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揭秘新車技術] J.R.R.托爾金在他的代表作《魔戒》中描繪了一段漫長、奇幻的歷史,林林總總的人物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非孤山任務發起人、灰袍巫師甘道夫(Gandalf)莫屬。那句“You shall not pass!”、那段墮入深淵與炎魔殊死搏斗的劇情令人熱血沸騰。
之所以我要在這篇文章前贅述這些,是因為同樣有一款車型,它曾幫助一家汽車公司在小型車市場站穩了腳步,亦成為這家公司旗下最暢銷的車型。但有著輝煌歷史的第9代國產車型一直與不佳的銷量苦斗。現在,它頭頂全新一代的光芒即將歸來。它能否憑借全新的設計、技術重返巔峰呢?讓我們看看這個叫Civic,我們習慣稱為本田思域的新故事。
慣常的新車技術亮點解讀,我們都會從車輛外觀聊起,不過鑒于新思域的特殊性,我認為有必要先和您聊聊思域的“身世”,因為這代車型與此前的兩代截然不同。
● 從車系定位就開始“否定”以往?
思域的歷史最早可以追述至1972年,經過33年的發展,至2005年第8代車型發售時它早已成為了本田銷售體系中的基干車種,您可以理解為主要車種或頂梁柱車型。也正是從這一代開始,本田根據不同市場的需求,推出了不同懸架類型的版本,這也就是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后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的歐版,與針對歐洲以外市場推出前麥弗遜,后雙橫臂式的四輪獨立懸架車型?紤]到彼時轎車剛剛進入中國普通家庭,人們對兩廂車的接受度極為有限,因此東風本田國產思域的原型車最終定為了使用后懸架為雙橫臂獨立懸架的三廂車型。
4年前的2011年,第9代思域如約而至。它在外觀、內飾以及動力上與第8代車型改變沒有眾人想象中的翻天地覆,因此被很多人戲稱為8代半。同上一代類似,這一代的思域亦分為兩版。雖然造型上獨立懸架版本較為保守,更符合國人審美,但其后排空間以及后備廂空間表現并不理想,加之新興對手林立等原因,使得其不僅在我國,亦在此前銷售量最大的北美市場銷量并不理想。
現在,本田將思域的第10代車型帶上舞臺。外觀、內飾終于有了符合普羅大眾對于換代就應該發生天翻地覆改變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從此以后思域變為全球車型,不再分為歐版與非歐版。那么,它將如何滿足全球不同地區人們的需求,又將憑借什么為思域,為本田贏回口碑與市場呢?
● 外修行——顛覆以往的外觀
就像是甘道夫由灰袍變為白袍一樣,一個耀眼的外觀總是好過泯然眾人矣,對于本田而言,思域這樣一款重要的產品換代一定要慎之又慎。在開發初期,日方與美方團隊拿出了兩套截然不同的設計方案,經過了層層的篩選、評比,美方的設計最終獲勝。于是......
