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今天,在眾多消費者心中埃隆·馬斯克與史蒂文·喬布斯都擁有教父一樣的地位。雖然所處領域不同,但他們通過出色的工業設計,出眾的營銷手段,將一款款并不是他們獨創的產品推向市場并獲得巨大成功。今天,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中國,在新能源車領域還處于彎道超車的狀態,但是你知道嗎?20多年前,我們曾有領先世界的機會,這是一名浙商從千萬富翁到千萬負翁的故事。
浙江是一個不缺少傳奇商人的地方,在汽車工業的發展上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浙商博物館就收藏著各個行業值得紀念的老物件,其中就有吉利、眾泰等多家知名企業捐贈的汽車,相比之下展廳內的一個紅色車身顯得有些寒酸,但這輛“破車”卻是每位浙商最愛拍照留念的物品。這是因為那個紅色車身中蘊含著一段不僅是當地人,更是每個中國人都值得驕傲的歷史。
● 八十年代的千萬富翁
故事還要從1978年說起,當年文革剛剛結束,一名知青揣著在此前掙得的7萬元人民幣擠上了返城的火車;氐城市后,他毅然摔碎剛分配不久的公務員鐵飯碗,建起包裝材料廠、塑料廠、微機儀器廠,并且在他的努力下,這些工廠都創造了驚人的效益,當20世紀80年代,人們覺得萬元戶是財富代名詞時,他卻已經擁有千萬資產,他就是葉文貴。
1988年中國的汽車工業還相對薄弱,葉文貴看到路上跑著的車都是外國品牌,毅然決定自己造車,創立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品牌。更超前的是他還想到,燃油車對環境有污染,因此立志開發新能源車,他就這樣踏上了造車路。
●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造車并不是一項簡簡單單的工作,雖然葉文貴擁有著一般人沒有的聰明頭腦,幾個月時間內他就讀通了當時所有的汽車電機,機械方面的書籍,但只有初中學歷讓他深感只靠自己是無法生產、制造出一臺汽車,更別提是心中一直期盼的新能源車了,既然一個人無法完成夢想,那就找人合伙搭幫。
但是在當時的金鄉鎮,要想招到眾多高學歷研發人才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為此,葉文貴想出了“星期六工程師”這個辦法,具體而言就是聘請省內外的航天、造船、機械加工專家,利用雙休日,到金鄉鎮與他共同研發電動轎車。如果說機械結構開發的問題還能考聘請專家解決,那么外形設計這個當時我國汽車工業均處空白狀態的問題怎么解決呢?
人才僅僅是困難之一,新的問題又來到了葉文貴的面前。汽車的制造需要各個行業共同的配合,而當時,國內幾乎找不到成熟的零部件供應商,更別提能夠尋覓一家符合老葉需求的公司了。
既然沒人能夠滿足需求,那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從小受到革命思想教育的老葉開始著手自己完成零部件開發與制造。就這樣大到車身結構、小到蓄電池,只要需要,只要市場上買不到合適的產品,老葉都設立工廠自行加工。
● 零號樣車
堅持和執著讓老葉等到了夢想落地的一刻,1989年2月的一個傍晚,一輛沒有尾氣排放的車輛緩慢行駛在通往溫州最高峰的山路上,開車測試的老葉淚流滿面。
男兒有淚不輕彈,老葉明白,僅僅制造一臺在晚上偷偷上路,不知何時趴窩的車沒有意義,他的目標是量產車,是一臺可以讓周圍人買到的產品。既然是產品,就要有名字,也許是心情復雜,或許是文化積淀不足,因此他只得為這臺小家伙起了個簡單的名字“零號”。
盡管已經投入了不少經費,但零號仍舊十分簡陋,車身并非沖壓制造,而是人工手敲,裝上動力電池,電機,控制器,加上四個車輪以及方向盤,零號樣車就這樣誕生了。當然,這樣制造條件下的產品是絕談不上豪華與科技的,但隱藏其中的是續航里程200公里以及8小時充滿電的技術實力,這在當時世界車壇也屬于一線水平,再丑也是自己的孩子,零號的落地總歸還是讓老葉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 量產之難,難于上青天
葉文貴并沒有被樣車落地的喜悅沖昏頭腦,他清醒的意識到自己的樣車與能夠銷售的量產車還有天壤之別,多年經商經驗也讓他明白買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現有設備遠遠無法滿足這些需求。此外,電動車最關鍵的電池組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樣車落地后不久,葉文貴便帶著工程師去美國進行考察,考察后他發現,電池壽命短、續航能力差、電動車充電配套設施不完善等等問題如果不加以解決,那么勢必會影響純電動車普及,因此,他再次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既然純電發展困難,那就讓內燃機和電池共同工作,成為車輛的動力源。1990年,他便向全廠員工宣布要發展混合動力車型,隨后他投入到去清華、復旦、同濟等眾多高校聘請專家以及購買土地,搭建廠房的工作中。
