳遞功能,其它智能手機的系統則無法兼容。
點評:
穿戴設備是這屆CES展上比較受人關注的產品類型,除了像索尼、三星這樣的電子公司外,有越來越多的廠商也開始嘗試將手表融入到車輛的信息交互系統中,此前,寶馬也公布了它們與三星合作的成果。顯然能將車載互聯技術最大程度的集成于手表之上,這對于汽車用戶而言無疑會是一種很好的體驗。
■ 寶馬智能手表
在智能手機飛速普及的今天,移動互聯服務日益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順應潮流,寶馬結合新推出的i3純電動汽車推出了一只智能手表。
該智能手表的外觀與普通手表類似,它可以與用戶的智能手機相連,并將信息直接顯示在手表的屏幕上。此外,該手表還可以遠程訪問車輛的信息,關于i3電動車的電池充電情況、續航里程以及其它車輛相關信息等都可以顯示在手表上,而用戶還可以通過手表遠程進行車輛的導航信息設定和空調溫度的調整等。
點評:
去年,比亞迪推出了集成車鑰匙功能的手表,而今年該技術讓寶馬成為全球首家實現將車輛信息和控制功能集成在智能手表中的汽車企業。
相關鏈接:
可以個性化定制 比亞迪將推出手表鑰匙
//www.china-wallpaper.com/edit/BA31995A91/408002.html
■ 高通推出車輛用信息處理器
在那個BP機還都屬于奢侈品的童年,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我會用一個巴掌大的東西看電影、玩游戲,甚至是了解地球另一面這一秒發生的事兒。20多年后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車型上開始陸續配備一塊可供觸摸并可以控制多媒體系統的屏幕。不過,由于成本、安全性等考慮,目前顯示車載交互系統的屏幕無論是分辨率還是反應速度,亦或是軟件易用度感覺比我們手中的智能手機都有不少差距。
這次高通公司展示了其將要搭載在車輛上的驍龍處理器(Snapdragon),高通公司(Qualcomm)推出的高度集成的 “全合一”移動處理器系列平臺,目前分別覆蓋入門級智能手機乃至高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下一代智能終端。它具有強大的多媒體功能、3D圖形功能、GPS引擎并且可以適應3G/4G移動寬帶技術。
未來將搭載在車輛上的是驍龍602a處理器,它隸屬于驍龍600系列。擁有四個Krait核心,集成了Adreno 320圖形處理器以及Hexagon DSP,并且還集成了Gobi 9×15多;鶐,支持3G/4G LTE網絡,支持雙頻Wi-Fi以及藍牙4.0標準。其支持多種操作系統,當然最主流的依然是Android與QNX等系統的使用。它可以為汽車用戶帶來更好的3D畫面導航、面部識別、手勢識別甚至是汽車后座顯示屏的3D游戲等功能。
點評:
高通在IT業的研發、設計、制造經驗會極大縮短這項車用處理器技術從研發至應用的時間,它這次的介入意義非凡,將其比喻為當年蘋果公司涉足手機領域一樣也不為過,未來車載系統也將變得尺寸更小、更為智能、換代更快。
好了,我們用了整整三頁的篇幅把CES展會上展出的IT公司開發的相關汽車技術給大家做了一個匯總,其實在我個人看來,IT公司遲早還要融入到汽車圈的,因為IT公司的一些理念和新技術正好與目前汽車行業的很流行的車聯網、云端分享等功能很能結合,因此詳細在未來會有更多IT廠家開發更多的利用他們自身特長的關于汽車的新技術。
說完IT公司這些“不務正業”開發的汽車技術,在本次CES展會上,還有一些汽車廠家參展并帶來了比較多的關于車輛電子方面的新技術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符合汽車廠家工作職能的“本分”新技術。
輔助駕駛系統
■ 奧迪激光大燈
