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鮮技術解讀] 若干年之前,提到未來汽車,你會想到什么?自動打開的車門、充滿數字、字母、圖形的那些科技感爆棚的儀表盤、還是會與您溝通、知您所想的電腦、還是懸浮在空中?若干年過去了,現實似乎有些令人失望,我們兒時腦海中對汽車的種種幻想似乎還僅停留在實驗室。難道我們腦中的未來真的是不切合實際的夢?答案遠沒想象中的悲觀,F在的汽車正在朝著不使用化石燃料、少排出廢氣,當然還有你期望的自動駕駛發展。那么,當真有這樣一個以更現實的視角審視真正未來的環境,我們怎能放棄這個返回未來的機會?
提及暢想新技術,如果不加限制,我們很容易就會腦洞大開。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雖好,可一想到短期不會實現,就會有一種從夢境跌回現實的失落感。因此為了減少這種失落感,我們覺得將這些新技術做個簡單分類,以遞進的方式將那些已經走出實驗室,可以量產;部分層面還有待完善;目前僅僅是個設想亦或離量產尚有不小距離的分類展示。既然它們這樣類似昨天、今天、明天,那不妨就讓我們按照這個關系開始“旅行”。
● 昨天
即使是科技日中,最現實的部分,也需找個載體展示。那么,奧迪家族的旗艦SUV Q7應該會是個不錯的選擇,更何況這個家族中有一款產品頭上還頂著TDI e-tron quattro的名字,雖然新一代奧迪Q7(下文簡稱Q7)已在海外上市,不過國內的消費者卻尚需等些時日。對于一款國內消費者還沒詳細了解的車輛而言,將其歸入昨天中似乎有些委屈。不過,對于后面將要講到的那些新技術而言,Q7 3.0TDI e-tron quattro(下文簡稱Q7 e-tron quattro)更像是奧迪現階段技術成果的展示,畢竟對于這樣一臺家族旗艦SUV而言,奧迪已將旗下現有成熟技術全部下放。
- 熟悉的陌生人
雖然Q7 e-tron quattro或者說新一代Q7整體都還未真正走進國內,不過經過一波波的官圖解析、靜態體驗以及試駕報告的輪番轟炸,對它抱有興趣的人們應該已不再陌生。作為新一代Q7其中的一員,e-tron quattro保留了新一代車型的設計理念。
由于Q7 e-tron quattro與普通版車型在外觀、內飾方面區別不大,在此不再贅述,如果您對新Q7還比較陌生,建議您點擊《熟悉的陌生人 全新奧迪Q7技術亮點解析》閱讀。當然,作為一臺頭頂e-tron以及quattro技術的車型,其總歸有自己的特殊之處,細節體現了它的獨特個性。
- 不陌生的動力總成布置形式
就像絕大多數頭頂e-tron技術的奧迪車型類似,Q7 e-tron quattro的動力總成也由傳統內燃機與電機兩大部分組成,與其搭檔的是老朋友,加之8速自動變速箱,這套動力總成的布置方式我們此前已經在Q5 hybrid上見到過。
- 排放有所精進?
提到柴油發動機,我知道您在想什么,在這個“風口浪尖上”,排放控制自然不能無視。這臺3.0TDI發動機采用了SCR,也就是尾氣選擇催化還原技術。
除了柴油發動機外,混動系統同樣值得關注。為了減輕重量,提升相關零部件的穩定性,這套混動系統電機中定子采用了中空設計,此前,這樣的設計我們在蒂森克虜伯技術展示會上見過,不過奧迪的工程師并未公布Q7 e-tron quattro使用技術出自哪家供應商。
除了發動機與電機外,這套系統另外值得關注的一個亮點便是其搭載的電池系統。它采用液冷式冷卻。充滿電的情況下,在NEDC(新歐洲行駛循環)標準下續航里程可以達到56公里。除了這些與日常使用息息相關的數字,這套電池組還應用了全新的設計理念,我們后面會看到。
- 協同工作的動力總成
俗話說“一個和尚有水喝,兩個和尚挑水喝”。柴油發動機與電機的雙重動力總成加在一起需要優秀的協調、配合。換句話說,就是車輛到底是由電機還是柴油機驅動,亦或是二者協同合作是個難題。奧迪工程師給出的答案是......
