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底盤解析] 從去年底的廣州車展開始,長城汽車推出的高端品牌WEY就一直在汽車圈內為人津津樂道。中國品牌發展到現在的階段,追求更高的品牌溢價似乎已經成為了大家的一個共識,而相對于長安、廣汽選擇開發更大的車型來說,長城和吉利則選擇了推出定位更高的品牌來達到這一目的。隨著WEY VV7的上市,大家不可避免的會將它與哈弗H7拿來對比,看看WEY是如何做出高端。那么今天我們就從“下面”來看,WEY VV7的底盤究竟怎么樣。
此次我們拆解的是一臺2017款VV7c 旗艦型(下文簡稱VV7),VV7c與VV7車系中的另一款車型VV7s相比,只是在部分外觀、舒適性及電子配置上有些區別,在底盤結構方面是完全相同的。
■ 底盤全景預覽
從底盤全景來看,熟悉底盤結構的讀者肯定不會感到陌生,前麥弗遜式加后多連桿式的懸架結構是在中型SUV市場中使用比較普及的懸架結構組合。不僅如此,VV7的底盤在具體的布局上給人一種似成相識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則來自于“同門師兄”哈弗H7。
整體來看,雖然VV7在車身底部缺失了一些護板,使得看起來沒有那么的整齊,但由于將車底的線束都隱藏了起來,所以總體來看并不會給人很雜亂的感覺。不過作為長城打造的高端車型,VV7在底盤結構上與H7沒有明顯的區別。
■ 前懸架結構
在中型SUV這個市場中,除了一些豪華品牌的產品外,不論是合資品牌還是中國品牌都不約而同的選擇麥弗遜式懸架結構作為自己產品的前懸架。麥弗遜式懸架結構所具有的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成本相對較低等優勢,正是這一級別產品所看重的特點。
在VV7的前懸架中,下控制臂采用了沖壓鋼板材質,不過我們在其上找不到許多廠商為了滿足下控制臂應力或輕量化需求所采取的挖空處理,或者采用鋁合金材質的下控制臂,所以在這一塊VV7還有著優化的空間。
據工程師介紹,雖然VV7和H7采用的襯套形式一樣,但材質方面作出了升級優化,所以行駛品質會好于哈弗H7,而這一結論也從我們試駕的同事那得到了驗證。其實車輛的濾振性的好壞是由很多因素綜合決定的,雖然我們沒有具體的數據能夠說明液壓襯套相比于橡膠襯套在營造更好的行駛品質上有優勢,不過從原理上來說,液壓襯套在對大幅振動的緩沖方面相比橡膠襯套更好。當然,液壓襯套相對于橡膠襯套來說,成本相對較高,這就解釋了為什么豪華品牌的車型會相對更多的使用液壓襯套。
■ 前部其他細節
副車架的作用除了連接下控制臂與車身外,還能夠承擔一部分發動機的重量,而發動機通過何種形式安裝在副車架上也是一個值得觀察的點。我們都知道發動機在啟動后無法避免的會產生振動,而這些振動在傳遞至副車架前能減少多少,發動機支承形式便是其中的一個影響因素。此外,在碰撞發生時,副車架還能夠分擔一部分碰撞力度,所以前部的其他細節也值得我們仔細的看。
VV7的前副車架采用了全框式結構,并且在副車架的后方還有一個結構加強件,總體而言這樣的結構能夠提升整個車身前部的剛性強度。
相比于液壓助力,采用電動助力的車輛不僅能夠實現自動泊車功能,還能夠與前置攝像頭結合,實現車道的保持功能。雖然VV7全系沒有標配自動泊車,可是在兩款旗艦車型上我們找到了車道保持功能,目前大部分裝備了此配置的車型也是通過電動助力轉向才得以實現。
前剎車部分VV7的配置屬于這個級別車型中的主流水準,無功無過,而在發動機支承上我們能夠看到為輕量化做出的改進,也許你會覺得發動機支承那么小,就算改進又能減去多少重量呢?其實這就是車輛在開發時期的難點,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只有通過許多不同地方的一點點減重,才能最終達到輕量化的目的,而不是通過某一個部件的大幅度減重取得。
其實在中型SUV這一細分市場中,很少有車型在前輪拱內使用玻璃纖維材質的保護罩,而從VV7的用料來看,至少在一些看得見的地方,WEY的用料也是比較有誠意。
總的來看,在車輛前部,使用麥弗遜式懸架結構的VV7就能夠滿足在性能和空間上的需求,雖然這樣無法體現出與其他車型的區別,但在局部的用料上還是能夠看出WEY在追求高端的定位上不惜成本以希望達到更好的駕駛感受。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