燈組造型一直是設計師營造車輛外觀“性格特點”的重要手段,提及燈組造型相信很多人腦中的第一反應都會聯想到奧迪這個品牌。在LED光源時代,設計師已將這項技術與美觀的設計相融合,讓燈組賦予奧迪品牌旗下不同車型不同的氣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幾乎為車燈帶來了一場革命。我知道,你可能還沉浸于由光帶造型營造的絢麗氣氛之中。先醒醒,這次的CES,奧迪又為我們帶來了激光大燈。
其實說是新技術,還有些不太準確,因為早在2011年奧迪便已公開其研發的激光霧燈技術。如果說霧燈位置應用激光光源只算是探尋其可能性的嘗試,那本次奧迪將其應用在車輛大燈組位置則說明他們對這項技術充滿信心。
看完了結構,再讓我們看看激光大燈的優點。與LED燈組相比,激光大燈不僅擁有同LED燈組一樣響應速度快、亮度衰減低、體積小、能耗低、壽命長等大部分的優點。相比LED大燈,激光大燈尤其在體積方面具有優勢,單個激光二極管元件的長度已經可以做到10微米,僅為常規LED元件尺寸的1/100,這樣的改變會留給外觀設計師更多施展才華的空間。
激光大燈另一個顯著優勢是在發光效率方面,一般的LED照明燈的發光效率可以達到每瓦100流明左右,那么激光二極管元件可以達到每瓦170流明左右,這意味著,當滿足同樣照明條件時,使用激光大燈的能耗不到LED大燈的60%,進一步減少了能量消耗,也更加符合未來汽車的節能環保趨勢。
相關視頻:
CES展會上,奧迪公布了這輛概念車的宣傳視頻,40秒起有燈具結構展示,推薦您觀看。
點評:
盡管使用激光作為燈組光源擁有眾多好處,不過這項技術真正走到我們身邊還尚需時日,首先奧迪需要考量激光大燈是否會帶來成本的大幅提升,其次這項技術還要經過歐盟的各項安全評估。
順便說一句,奧迪的競爭對手們也并沒有閑著,寶馬在這個領域的動作可不僅僅是在CES公布了一則略帶戲謔的消息,激光大燈組已經搭載在量產版的i8上了。不過它是否通過了美國以及歐盟相關部門的安全性評估還未可知。
■ 起亞駕駛員體檢系統
談及安全駕駛,我們總會提到其中重要一點就是要全神貫注,身體情況不佳時不推薦駕駛車輛。駕車時,我們的身體出現了問題很可能會引起重大事故。為此起亞開發了行車時對駕駛員的健康檢查功能,其原理類似部分疲勞檢測系統。
起亞在這次CES上展出的車內的健康體檢功能是通過駕駛員拇指放在位于方向盤兩側的感應器上實現的,在中控屏幕上選擇該功能之后用戶便可以將拇指放在感應器上實現一些數據的檢測。這樣的檢測設備與健身房中的健康檢測設備類似,可以檢查用戶當前的脂肪量、心率等等。
點評:
通過這套設備用戶能夠更加簡單、快捷的了解當前自身的身體狀況,未來再配合今年CES展上大紅大紫的智能手環設備以及App軟件,駕駛員實時身體狀況并判斷是否駕車以及是否前往醫療機構將變得十分輕松。
■ 寶馬動態自動駕駛技術
如今很多廠家在對自動駕駛技術進行相關的研發和測試,不過這種測試更多的還是基于普通道路以及正常駕駛的范疇內,而此次寶馬公司則展示了可在極限駕駛狀態下進行的自動駕駛技術。
車輛在極限駕駛狀態下,該自動駕駛技術可以保證車輛的行駛安全,該技術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一是通過ABS系統對每個車輪施加不同的制動力,二是利用雷達、超聲波以及光學相機來實時監測道路情況,反饋的信息處理后會主動介入汽車的轉向。該套系統會確保方向盤、制動系統以及油門踏板之間的完美配合,當車輛出現轉向不足或轉向過度的傾向時,系統通過精準計算后便會進行主動干預以保證行車安全。
相關視頻:
在展示這項技術的同時,寶馬發布了一段自動駕駛系統繞樁漂移的視頻,看起來十分流暢,與真人操作無異。
點評:
寶馬不愧是一個強調運動的汽車品牌,在自動駕駛方面其已進入賽道極限行駛狀況下的階段,不過這離我們似乎依然還很遙遠。
新能源環保技術
在CES這樣一個奇思妙想云集的展會,電動車似乎都顯得不那么前衛了。燃料電池技術、太陽能技術在這里才是主流。展示它們的正巧是分屬太平洋東西兩岸的兩家公司,讓我們看看東方人與西方人不同思考邏輯的產物吧。
■ 豐田燃料電池車技術
雖然,TESLA的掌門人埃隆·馬斯克公開表示燃料電池就是bullshit,不過地球另一邊的日系廠商依舊在緊鑼密鼓地開發燃料電池技術。豐田在今年的東京車展上,展出了計劃在2015年投放市場的燃料電池(FCV)概念車TOYOTA FCV。這次的CES展會豐田除了將FCV概念車模型帶來外,還公布了其將在美國設立加氫站的規劃。(注:以下部分圖片來自東京車展豐田展臺)
