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啟示錄] 2017東京車展在10月25日如期拉開序幕,最新的科技發明、設計理念在這里“齊聚一堂”,用智慧拼湊成了一場屬于日本人的饕餮盛宴,當每一個與會者都在享受其中的時候,你知道嗎?日本的汽車工業正在飽受最為嚴重的信任危機。
拋開民族情感和政治因素不提,在汽車領域我個人算是個中度日系粉兒,但近兩年來日本汽車制造業頻繁出現的“丑聞”讓我不免對日本汽車工業的未來產生擔憂。從2016年-2017年這段時間里,三菱、鈴木、日產、斯巴魯先后出現油耗造假、質檢違規等問題;幾個月前,高田也因為安全氣囊召回問題宣告破產,神戶制鋼所更是把日本制造業拖到了信任危機的最底層... ...
● 事件回顧:2016年4月20日
日本三菱汽車社長相川哲郎承認三菱在車輛輪胎和空氣阻力等方面在油耗測試中存在舞弊,與真實情況相差5%-10%左右。該事件導致相川哲郎辭職,三菱汽車股價一天之內損失約66億美元的 市值,此外還險些影響到日產后期的收購。
● 事件回顧:2016年5月18日
繼三菱汽車“油耗門”之后不到一個月,鈴木汽車董事鈴木修在新聞發布會中同樣因為測試油耗數據未按規定的類似問題在輿論和媒體面前低下了頭。盡管存在不當行為,但鈴木官方并沒有對油耗數據進行改正,原因是尚未發現改正方法后的燃油經濟表現于與之前有明顯不同。
● 事件回顧:2016年6月26日
高田集團在日本申請破產保護,由寧波均勝電子控股的美國百利得安全系統有限公司以約合人民幣108.6億元的價格收購高田主要業務。另外,此次事件導致大眾、通用、廣汽本田、馬自達、寶馬、奔馳、吉利等多家車企在華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召回計劃。
● 事件回顧:2016年10月8日
此次造假打擊面甚廣,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向市場推出未達標鋁和銅制品在一年內達到了2.15萬噸,涉及企業多達500余家,涵蓋汽車、鐵路、航空航天等行業。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就連神戶牛肉也在不久前“躺槍”,同樣為造假問題。
● 事件回顧:2016年9月-10月28日
日產先被查出使用無資質人員充當正式檢查員的造假事件,之后斯巴魯在整車質檢環節同樣被曝光出造假問題。問題更為嚴重的是,斯巴魯位于東京北部的群馬工廠在近30年的時間里一直默許未經資格考試認證的技術人員進行新車出廠前的最終質檢環節。此次事件已經引發斯巴魯擬召回多達25.5萬輛的力獅和森林人車型。
●日本車企是否會因此一蹶不振?
可以看到,這一件件造假丑聞正是把日本汽車拉下神壇的幕后黑手,也正是造假風波的不斷發酵和持續,才給素有“匠人精神”的日本汽車企業抹了黑。隨著事態的不斷發展,我們不禁要問:“日本車企是否就會因此一蹶不振?”
