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底盤解析] 別克GL8從第一代開始便廣受消費者喜愛,購車群體除了個人和企業用戶自用之外,不少租賃企業也將其作為專車用于商務接待、日常營運等功能。國產別克GL8共經歷了三代,前兩代GL8的底盤技術和第三代全新GL8在懸架和底盤造型上有著諸多區別。此前我的同事已經對兩代車型作了測試和體驗,點擊《自我突破 別克新GL8 2.0T對比老GL8 3.0》了解詳情,那這款全新車型在底盤結構上究竟與老車有什么區別呢?今天我們就將新老兩代車型開上舉升機來慢慢分析。
■ 車型背景:
初代和第二代GL8是基于通用U平臺打造,該平臺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已經是用在了不少北美車型上,其中就包括初代GL8的原型車雪佛蘭Venture。國產初代GL8于1999年正式進入中國,之后在2005年進行了一次改款,并更名為GL8陸尊。第二代車型采用該平臺技術重新作了造型和內飾設計,并于2010年正式推向市場,此后第二代GL8和陸尊可謂“兩代同堂”分別主打不同價位的MPV市場。第三代的全新GL8基于上汽通用SGM258平臺打造,其底盤結構和動力系統都是全新的,目前該平臺還只有全新GL8一款新車。
此次我們用于對比的兩款車分別是2014款(第二代,俗稱胖頭魚款,下文均簡稱為老款GL8)和2017款(下文簡稱為全新GL8),由于第一代和第二代車型底盤的主體結構差異不大,所以我們今天只需請來兩位選手即可。新車最大的變化是后懸架由原先的扭轉梁式非獨立懸架變為了多連桿獨立懸架。除結構形式改變外在細節上還有不少差異,舉起兩車后便會見分曉。此外為了更好地展示圖片,我們在部分圖片上還制作了小圖標來表示圖片的拍攝方向。
■ 底盤全景圖
從全景圖就能看出,新老兩代GL8在底盤結構上的主要區別就在于后懸架的結構形式,長方形的油箱、尾掛式非全尺寸備胎以及排氣系統的走向基本保持一致。另外全新GL8還在底盤中部加上了護板,相比以往什么保護都沒有的做法來說好多了。
■ 前懸架和副車架對比
前懸架方面,新老GL8前懸架結構均為麥弗遜式獨立懸掛,結構上也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老款GL8下控制臂與副車架的連接點分別位于車輪軸線的前后方,并通過兩個橡膠襯套連接,而新車下控制臂兩個連接點都位于車輪軸線后方,靠后的連接機構為液壓襯套,濾振表現更好。同樣的下控制臂設計我們在君越和昂科威上也能見到,盡管幾款車都基于不同的平臺打造,但在部分零件的設計上還是存在相同點的。
那么為何通用旗下車型都采用這種類似“倒三角”式的下控制臂設計呢?通用的工程師透露,這種設計最大的好處在于對發動機艙空間的影響較小,有利于各種設備或機構的布置;此外這種下控制臂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抑制緊急制動時“點頭”的幅度。不過可能是由于減振系統依然采用偏軟調校的緣故,測試時新車的點頭現象還是比較明顯的。
從結構來看,新車的前懸架結構更為緊湊,如平衡桿等部件幾乎全部被下控制臂保護了起來。全框式前副車架具有結構剛性強的特點,具有較高的碰撞安全性。新車前副車架與前保險杠的連接處設計有兩個梯形的碰撞吸能盒的設計,這些是老款車型上所沒有的。
前橫向穩定桿(也被稱為平衡桿或防傾桿)的直徑由老款的24mm增加到28mm,工程師稱采用了新的穩定桿后,車身側傾抑制得比老款更好。穩定桿與連桿連接的位置從原先轉向拉桿的前下方移到了幾乎位于正前方的位置,這使得全新GL8的穩定桿需要先從轉向拉桿的上方繞過去,而老車的轉向拉桿下有足夠的空間讓穩定桿通過,無需繞路。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