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底盤解析] 很多人說奔馳G級這次真的變了,無論外觀、內飾的造型還是底盤設計,它的硬派氣質變得不再那么純粹了。確實,萌萌噠的圓形日間行車燈,看起來像是給一位硬漢涂上了眼妝,戴上了美瞳;車內的12.3英寸的“iPhone 50”大屏幕也很難讓人尋找到機械儀表盤里的那份機械情懷。不過,關于底盤變得不純粹了這一點,我還是持保留意見,全新奔馳G級的下面到底動了什么樣的手術?我們看完再說。
——鋼鋁混合的車身結構
其實從整體的比例和造型來看,全新奔馳G級的變化并不算大,依然繼承了前輩們方方正正的身材。新車的尺寸變大了,車長增加了53mm,車寬增加了121mm,車內空間也就拓展了不少。不過從外表來看,這些變化放到G級上似乎很多人還是難以一眼就能察覺到。
全新G級在車身結構中雖然加入鋁合金材質來減重,但在車身剛度上一點沒縮水,反而車身的扭轉剛度從原先的6537N·m/deg加強到了如今的10162N·m/deg,所以說大家不必擔心在極限越野時車身的剛度不夠。
—— 前懸架結構帶來了爭議
下面來聊聊全新G級在底盤方面最重要的變化——前懸架從整體橋變為了雙叉臂結構!“前后整體橋+3把差速鎖”早已經成為了奔馳G級的符號或者標簽,強悍的四肢和肌肉給人足夠的信心去野地里豁,而新一代車型的前、中、后3把差速鎖還在,但前懸架結構卻變成了雙叉臂。奔馳為何要做出如此大的變化呢?
從某些位置的剛度來看,雙叉臂結構并不比整體橋要差,例如下叉臂的兩個鉸接點與車架(俗稱“大梁”)連接,對車架前部分框架結構也有一定的加強作用。整體從全懸架設計來看,這也許正體現了奔馳對G級的重新理解——它不再是一味追求硬派越野的大家伙,在平日里它還能照顧到豪華車主們通勤時的駕駛需求。說白了,向外人展現自己品味和身份(裝X)的時刻,肯定更多還是在日常使用中。
——后懸架遵循傳統
相比前懸架,全新G級后懸架的變化就不算大了,因為它依舊保持了原來的整體橋式結構。彈簧與減振器采用了分離式布置,為了保證整車的越野性能,減振器支持壓縮82mm、回彈142mm的行程范圍。
——總結
總之,對于普通的車主來說,全新G級的底盤功底足以應付一般的越野路況了,但相信未來的專業級玩家還會進一步改裝,例如提升底盤高度、加裝更全面的護板、換裝更強悍的越野輪胎等等。從全新G級的身上,我們能看出奔馳對這一車型定位的重新理解——對越野性能的訴求沒變,它依然有著強悍的通過性、四驅能力;重要的是,其底盤結構的設定開始注重了日常駕駛的需求,前懸架的改變,理論上會讓G級的舒適性、操穩性都會相應提升。另外,未來的奔馳G級還保留著一些懸念,因為現款的G級已經分出了兩個岔路,除了普通版本外,還有G 350 d Professional這種更野性的版本存在。未來Professional版本的G級是否在底盤結構上有所不同呢?我們無從知曉。最后還是那句話,實際的行駛表現如何,請期待我們后續試駕后的結論。(圖/文 汽車之家 夏志猛 攝 北美車展前方報道團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