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安全技術]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汽車的駕駛難度也變得越來越低,許多自動化的電子配置的運用都令駕駛汽車變成了一件簡單的事情:自動變速箱解放了駕駛員的左腳,自動大燈、自動雨刷等配置令駕駛員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道路上,而自動泊車等駕駛輔助技術則讓許多新手司機擺脫了無法倒車入庫的煩惱。那么在不久的將來駕駛汽車會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呢?福特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 自動駕駛分級
談到未來的駕駛體驗,自動駕駛是一個永遠都繞不開的話題。許多人認為自動駕駛就是駕駛員上車輸入目的地后,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到達,其實籠統的來說并不是做到了這一步的車輛才能稱之為自動駕駛,SAE汽車工程師學會對自動駕駛進行了0-5級的分級。
從分級來看,其實具備最簡單的駕駛輔助配置的車輛便能夠稱之為具有一定的自動駕駛能力,目前來說在市場上能夠買到的車輛里,最高的只具備Level 2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而福特最近展示的新技術,雖然并未超越Level 2,但相比之前又有了許多新的升級,令駕駛員可以更輕松的完成對車輛的駕駛工作。
■ 福特現階段已經實現的駕駛輔助技術
要弄清楚升級的黑科技,咱們首先來看看福特現在的量產車上都具有哪些駕駛輔助系統,毋庸置疑,作為主動制動功能的ACS低速行車安全系統肯定屬于這一范疇,而ACC智能自適應巡航控制作為高速道路上的好伴侶,也是駕駛輔助系統的一部分,那么還有什么呢?
除此之外,例如前車廣角攝像頭、橫向來車警示系統、自動遠光感應調節系統等這些能夠提升駕駛安全的配置,也都屬于駕駛輔助系統的一部分。
■ 福特展示的新技術
那么這次福特又在原有的駕駛輔助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什么樣的黑科技呢?總的來看,可以將這些功能分為兩個部分:交通擁堵輔助系統和V2X車聯技術。
- 交通擁堵輔助系統
從名字上看,交通擁堵輔助系統就是為了解決大城市中城市擁堵的一種輔助駕駛系統,這套系統的名字看起來很通俗易懂,其實其主要由兩個功能所組成:帶有啟停功能的自適應巡航系統與車道中央保持輔助功能。
從實際的試乘體驗來看,這套系統對加塞時的表現很自然,減速的動作并不突兀,很好的兼顧了乘坐的舒適性。并且在前車完全剎停后,也會跟隨至靜止狀態,而駕駛員的雙腳始終沒有對剎車和油門踏板進行操作。
那么測試車輛時如何做到主動巡航與車道中央保持的呢?這就要看看這臺車加裝的一些硬件了。其實數據的采集只用到了兩個傳感器,一個毫米波雷達與一個攝像頭。
當然,除了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外,車內加裝的一個顯示器也是顯而易見的,不過據現場的工程師介紹,在最終的量產車上,現在顯示器的功能會通過儀表板上的屏幕或HUD抬頭顯示系統來實現,并不會突兀的樹立一個屏幕在中控臺上方。
- V2X車聯技術
可能很多人并沒有聽說過V2X的概念,其實這是由英文Vehicle to X簡化而來,是一種車輛與周圍車輛、基礎設施等進行通信的技術。通過車與車、車與基站、基站與基站之間的通信,從而令車輛得到實時的一系列道路交通情況。
本次福特演示的V2X車聯技術通過DSRC(專用短程通信技術)方式完成,包含有兩個主要功能:基于信號燈的車速引導與左轉輔助技術;谛盘枱舻能囁僖龑В窃谲囕v離信號燈還很遠的時候便接收到信息,通過信號燈此時的狀態和即將變更的時間,根據車輛距離信號燈的距離估算出不用等待紅燈的大致車速并告知駕駛員。
通過與信號燈的通訊,車輛能夠得到信號燈此時的狀態和下次變更的時間,再通過距離計算出適當的車速,從而盡量避免在信號燈前等待,通過這種手段來提升車輛的燃油經濟性和道路通行效率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而且一路“暢通無阻”也有利于駕駛者保持好的心情。
總的來看,福特此次展示的這幾項新的技術雖然對自動駕駛的級別沒有提升,但確實能夠為駕駛者提供額外的幫助,不僅降低了危險的發生,另一方面也會提升車輛的燃油經濟性,不過相比于交通擁堵輔助系統,V2X車聯技術的實施則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完成。
■ 對更遙遠未來的解決方案
如果你認為以上這些就是目前福特汽車所有最新駕駛輔助技術的體現,那就大錯特錯了,作為一家承諾在2021年將具有Level 4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推向市場的車企,福特在美國和歐洲也在進行著自動駕駛原型車的測試工作,而目前該方案已經升級至第二代。
目前來看,雖然福特的自動駕駛原型車擁有多個攝像頭,但其始終保留了至少兩個激光雷達的存在,這種解決方案與另一個美國品牌特斯拉的解決方案存在著明顯的區別。激光雷達相比于攝像頭,在功能上所受到的干擾因素會更少,因此相對來說也更為可靠,只是由于其成本較高的問題至今未得到解決,才沒有被廣泛的應用。
編輯總結: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福特最近的駕駛輔助技術升級不大,但作為一家傳統的車企,在駕駛輔助技術方面偏向保守也是一個很正常的思維,畢竟對于新興的車企來說,傳統車企對“安全”的概念有著更多時間的理解。不過循序漸進的推進駕駛輔助技術的量產就是一個好的狀態,雖然這次更新的幾個“黑科技”在中國市場還處于驗證階段,并未有具體上市的時間,但我相信隨著測試的順利結束,它們會很快的與消費者見面。(文/圖 汽車之家 苗帥)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