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在本屆上海車展上,我們特意在供應商的場館逛了逛,在之后的幾天,我們也會為你帶來相關的內容,但這篇文章要聊的是一家供應商的供應商,事情源自我在一個供應商展臺的經歷,就在我專心傾聽某供應商大談特談自動駕駛技術的時候,一個衣著得體的人上來跟我搭訕,他們的核心傳感器都是我們公司提供的,你應該跟我們聊聊。
這家“截胡”的公司叫英飛凌,他們有著40年的傳感器設計、生產經驗,在過去的10年里,英飛凌共向汽車行業輸出了25億顆傳感器,其中,在輪速傳感器領域,他是全球最大的一家供應商。除此之外,對于那些生產側碰傳感器、胎壓傳感器的供應商,英飛凌為他們提供此類產品的核心原件——壓力傳感器。而在汽車整體趨于節能設計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大趨勢下,這種核心元件的價值將是不可估量的。
在介紹側碰傳感器的時候我就有個疑問,為什么只做側碰傳感器?難道其與正碰傳感器的結構原理不同嗎?
按照現代汽車被動安全系統所使用的碰撞傳感器來看,目前以機電式和電子式為主,但用于監測正面碰撞的傳感器只能識別縱向加速度,同理,側碰傳感器則要為氣囊電腦提供側向加速度的計算依據,而以現階段英飛凌在半導體元件的技術儲備來看,他們只能供應側碰傳感器的元件。這是一個典型的上游供應商的特點,如果是碰撞傳感器的供應商,那么,作為主營業務,提供車輛所需的碰撞傳感器類型不會成問題,但像英飛凌這樣的生產核心元件的供應商,他們的元件可能適用于各類產品 ,就像手機的安卓系統一樣,各個廠商能夠以原始的系統架構按照自己的產品定位打造不同風格的系統。
不要小看這種小小的元件,根據一份近期的報告來看,2015年汽車產量將達到9000萬輛,而平均每輛汽車上所使用的半導體元件的價值在334美元左右,到了2019年這一數據預計會增至361美元。不管怎樣,隨著汽車電氣化程度越來越高,對半導體原件也就越發依賴,因此,很多廠商都十分看重半導體技術的發展。
雖然,像英飛凌這樣的公司主要服務的對象是汽車廠商的配件供應商,但在汽車廠商看來,他們也希望能夠掌握更上游的技術,就在今年4月,泛亞汽車技術中心與英飛凌就成立了電子聯合實驗室,雙方共同研發帶有前瞻性的汽車電子技術,圍繞車身電子、新能源技術、主動安全以及底盤電子控制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在電子化方面,目前泛亞自主研發的車身電氣化架構、網關、自動空調以及儀表等關鍵部件都使用了英飛凌提供的傳感器并已投入量產。維系兩家公司之間的合作關系的關鍵在于二者在各自的領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雙方在各自資源的優勢又能夠形成互補關系,所以,于泛亞,于英飛凌來說都是一個好事。
編輯總結:
與汽車主機廠的直接供應商不同,像英飛凌這種的上游供應商更多的掌握著一個部件的核心元件的研發和生產技術,而這種研發能力可能不僅僅局限于某一行業,例如電子系統中使用的半導體元件,無論是汽車還是現在流行的穿戴設備,它們對這種元件性能的首要需求可能并不相同,但無論哪一個行業推動了基礎技術的進步,這對其他行業來說都會是個好事情,例如,穿戴設備對電氣元件的小型化、節能的需求在未來也會更多的應用于汽車領域。而與汽車研發中心或主機廠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則能夠更容易把握未來的市場需求。(圖/文 汽車之家 李博旭)
相關鏈接:
巨人之戰 靜觀2014年汽車供應商博弈
www.china-wallpaper.com/tech/201501/860184.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