雖然造假的內容不一樣,但造假的形式都逃不過欺騙二字,在媒體鋪天蓋地或痛斥或嘲諷這些丑聞的同時,究竟有沒有人想過這些車企為什么要冒著高管離職、股票暴跌、公司破產的高風險卻還執意這么做?我個人覺得原因有以下兩點:
1.競爭壓力過大
眾所周知,隨著汽車市場大環境的飛速發展,日本車企間的競爭壓力也是日益增大。對于日本汽車業來說,比較能讓大家達成一致的的特點就是低油耗,所以這些年為了能讓自己車企在油耗方面有著新的突破,日系車企為此也是操碎了心,各種為了提高燃油經濟性的技術接踵而來。當在技術方面達到瓶頸的時候,遺憾的事情發生了,良性競爭的初衷會促進車企間的發展,但當它轉變成惡性競爭時,就會出現欺瞞。
2.品質管理體制需要換新
日產、斯巴魯均在工廠內的人工質檢環節中出現問題,其實這與日系工廠相對歐美汽車工廠較低的自動化率生產模式有很大關系。1913年,福特就開創了流水線生產汽車的先河,為汽車大批量投產做出了榜樣,但執拗的日本汽車工業卻恪守著“工匠精神”的造車理念,以至于至今日本工廠內的自動化率都很低。
機器和人本質區別就是不知道累,在流水作業中出錯率低且沒有情緒,所以夸張點來說歐美車企在工廠里主要管理的機器,但日系車企在工廠里管理的是人,較高的管理成本和使用成本最終導致質日系車企對質檢環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說到品質管理體制,豐田推出的全新產品研發模式為日系車企打開了新思路,其最大亮點就是將供應商納入體系當中,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加快產品研發速度、降低研發成本、改善產品質量。最為重要的是,得益于供應商和廠商在產品開發階段的有效溝通,新產品不僅零部件數量有所減少,在生產環節的工人數量也將有所減少,這就間接提高了品質管理體制中對于人的管理質量。
說了這么多,我們終于弄明白了日本汽車工業究竟怎么了的問題,然后接下來,我們還將一起去探討日本汽車工業在未來將如何做?恰巧這答案,可以在2017東京車展當中得到解答?磥砣毡拒嚻笳谟眯行猩哪X洞大開的概念告訴我們它們將“洗心革面”。從這屆車展上,我也感悟到日本人雖然經歷了一次次的信任危機,但依然正能量爆棚,他們的最新理念將引導我們看淡過去,放眼未來。前瞻性的家族設計、變革式的生活方式以及純電動的驅動力布局在這屆車展貫穿始終。
前瞻性的家族設計理念: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但在本屆車展當中,日系品牌的全新家族化設計相比往屆車展要更多一些;蛟S他們深知這一年來的輿論壓力,再用全新的家族化設計告訴全世界:“我們要重新來過!”其實,外觀上的變化只是皮毛,這些車企也再用宏觀的設計感告訴大家,未來他們家族內的每一位成員都將有著全新的變化,比如在平臺方面、動力方面、安全配置方面等。
馬自達VISION COUPE概念車、雷克薩斯LS+ Concept概念車、斯巴魯VIZIV Performance Concept概念車在本屆車展上悉數亮相。這三款車雖然品牌定位、調性均不一樣,但卻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這三款概念車并不是代表各自產品線中的某一款車,而是代表家族未來設計理念或者某一個車系的未來設計理念。
馬自達VISION COUPE概念車將馬自達魂動設計進行了升級,并推進到了2.0時代。從這款概念車的外觀上,我們可以讀到唯美和運動,看來馬自達執意要將Coupe設計進行到底了?傮w來說,雖然細節方面呈現的不多,但感覺馬自達以后的家族車型在定位上會上升一個檔次。
提到馬自達VISION COUPE概念車,就不得不說一句馬自達魁(Kai)概念車,這款車的發布能夠讓我們更直觀地感受到馬自達全新一代魂動設計語言。
在它身上,可以看到一些馬自達VISION COUPE概念車的設計精華,修長且微微隆起的發動機蓋、立體感超強的前臉設計、兇狠犀利的前后大燈造型、碳纖維材質的空氣動力學造型等讓我們對量產后的新一代昂克賽拉充滿期待。
雷克薩斯LS+ Concept也在車展中進行了全球首秀,除了展現全新一代產品的設計方向之外,這款車還肩負著展示自動駕駛成果的重任。毫無意外,這款概念車對家族紡錘式設計進行了升級,新光源的布局給未來雷克薩斯產品線的新品增加了幾分神秘感。