小貼士:什么是Fuel Cell
Fuel Cell直譯為燃料電池,就是利用燃料與氧化劑化學反應,直接轉化為電能,但它不能儲電,只能發電。燃料電池與常規電池的不同點在于,燃料電池工作時需要連續不斷地向電池內輸入燃料和氧化劑,只要持續供應,燃料電池就會不斷提供電能。
燃料電池的優勢
燃料電池有兩個明顯優點,首先能量轉化效率高,燃料電池直接將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中間不經過燃燒過程。另一個優勢就是有害氣體的排放、噪音都相對較低。
這款概念車使用的燃料電池組的輸出功率密度為3kW/L,提高到了SUV款FCV“豐田FCHV-adv”配備的現行燃料電池組的兩倍以上。據豐田介紹,此次的電極形成技術使用了無需冷凝即可涂覆數μm粒徑的白金類催化劑的技術,對提高電池組的輸出功率密度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臺概念車配備了高效率升壓轉換器(DC-DC轉換器),利用升壓轉換器提高燃料電池的電壓,以提高馬達的轉速,從而增加輸出功率。通過采用這種方法,縮小了驅動用電機的尺寸,并減少了燃料電池單元的數量,從而實現了燃料電池組的小型化。另外,雖然實現了小型化,但燃料電池組的輸出功率仍然達到100kW以上。
充填氫燃料所需時間僅為三分鐘左右,與汽油車加油的時間差不多。加滿氫燃料后的續航里程約為500km,在JC08模式下可達到700km。
在加氫站基礎設施建設這個問題上,豐田將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為實例進行預測。因為目前加利福尼亞州制定了汽車廠商必須銷售一定數量以上的ZEV(Zero Emission Vehicle,零排放車)的規定,對行駛中不排放二氧化碳的FCV頗為關注。并且,該州還為完善氫基礎設施批準了2億美元的投資。據豐田調查,在加利福尼亞州主要地區使用1萬輛FCV的話,需要設置68個充氫站。據悉,豐田正在根據該調查與加利福尼州商討在2015年之前新設20個加氫站、在2016年之前再增設40個加氫站的計劃。
點評:
目前豐田已經公布將于2015年推出使用燃料電池的車型,不過豐田并未宣布搭載燃料電池系統車型的更多距離信息,究竟是埃隆·馬斯克對未來判斷準確,還是日系廠商把握時代脈搏更準?估計得再等10年才能知道答案。
■ 福特C-MAX Solar Energi太陽能概念車
看了上面的豐田燃料電池車型,您是否覺得這已經十分超前了呢,福特在本次CES展會上展示了太陽能為驅動力的概念車,希望通過太陽能解決目前發電帶來的污染。
在完全充電后,福特C-MAX太陽能概念車預計將與C-MAX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表現相當,續航里程可達998公里,純電動模式下續航里程可達34公里。此外,該款車型仍設有充電口,車主可將車接入充電站進行充電。
點評:
用聚光鏡提高太陽能吸收效率的點子著實驚艷。
全文總結:
除了汽車廠本身推出的汽車新技術外,剩下的這些技術看似是IT公司“不務正業”的發明,但這恰恰說明了當今,IT技術與汽車技術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而且IT公司利用自己技術的特點和特長為汽車行業開發更多適合的新技術,所以IT公司的“不務正業”恰恰給汽車帶來更大的發展,讓人們離更舒適、更安全的駕駛車輛又更近了一步。(文/汽車之家 唐朝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鏈接:
更多科技新鮮技術解讀文章
http://www.china-wallpaper.com/8362/0/1/conjunction.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