這套動力總成還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那就是電力驅動的車輛在空調制冷時主要依靠電動壓縮機,制熱時則需要消耗電能,使用PTC加熱,顯然,這樣雖然能夠保證乘坐舒適性,不過會影響車輛續航里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Q7 e-tron quattro使用了熱泵技術。
Q7 e-tron quattro搭載的熱泵技術是以傳統空調制冷系統為基礎,通過在車內增設用于散熱的冷凝器實現暖風供應的,其在需要制熱時,便利用空調制冷逆過程 。
好了,有于Q7 e-tron quattro的系統有了一個簡單的了解后,還是讓我們親自體驗下它的表現吧。新技術雖好,但如果僅僅是盲目堆砌,那樣的結果毫無意義。或者說,這些走出試驗室不久的新技術能否合理應用是我們觀察的重點。
- 與堵車說再見
優秀的加速、制動表現還不夠,這些是上一代車型已經做好,或者說是它應該做好的,對于一臺新世代的旗艦車型而言,各種最新技術的輔助才會不負頭頂光環。更多的新技術隱藏在不為人知的地方,也許不被人察覺的技術才是最先進的技術吧。當你真正的駕駛它時,便會發現全尺寸液晶屏與抬頭顯示等等新技術帶來的細微改變。
甚至當堵車真的不幸降臨時,只要車輛時速不超過65km/h,您就可以放心的將車輛操控權交給電腦,這就是新世代。當短暫的體驗接近尾聲,我問自己該給這個大家伙貼上什么標簽的時候,腦中一時間竟找不到合適的詞語,豪華、舒適、動力充沛?似乎都不夠全面,Q7 e-tron quattro,或者說,未來汽車的身上標簽勢必逐漸增多,它們正在從A點到B點的交通工具演變成身兼數職,且樣樣精通的高手。就像我們在最開始說的那樣,Q7 e-tron quattro僅僅是奧迪拿出的一小部分技術,未來才剛剛開始。
● 今天
如果說Q7 e-tron quattro是奧迪工程師們過去提交的對未來的答卷的話,那么,真正的未來應該是這些正在撰寫或是還有部分尚待完善的內容。
- 48伏電壓下的“蝶變”
正如18世紀偉大的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說的那樣——“看似偉大的變革總是從細微變革開始”,未來汽車的發展往往就是從一個不為人所注意的細節開始改變,乘用車用電電壓由12伏升為48伏便屬于此。
目前汽油發動機的乘用車電氣系統使用的標準電壓為12伏,奧迪的工程師們正在將其提升為48伏,也許您會問這有什么好處?這樣的改變當然不僅僅是數值上的簡單提升,電壓提升至48伏后,線纜更細、更輕、能量損耗更少。更重要的是,這為新電氣系統或者說新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平臺。
現有12V電壓系統已經開始越來越難以滿足胃口貪婪的新技術,這就像是一塊體積、重量不變的牛肉需要分給越來越多的“餓狼”。因此,提升車輛電壓成為了解決方案之一。由此,也讓未來的汽車搭載下面這些新技術成為了可能。
當電壓真正提升到48V后,一個新的時代就將到來,這就是電氣模塊化平臺。這年頭什么都講模塊化,其降低開發成本、開發時間的好處顯而易見,電氣模塊化平臺的理念同樣具有上述優點。對此,奧迪有一個自己的推進時間表。
● 新能源
如果說電氣化的推進是為了車輛未來搭載更多先進技術所做準備的話,那么,新能源技術則是上述準備工作中的基石。奧迪的目標包括了新型電池開發、電池模塊、行駛過程中的操作策略以及電池使用壽命結束后再利用等問題。
- 電池也玩模塊化?
