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從1997年的第一代普銳斯至今,豐田的混動車型全球累計銷售超過了800萬輛。毋庸置疑,在混合動力領域成熟的技術讓豐田成為了行業內最領先的力量。然而,在豐田的背后其實有這樣一家低調的中國企業,它便是為豐田混動車型提供電池技術的科力遠(CORUN)公司。
● 科力遠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
湖南科力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誕生于1998年,它是一家靠電池技術崛起的企業,如今打造了一條從儲能材料、汽車動力電池能量包到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動力總成系統、電能回收系統的完整產業鏈,其產品供應于豐田等國際一流的主機廠,科力遠的迅速成長離不開其創始人鐘發平的苦心經營。
鐘發平?何許人也?也許它師弟的名字:王傳福你會更熟悉一些。同樣畢業于中南大學的兩位校友,誰都想不到在今天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狹路相逢,師弟王傳福從電池行業發展到了比亞迪汽車,而鐘發平也逐步擴張了其電池以外的更多業務。
雖然是同門師兄弟,但在電池技術上他們選擇了不同的方向,王傳福認準了鋰電池,而鐘發平走向了鎳氫電池。也正是鎳氫電池技術讓這家湖南的電池企業與國際一流汽車廠商豐田發生了“化學”反應。
● 為什么豐田會有求于科力遠?
與豐田的第一次接觸是在2011年,不斷壯大的科力遠在這一年收購了松下旗下的日本湘南電池工廠,這家工廠此前從第一代普銳斯開始就一直是豐田的鎳氫電池供應商。2014年8月4日,科力遠與豐田等幾家企業在江蘇常熟建立了科力美公司,科力遠占股40%為最大的股東?屏γ垒o助生產鎳氫電池的電芯和極片,然后將其運送至日本本土的豐田電池工廠,在日本完成整個動力電池組的裝配,裝配完之后再將動力電池組運送至中國及其他地區,進行混合動力車型的總裝。
豐田和科力遠有相同的技術愿景,他們一致地認為鎳氫電池是目前最適合混合動力車型的選擇。鎳氫電池相比鋰電池的優勢是在安全性、壽命、成本方面,同時記憶效應小,對于汽車這種不經常滿充滿放的情況更加適用。它的弱勢是自放電效應相對較大,電量對溫度也更敏感,能量密度相對低一些,也就是同等容量下它更大更重些,不過這在本身電池容量不需要太大的普銳斯、卡羅拉雙擎等普通油電混合動力車上,其重量和體積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同時,這也是為什么海外第四代普銳斯雖然可以選擇鋰電池版本,但目前沒有大范圍被推廣的一個因素。只有在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型上需要更大的電池容量時,那么使用鎳氫電池的重量和體積劣勢才會凸現出來。當然在
未來豐田在中國市場大面積推廣混合動力車型,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一個成熟可靠的國內電池供應商是必須不能少的,縱觀全國后,與豐田的電池技術路線一致的科力遠或許是最合適的伙伴。當然,豐田不只看重了科力遠在鎳氫電池領域的能力,其混合動力系統總成方面同樣讓豐田刮目相看。
我們解讀過吉利與科力遠共同研發的CHS混合動力技術平臺(文章鏈接《專利面前 看吉利如何PK豐田混動技術?》),其歸屬為科力遠與吉利以51%和49%的股份成立了新的混合動力技術公司。
由于這套混合動力系統內部增加了多套鎖止離合器,其搭載車型在純電行駛時,能達到的最高車速理論上要高于目前豐田的混動車型。另外,相比豐田的E-CVT系統,它不僅匹配普通油電混合車型,而且未來還能適應于插電混合動力車型。
由于在科力遠與吉利成立的混合動力技術公司里,科力遠占據了更大的股份,其新公司的產品可以面向全行業供應,據稱,目前長安汽車方面已經與其進行了相關合作,后續長安也很有可能會推出搭載科力遠CHS混合動力系統的車型。據科力遠方面人員稱,甚至未來豐田也會在此相關方面進行合作開發的項目。
● 總結
我們知道,國家在2020年要實行的乘用車平均油耗應達到百公里5升油的計劃,那么目前來看普通燃油車還很難達到這一目標,另外,純電動汽車由于巡航里程和充電設施不完善等限制,依然沒有更大范圍的普及。相比之下,短時間內混合動力車型則是最佳的解決方案。因此,可以猜測在混合動力領域的“老司機”豐田和鎳氫電池“大王”科力遠面臨著很好的市場前景。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我們更期待的或許是二者合作出更多的混動車型推出市場吧。(文/圖 汽車之家 夏志猛)
相關閱讀: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