對于這樣的結果,本田官方并沒有進行過多的解釋。天性活潑的美國人賦予思域這樣的外形不足為奇。不過,若嚴謹的討論,我們是否可以認為美國人均保有汽車的數量較多,需要拖家帶口出行時有寬大的美式SUV或MPV擔當此職。因此設計師對后排的需求并不大,這樣根深蒂固的原因促成了他們對于溜背造型帶來的后排乘坐感受不佳并不十分在意。
好了,讓我們先把造型的問題放一放看看設計,這是新車型不可回避的問題。當然,是否符合您的審美因人而異,這里不浪費篇幅進行討論。關于新車外觀設計,我們有些別的想和您聊。
無論新一代車型的外觀造型如何改變,它終歸是本田家族的一員。因此,雖然它受到了部分美國人腦子中審美的影響,不過你還是可以很快認出來它是本田。當然,對于一臺家庭用車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實用性,這些埋藏在表面之下的東西才是換代以后的重中之重。
聊了半天造型、家族化、線條、燈組那些“虛”的,讓我們看點國內消費者關心的“實在”內容。從目前拿到的數據上看,新一代車型加長了73mm,變寬了48mm,軸距增加了30mm,車身高度卻降低了20mm。數據方面的改變如您所見,帶給它車內空間的變化我們下面細聊。
提及外觀,就不能不提空氣動力學設計。雖然目前官方并未公布具體的風阻系數,但此前發言人透露出新車型相比舊款在此方面精進了約12%,車輛氣密性相比上代車型提升58%之多,由此可見本田的工程師們在新車型的開發中確實花了不少力氣改善車輛靜謐性。
車身內部同樣在進行著不亞于外表的改變,近年隨著材料學以及結構力學的不斷發展,新款車型在保證安全性的同時,車身質量正在逐漸降低,這不僅有利于車輛操控性的表現,同時還對降低車輛油耗有所幫助。
車身的輕量化同樣是有一定規律,或者說一定準則的。其中之一便是保證車輛安全性以及操控性。比如考慮到車輛重心問題,輕量化一般遵循從上至下的順序,即優先對車頂、A柱、B柱進行結構與材料的優化。這之中使用強度更高、重量更輕的高強度鋼、超高強度鋼的做法已經開始呈普及之勢。
與外觀造型顯而易見的美丑不同,車身結構的修改、優化往往并不容易被注意到。保證安全性與輕量化設計看起來是矛盾體,但實則通過新材料的使用以及合理的結構設計二者可以兼顧。本田此前已經用小型車飛度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美國IIHS最嚴苛的25%重疊偏置碰撞測試,相信新思域的表現同樣不會辜負眾人的期盼。
● 內理心——“返璞歸真”的內飾設計
《魔戒》中的甘道夫在與炎魔搏斗后雖然消耗太多死去,但內心中強大的信念最終令他復生,得到了伊露維塔的復生,最終接替邪惡的薩魯曼,進而晉升成為白袍,變為五巫之首。
放之車輛同樣適用,漂亮的外觀僅僅是供旁觀者賞玩的資本,藏在里面的內飾則是自己用的,因此內飾設計的好壞與否會是個伴隨我們用車始終的問題。如果總結下已經是過去時的第8代、第9代思域內飾特點的話,我想前衛這個形容詞出現的幾率絕對不低,上下分層顯示的儀表盤以及略微偏向駕駛員的中控臺是其中的加分砝碼。
關于車輛內飾或者說配置方面,篇幅所限不對其進行詳細介紹,這里我們想再為您展示其中幾個小細節,其中蘊含的是本田工程師在設計造型與使用方面做出的巧妙平衡。
除了科技感外,上兩代車型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那個略微偏向駕駛員的中控臺,一切以駕駛員為主,盡一切可能減少駕駛員使用上面功能時分散注意力的情況一直是本田內飾設計的獨到之處。
一直以來,本田在車輛內飾中都十分注意一個平時不太會被人關注到的細節,那就是座椅設計。其并非是在造型或柔軟度上標新立異,而是注重支撐性,或者說長途駕駛的舒適性,這樣的理念與品牌創始人本田宗一郎先生不無關系。
早在第一代雅閣開發之時,本田宗一郎先生經過長途駕駛發現柔軟的座椅會隨著駕車時間的增長帶給駕駛員疲勞感,因此設計小組重新設計,加強了相關部位的支撐,研發出了不似當世普遍的柔軟,長途駕駛卻不感疲憊的座椅,這種對細節的把握一直堅持至今。
既然前面提到了座椅,那就不得不提及車輛內部設計的又一個重中之重,沒錯,這便是車內空間。眾所周知,本田的工程師一直是巧妙營造車內空間的魔術師。此次車身尺寸有所增加的新思域在空間營造上更進一步,相比上一代車型前排駕乘人員頭部空間增加7.6mm,后排乘客頭部空間提升10mm,前后排乘客腿部空間各增加10mm與30mm。
新思域的內飾設計與外觀設計表現出截然不同的設計思路,激進、前衛的外表下,新思域的內飾卻在儀表盤造型、中控臺角度等方面復歸傳統。這樣的改變更多的是滿足消費者日常使用方面的需求,不追求視覺上的驚艷,依靠實用性打動消費者也是美國設計師心中的準則。當然,眾人最關心的乘坐空間表現由于沒有機會體驗,只能日后再說。