靠改變家族面貌提升品牌形象的典范
這里讓我們回顧一段豐田的悲痛史,豐田2014年因在美國發生的油門踏板事故最終交付了12億美元的和解金,而當時的事故車輛就是一輛雷克薩斯品牌的車型。經過了這次事件之后,雷克薩斯強化了紡錘形的家族化設計前臉,試圖用過量的設計來改變品牌形象,豐田品牌也采用了類似的策略,開始強調車與人之間的溝通,而不再僅僅是交通工具的角色。2013年發布的LF-NX概念車就是當今紡錘形前臉的雛形。時隔四年之后,在日本汽車工業飽受質疑的今天,雷克薩斯如法炮制,又向我們展現了一輛極具前瞻性的家族化前臉。
最后,斯巴魯VIZIV Performance Concept給我們帶來的是全新一代斯巴魯WRX以及WRX STI的設計方向。與上文的兩款概念車不太一樣的是,這款車主要在攻擊性設計理念上進行了升級,而這一升級是通過車身多處凌厲的線條來體現的。官方稱這種設計為“Dynamic x Solid”設計語言,這里面的英文主要想表達的就是動感和力量。
從技術層面,無論是馬自達、斯巴魯還是雷克薩斯,全新家族設計若想在量產車上得到實現,就需要更高的沖壓工藝以及沖壓設備進行支持,更加豐富且凌厲的車身線條,以及更加立體的局部設計是對沖壓工藝以及設備的考驗。另一方面,這也有可能造成沖壓件失敗率的提高。
小結:可以看到,在2017屆東京車展上很多車企開始用家族化的全新設計語言展望未來,這樣的變化也意味著日系車企紛紛“化悲痛為力量”,再用洗心革面的方式搭建屬于自己的新圖騰。
詮釋未來純電動車趨勢
眾所周知,從2016年開始,德國即將在國內禁售內燃機的消息就被傳得沸沸揚揚,而中國國務院也曾表示,原則上不再批準新建燃油車生產企業。在新能源政策方面,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也在今年9月28日塵埃落定,總的原則就是鼓勵廠商生產小排量燃油車以及插電式混動、純電動車型。
實際上,很多國家都在政策方面鼓勵低碳出行的出行方式,而其最終目的,肯定是以純電動車型為主角。日本汽車工業在新能源領域早就是先行者,而在此次車展中,純電動概念車也自然不會缺席。
鈴木之前約定好的全新一代吉姆尼在東京車展上跳票,在略顯遺憾的同時我們可以從鈴木發布的e-Survivor概念車上看到該品牌對于SUV的最新解讀。
除了具有科幻感的外觀之外,這款車還搭載了一套純電動四驅系統。當然在短期內純電動四驅SUV還處于萌芽階段,但這也表示鈴木已經在電動SUV領域有所準備。
日系硬派越野SUV的品牌當中,三菱憑借著出色的通過性占有強勢地位和口碑。此次東京車展上,三菱全新概念車三菱e-EVOLUTION引來了不少媒體駐足觀望。這款車在外觀方面展示的是三菱車型未來的設計語言。另外,由三臺電動機組成的純電動系統也是一大亮點。
日產在2017東京車展加大了智行科技理念的推廣力度,一臺名為IMx的概念車搭載了一套全自動駕駛系統,并配有電動系統,該系統最大功率為435馬力,峰值扭矩達到了700!っ,其最大續航里程或將達到600公里。
說了三款款純電動SUV,我們再來看看本田發布的純電動跑車,這款名為Sports EV的概念車從外觀設計就可以判斷其跑車的定位和身份,這也是繼法蘭克福車展發布的Urban EV概念車之后,本田在跑車新概念領域所做的最新嘗試。
日系車企用純電動打幌子?
乍看之下,三菱、鈴木、日產、本田都已經在純電動汽車細分市場蓄勢待發,然而經過思考之后就能想到,即便是以上廠商發布了概念車,但它們也就是處于純概念階段,與未來的量產車相差甚遠。難道日系車企在純電動領域醉翁之意不在酒?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就本土而言,以豐田為代表更為推崇的是以混動車型為主導,因為豐田認為現階段用繼續優化混動車型的方式,就可以取代燃油車并達到低碳出行的目的。要說電動車方面,豐田早在2010年就和特斯拉在新能源領域合作,并共同推出了RAV4電動版,但直至現在豐田表示到2025年在純電動車型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銷量也就占到總銷量的五分之一,是不是感覺只是跺腳卻不邁步的節奏?
