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汽車和IT這兩個看似互不相干的行業現在有更多的機會交織在一起了,這主要得益于汽車對科技類功能的訴求越來越強烈,IT公司看到了新的發展契機,這也讓我們有機會去看看這些IT公司都在做什么。那么,當這些IT科技公司將觸角伸向汽車領域后,汽車會變成什么樣?在Synaptics公司的IT工程師看來,最礙眼要數中控臺上那些傻愣愣的物理按鍵了。
● Synaptics是誰
首先你可能要問我,Synaptics是干嘛的,此前在網上找觸摸板驅動程序的經歷讓我對這一串字母留有印象,哪怕你現在搜此類驅動程序,Synaptics都會出現在前幾位的搜索結果中,的確,在觸控技術方面,Synaptics是一家專業公司。
盡管公司規模不大,但Synaptics公司在觸控技術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包括小米、華為、OPPO、錘子等國內手機廠商都采用了這家公司的觸控解決技術方案,F在,這家公司有意向汽車行業發展。包括之前我們介紹的NVIDIA視覺計算公司,有越來越多的IT公司都將業務向汽車行業進行擴展。
觸控技術是時下的一大熱點。不過,目前來看,在整個觸控技術市場中,汽車所占比例還不夠讓IT公司為之瘋狂,從IT公司的財務數據表明,現階段最大的市場仍舊來自消費類電子產品,所以,在這些公司舉辦的發布會或者論壇上,最顯著的位置一定是最新款的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產品,當然,其中絕大多數都是IT公司的客戶。
● 觸控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
手機在功能上的發展過程及模式并不能復制后完全應用車載互聯技術的發展,但其中一定有值得借鑒的地方,例如,1983年第一部手機(我們管它叫“大哥大“)問世,撥打/接聽電話是它唯一功能,10年后,三洋公司發布了首款帶有照相功能的翻蓋彩屏手機,此時,人們仍舊習慣伴著物理按鍵時發出的清脆聲響在屏幕上敲出一個個字符,而到了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了第一代iPhone手機,把互聯網功能引入手機,但說實話,第一代iPhone手機還談不上使用體驗,那時,人們依舊認為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諾基亞還會統治整個手機行業。
如今,手機的操作主要采用觸控方式,這樣的操作方式也在逐漸向汽車蔓延,在這些IT產品供應商看來,特斯拉的出現可能預示著中控顯示屏向全觸控發展的趨勢,而在看看中國市場每年超過2000萬輛的產銷數據時,這樣的市場前景成了激發投入其中的源動力。不過,這些供應商也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針對汽車的觸控技術在研發方面要比電子產品復雜得多,不僅需要與整車進行整合,還要考慮到溫度、濕度、抗振等等一系列問題,至少要能完成車輛研發階段進行的三高(高溫、高海拔、高腐蝕)測試,的確,對于這些IT公司來說,給一款手機提供觸控技術的解決方案并不難,但就汽車而言,有待驗證的未知還有很多。
你現在所能接觸到的觸控技術大多出現在中控顯示屏上,而廠商主要攻克的目標在于系統操作的流暢程度,特斯拉MODEL S在中控臺區域把觸控技術應用到了極致,包括娛樂、導航以及空調在內的功能全部集成在一塊17英寸的屏幕上,駕駛員通過觸控方式進行操作。除此之外,觸控技術還能應用在哪?
● 指紋識別/生物識別是汽車觸控技術下一階段發展方向
指紋識別、生物識別技術是觸控技術的衍生,現在,iPhone手機可以通過設定的指紋進行手機解鎖,用起來確實挺方便,既滿足了保護隱私的需求,又免去了輸入密碼的動作,繼iPhone5s之后,三星的新款旗艦Note4手機也將使用這項技術。在我看來,初期應用僅是試探性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指紋識別或者生物識別技術未來很有可能“滅掉”傳統的密碼。隨著手機里個人軟件越來越多以及支付業務的多元化發展,用戶一般都會設定相同的密碼,這樣來看,傳統密碼的安全系數就面臨很大的問題,當然,用戶也可以通過設定幾個不同的密碼來確保個人信息的安全,但這顯然不夠方便。
而當指紋識別和生物識別技術應用于汽車后,也有可能對傳統的汽車防盜技術帶來挑戰,啟動按鍵集成指紋傳感器,對,就像現在的iPhone手機一樣,汽車防盜系統通過對比駕駛員指紋(也可能是其他生物特征,如視網膜識別等)核實駕駛員的合法信息后執行啟動命令。
編輯總結:
采用觸控屏或在車內大范圍使用這項技術真的好嗎?有些人對此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模糊的觸控感受會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從而影響駕駛安全。的確,在觸感方面,人們還是認為物理按鍵的反饋更為直接,而觸控屏通過震動可以對模糊的觸感進行一定的改善。不管怎樣,屏幕尺寸大了,呈現的信息多了,分散駕駛員注意力在所難免。看似安全會成為觸控技術全面取代物理按鍵的一個阻礙,不過,長遠來看,未來自動駕駛技術普及后,駕駛員倒是需要更多的信息來解悶。(圖/文 汽車之家 李博旭)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