提及模塊化設計理念,大家都不陌生。近兩年模塊化平臺設計、生產的理念開始逐步被廣大車企認可。現在,這一設計理念滲透至眾多零部件的開發中,電池模塊化便是其中的成果之一。眾所周知,新款車型的設計周期為3-5年,電池由構想再到試制、試驗、量產化準備至最終量產的周期更長。如果說新車型外觀設計師需要有超越當前3-5年眼光的話,那么電池部分的設計師則要殫精竭慮的考慮更長時間內研發出的電池是否會在量產時被新技術取代。電池模塊化開發理念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圓柱形的18650電池亦有自己的優勢,其更適合純電動車型,并且其控制機構更為靈活,單一機構出現問題可以進行調取更換。不過,奧迪的工程師表示,他們已經開始研究軟包電池、矩形電池出現問題后,單獨更換個體的技術。
對于新能源車,尤其是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動車型車主而言,新型電池的開發似乎是件挺長遠,或者說看不見、摸不到的事情,還有更多麻煩事兒讓他們的用車生活似乎并沒有想象中那樣完美。下面的新技術則或多或少的可以改變這些現狀。
- 新技術幫您擺脫續航里程焦慮癥
現階段,電動車或者說新能源車普及尚存障礙的原因除了現有電池能量密度決定的續航里程問題外,另外一個問題便是部分車型的充電時間問題。普通內燃機燃料加注速度比大部分純電車型充電時間少的多,為了彌補上面的問題,進一步減少充電時間就成了研發的重點。
同上面提到的電氣系統電壓提升至48伏類似,充電接口的統一同樣是一個需要整個行業協同配合,互相放棄一部分利益的決定。因此,奧迪已經和其他德國汽車制造商采用上圖展示的聯合充電系統(CCS)。通過該系統,電動汽車可通過Combo 2標準接頭進行直流(DC)和交流(AC)充電。為進一步在世界范圍內推廣這些標準,2015年5月,奧迪聯合寶馬、戴姆勒、歐寶、保時捷、大眾共同使用這個標準。此外,鑒于中德兩國已經制定了工業4.0合作協議,其中就包含了統一充電接口的事項,因此,未來我國境內銷售、使用的車載充電系統接口可能也是上面展示的新類型通用接口。
● 擺脫線束的困擾
如果說充電時間過長是一個正在逐漸改善的缺點,那么您還需要為充電設備的使用問題頭疼。在現階段充電設備距離普及仍舊尚有距離的日子里,不用說節假日,即使是平時充電您都可能會面對充電專用車位被傳統內燃機車輛擠占的尷尬局面,因此,改革充電方式同樣勢在必行。
上面的那些問題僅僅是新能源車想要在未來真正普及會遇到的眾多問題中的一小部分,令看的更長遠的人們夜不能寐的是,現階段大多數的新能源車其實并不環保。減少或免除了燃燒化石燃料的內燃機并不代表者無污染,相反的,為部分新能源車型提供電能的那些火電廠亦在不斷污染環境,人們所做的難道只能是轉移污染源?
● 明天
上面那些“今天”的技術話題或許有些沉重,那些解決不完的問題只是暫時阻礙未來前進的小土坡。奧迪在為明天規劃著更多內容。
- e-gas
如果您對結束不久的法蘭克福車展還有印象,那么您一定記得奧迪展臺上全新A4家族中,那臺身披藍色外衣的奧迪A4 g-tron。之所以將其歸入“明天”系列中,是因為奧迪在g-tron技術背后,為車輛提供清潔燃料所作出的努力,奧迪將其稱為e-gas技術。
- 向廢氣零排放進軍
也許,激進的環保人士還是認為g-tron車型不夠環保,因為它還是需要消耗化石燃料中誕生的汽油,工程師們同樣明白這個道理,因此,在奧迪更長遠的新能源研發體系中,徹底擺脫化石燃料,排放物只有水的燃料電池占據了重中之重。
- 終極目標究竟是什么?
科技日時間與展示空間都有限,因此在這有限的環境內奧迪無法展示全其對于未來新能源技術的理解與開發項目,當我問及工程師們,他們心中未來新能源到底是什么呢?他們沒有再為我講解全新的電池開發理念,而是帶我來到一堆裝滿液體的瓶子面前。
全文總結:
未來究竟是什么?短暫體驗的科技日只能是抱著窺一斑猜全豹的態度審視,這個問題奧迪說不清楚,似乎短時間也沒人說的清楚。因此,為了各種可能的未來準備多條技術路線是描繪美好未來最穩妥的辦法。短期內,服役許久的內燃機并不會消失。電機與其搭配的組合不僅保護環境,而且還可保留現有成熟的操控感、舒適性等等人們熟悉的東西。與此同時,新一代電池技術、充電技術的發展將幫助未來汽車減少對內燃機的依賴,減輕人們的電動續航里程焦慮癥。更長遠的未來則交由燃料電池等等技術來實現。這是我們這個時代觀看未來的角度,不知若干年后回到未來的我們如何看待這場技術變革。(文/圖 汽車之家 唐朝)
相關鏈接:
電動渦輪領銜 奧迪TDI發動機新技術解讀
http://www.china-wallpaper.com/tech/201407/825962.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