● 心神合一——動力總成
激進的外觀、實用的內飾,離成功還差什么?沒錯,就是動力、操控,作為一臺享譽多年的經典車型,每一代的思域在研發過程中均在此花費不少時間。不過,目前由于官方公布的消息有限,實際體驗部分也有所欠缺,請您見諒。
現款思域上那臺R18系列發動機與5速平衡軸變速箱的搭配組合堪稱經典,不過,再經典的事物也會有老去的那一天。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在這個級別的車型中使用了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以及雙離合變速箱。自然吸氣發動機與5AT的搭配已經顯得有些跟不上時代。新世代思域在動力總成上亦完成了蛻變。
在已經發售的北美市場上,新思域共有2種發動機與兩種變速箱可供選擇。它們分別是2.0L自然吸氣發動機、1.5L渦輪增壓發動機和6速手動變速箱與CVT變速箱。其中,2.0L發動機與6MT的搭配是全系中的入門,其余組合均搭載CVT變速箱,匹配如下。
北美第10代思域動力總成組合方式 | ||
車型 | 動力總成 | 約合人民幣售價 |
LX | 2.0L+6MT | 12.39萬 |
LX | 2.0L+CVT | 12.90萬 |
EX | 2.0L+CVT | 13.92萬 |
EX | 1.5T+CVT | 14.65萬 |
EX-L | 1.5T+CVT | 15.61萬 |
Touring | 1.5T+CVT | 17.39萬 |
從售價上看,2.0L自然吸氣發動機在整個車系中屬于入門與中級配置產品,擔當中高級與頂配任務的則是1.5L渦輪增壓發動機。近兩年來,本田著力推廣的CVT變速箱亦是新思域動力總成中擔任挑大梁的角色。
● 其他與駕駛有關的事兒
我們經常談到的車輛駕駛感受不僅僅是一臺優秀的發動機與變速箱合理匹配便可達到完美,與之息息相關的還有各個細節,新思域車身尺寸的改變也給車輛動態表現調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懸架結構方面,新思域采用了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的獨立懸架,只是目前并未實際體驗過的我們無法做出評判。
除了動力、操控表現,在主動安全性配置上,本田也是毫不吝嗇的為新思域搭載了自家眾多的安全配置。其中部分配置的車型中搭載了AHS(Agile Handling Assist)即敏捷操控輔助系統。
整合RDW道路偏移緩和功能的LDW (Lane Departure Warning ) 車道偏離提醒系統、整合CMBS功能的FCW (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前方碰撞警示系統、整合低速跟車功能的ACC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 自適應巡航系統、LKAS (Lane Keeping Assist ) 車道保持輔助系統等等以上內容我們此前已經進行過詳細解讀與體驗,在此不再贅述,對其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輔助駕駛為主 本田技研安全技術體驗》閱讀。
全文總結:
對于本田而言,思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脫離此前兩代的外觀設計或許交給思維跳躍性更強的美國人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美國的團隊也沒辜負日本東京都南青山本田總部的期許。它的外觀足夠硬朗、足夠超乎人們的想象,使其有了與眾多對手一搏的資本。另一方面,內飾上,新思域卻選擇了復歸傳統的路線。以實用性、超越以往的空間以及令更多人接受為目標進行開發的它至少看起來很美。當然,本田亦在擅長的動力部分發揮著自身的強項,2.0L自然吸氣與1.5L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組合令“自吸黨”與“渦輪教”都得到了滿足,而“手動控”與“懶人黨”也相得益彰的獲得了6MT與CVT的變速箱,F在,這個渾身散著精進光芒的甘道夫回來了。它將重返戰場,你是否愿意由它陪伴,走過一段屬于你們的旅程?(文/圖 汽車之家 唐朝)
相關視頻:
相關鏈接:
保留移動的樂趣 體驗本田未來全新技術
http://www.china-wallpaper.com/tech/201510/880788.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