當然,不是說豐田可以代表日系所有車企的想法,但可以表明一點的是,對于日本本土,純電動車型在現階段是不被推崇的。德國、美國和中國分別在純電動領域有了政策的推進和支持,日本有嗎?所以,本屆車展日系眾多品牌的純電動概念車,是在為海外市場布局。
小結:說打幌子也好,或者是海外布局也罷,也許是日系制造業受到在近年來負能量過多的影響,他們再用另外一種方式激發正能量。雖然從目前來講,日本受到本土地理限制導致電能匱乏不可能大力發展純電動車型,但他們力爭在低碳出行理念上走在世界的最前沿。
變革性的生活方式:
在2016年2月豐田完全收購大發之后,我們就陸續看到了大發有很多“新作”出現,當然它們還是繼續在微型車和小型車細分市場發力,畢竟低成本、低油耗一直是這個品牌的宗旨和定位。
或許是受到豐田的影響,現在大發的概念車在設計理念,尤其是人性化設計方面有了很大提升,此次亮相的DN Pro Cargo概念車就像是一輛可以衍生成為多種用途的運輸車,配備少量的工作人員后,它就可以變成移動食堂、移動醫院、移動商店,這讓未來的運輸車在功用性方面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豐田旗下子公司豐田車體發布的幾款概念車也十分值得關注,一款名為CLV系列的概念車亦可延伸出不同功能的運輸車。
名為LCV D-CARGO CONCEPT的概念車主打廂貨車,移動商店在未來成為可能,試想一下這樣的移動站可以將儲物和售賣結合在一起,這是否代表著將會開啟實體銷售的新模式呢?
豐田CONCEPT-愛i Ride概念車是未來微型車領域的典型代表,智能、環保、便捷是它的主要標簽。極高的自動化程度讓我懷疑以后駕照的考核標準都會因為這些智能車輛而調整更改。
此外,這種車型讓我想到了共享單車,從設計理念來看,它簡直就是為共享單車領域而量身打造的,適用面、適用人群都十分寬廣。
這里多說兩句,就中國市場而言,即便我們在共享汽車領域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根據資料顯示,截止到2017年6月,在中國注冊的以共享汽車為營業范圍的公司就已經多達370家,這里面實際開始運營的公司就已經超過了100家。這說明,在這一領域中國也將成為或者說正在成為共享汽車領域最大的市場之一。
在車展中可以詮釋未來生活方式的概念車遠不止以上這些,我只是挑選了幾款比較典型的車型舉例。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東京車展上,我們還可以看見很多很多場景化的展臺,比如豐田Tj Cruiser Concept概念車的展臺、鈴木小型運輸卡車概念車的展臺。這說明,在汽車細分市場不斷飽和的大環境下,很多“術業有專攻”的車型將會在不久后登上汽車界這個大舞臺。
小結:東京車展相對歐美以及國內北京、上海、廣州這些比較“務實”的車展來說規模上要小很多,最新的量產車也十分有限,但車展中的頭腦風暴接踵而至,很多有創意的設計理念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從設計理念上來說,日系車企未來將會更加專注個性化的汽車產品,人性化的配置和功能是一大亮點。
結束語:回到我們開篇時提到的問題:“日系車企會因為近年來發生的造假事件而從此一蹶不振嗎?”從短期利益點看,牽涉其中的日系車企確實遭受到了很大打擊,特別是從經濟層面,最好的例子就是大眾的排放門,先期賠償美國的資金就高達147.33億美元。另外,管理層的動蕩對于任何一家成熟的車企來說也有著負面的影響。
從長期利益點來看,即便有著出現了很大的阻力,但日系眾車企還是信心滿滿,用不同的方式展望著各自光明的遠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相信日本從國家層面也不會讓任何一家具有技術儲備,有發展前景的車企流離失所。所以,在痛定思痛之后,日系車企會以全新的態度和視角打造他們理解的汽車工業,反擊即將來襲... ...(圖/文 汽車之家 曹雷)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