為了給混合動力車提供專屬的內燃機和動力電池,研發團隊決定自己開發生產相關部件,經過一年的研發,自行研制的雙缸水冷汽油發動機和電池完美配合。技術有了,要想真正走向量產,剩下的就是價格,實驗室中再完美的黑科技,價格高昂也會落得無人問津,最終失敗的下場。
對于量產車而言,售價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為了降低售價,老葉盡量自行生產零配件,這樣就會避免遭受供應商控制價格的煩惱。即便當時博世、大陸這樣的零配件供應商進入了中國市場,就老葉當時的產量來看,他們之間的合作估計也不會非常順利。但即便如此,葉豐Ⅱ號還是不便宜,80年代末,90年代初,對于月工資不到百元的中國普通百姓而言, 五萬元的售價簡直是天價。加之當時沒有充電站,也沒有相應的售后服務設施,因此這臺車仍未給老葉帶來經濟效益。
盡管沒有量產,但是這臺在今天看來作坊里誕生的產品還是得到了認可,老葉很快從相關部門領導手中拿到了國家級新產品證書,甚至被評為建國四十年來,溫州的第一重大科研成果,老葉的產品再次證明了自己。
● 從千萬富翁到千萬負翁
不過事情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順利,就在車輛受到一致好評的同時,現實擊碎了老葉的夢想,其最主要原因還在于資金,常人很難想象曾經的千萬富翁會囊中羞澀。但是造車并非一次性投資,幾年來不斷研發新產品讓老葉將其他工廠掙得的利潤全部投入其中。但是,幾千萬的資金仍舊無法支持老葉繼續圓夢,如果想繼續生產那必須要更多資金。
就在葉文貴為資金發愁,到處籌錢的時候,機會降臨到了他的身上,深圳一家公司,看中了葉豐牌汽車這個項目,希望雙方展開合作,并計劃投入五千萬的先期運作資金。此時的葉文貴的確非常需要這筆錢,以用來進一步提高混合動力車型的性能,開始葉豐Ⅲ的研發并進行批量生產。
意外總是在不經意間發生,就在雙方打算進一步合作時,對方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必須將此項目設為深圳和溫州共同開發的成果,但當時的溫州政府表示,這是溫州市40年來最大的科技項目,不能輕易的賣給別人,最終雙方合作只能以失敗告終。
但葉文貴并沒有就此放棄,依舊到處籌備資金,完成葉豐Ⅲ的量產,1993年,他的造車事跡被美國電動車專家羅耶•凱勒發現,并慕名而來與他交流,當看到葉豐牌汽車時,凱勒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向葉文貴提出了合作請求。
凱勒提出,葉文貴負責整車生產,美國人負責技術研發以及資金支持,就在雙方進行進一步洽談時,意外再次降臨。在涉及到車子掛什么車標時,雙方陷入了僵局,葉文貴堅決表示要掛”葉豐牌“商標,但凱勒表示,如果掛”葉豐牌“商標那車輛將無法進入美國市場,所以必須懸掛美國人的商標。就在此事上雙方發生了非常嚴重的爭執,最終葉文貴依舊堅持自己原則,雙方合作談判結束,羅伊•凱勒滿懷遺憾的離開了金鄉,葉文貴得投資的機會也就此失去,更讓人沒想到的是,這竟然是葉文貴最后一次獲得投資的機會。
沒有資金做后盾,再大的能力也只是空想,1994年,老葉為了實現夢想花光全部積蓄但仍舊無力回天,他只能變賣其他工廠、房產,曾經的千萬富翁轉瞬間變為了千萬負翁。1年后,盡管老葉使出渾身解數,但資金缺口仍舊難以填補,葉豐汽車制造廠以破產告終。曾經耗資超過千萬的試制車最終成為放在廠房中無人問津的廢鐵。曾經被媒體爭相報道的老葉也如同逐漸生銹的試制車一樣,被世人慢慢遺忘。
2017年3月13日,曾經的浙江首富,葉文貴因病離開人世……
● 總結
對今天中國品牌的領軍人物而言,葉文貴稱得上是先驅,在80年代初那樣一個特殊的環境下,葉文貴這個返鄉知青決定造車,這已屬那個年代具有長遠眼光的人才,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目標是造百姓買得起的新能源車,但想在汽車領域取得成功不僅僅需要眼光、魄力,更需要多領域,跨部門的協同發展。
在相關零部件供應商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年代,各種陰差陽錯的意外加上倔強的性格,讓這個曾經創造令人驚嘆奇跡的老葉拼盡全力,卻以失敗告終,這多少令人唏噓。或許從商業角度上看,葉文貴的造車之路用失敗形容毫無爭議,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講,為了夢想拼搏、努力的老葉是個雖敗猶榮,值得每個中國人驕傲的夢想家(圖/文 汽車之家 劉立偉)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