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技術設計 技術講堂 正文

低配版用扭轉梁!解讀全新奔馳A級底盤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汽車之家 底盤解析] 8年前,同樣是在日內瓦車展上,奔馳發布了現款A級(第三代),我們把它在當時的蛻變稱之為“丑小鴨變天鵝”,一下子改變了它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從此奔馳A級逐漸演變成了“小鋼炮”的代名詞。這一屆日內瓦車展,全新一代A級(第四代)終于來了。當我們俯下身來,竟發現它有兩種后懸架版本!這又意味著什么呢?

汽車之家

——它是一臺“膨脹”了的小鋼炮!

  全新一代奔馳A級的代號為W177,屬于A-Class的第四代產品。相比現款車型,它的外觀采用了奔馳最新的家族化設計。小鋼炮的顏值變化先不做討論,今天我們在日內瓦車展上看到它的底盤后,發現很有必要來聊一聊!

奔馳(進口) 奔馳A級 2018款 基本型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如今的汽車都在一點點地變大,這不只是外資品牌進入國內市場后的“加長策略”,車型換代本身就在逐漸“膨脹”,舉兩個典型的例子:現款寶馬3系(進口短軸版)比1975年初代3系增長了295mm,寬了201mm,高了80mm;第七代高爾夫比初代高爾夫更是長了半米多。全新一代奔馳A級相比現款也“膨脹”了!底盤方面,軸距增長了30mm。

奔馳(進口) 奔馳A級 2018款 基本型

  車身長度的增加并沒有讓奔馳A級的接近角、離去角通過角改變太多,最小離地間隙由93mm增加到了104mm?偟膩碚f,“膨脹”了的小鋼炮在底盤通過性方面,基本保持了相似的水平。

——前懸架變化不大

  全新一代奔馳A級的前懸架保持了與前輩一樣的麥弗遜式結構。雖然這種結構很普遍,但奔馳還是展現了豪華品牌的優勢,例如控制臂、轉向節和轉向拉桿都選用了成本相對更高一些的鋁合金材質。

奔馳(進口) 奔馳A級 2018款 基本型

奔馳(進口) 奔馳A級 2018款 基本型

——后懸架回歸非獨立形式?

  這款新車的底盤亮點在于后懸架,它有著獨立和非獨立兩種懸架選擇。我們知道現款奔馳A級的后懸架是多連桿式獨立形式,但為什么稱“回歸非獨立懸架”呢?沒錯,在奔馳A級的歷史上,非獨立后懸架并不是第一次出現。往前倒一倒,第二代奔馳A級(W169)的后懸架就是非獨立形式。

  第二代A級的非獨立懸架為單鉸接點弧形車橋+瓦特連桿的結構組合,這算是比較“奇葩”的設計了。它與目前常見的扭轉梁式結構有很大區別,雖然中間的弧形橫梁承受著扭轉力,但由于鉸接點只有一個,所以抗側傾的能力理論上不如扭轉梁結構。為了改善側傾控制能力,它不僅加入了防傾桿,還設置了瓦特連桿。

汽車之家

汽車之家

奔馳(進口) 奔馳A級 2018款 A 180d

奔馳(進口) 奔馳A級 2018款 基本型

  各位不要擔心!奔馳不會剝奪我們選擇獨立懸架的權利,全新一代A級同樣有著現款A級上的多連桿式后懸架(扭轉梁式非獨立后懸架只是出現在低配版本上)。

奔馳(進口) 奔馳A級 2018款 A 180d

——非AMG也能配四驅了!

  全新一代A級的后副車架有著拱形的主體結構,這正是為四驅系統的后差速器、多片離合器限滑差速器而預留了空間。最大的福利在于,未來我們想要一款四驅的A級,并不一定要選AMG A 45了,普通版A級也提供四驅系統!

奔馳(進口) 奔馳A級 2018款 基本型

  甚至,CDC減振器也會出現在新一代A級上,奔馳基于此技術整合出了一套主動懸架控制系統。車輛能夠根據當前的行駛路況,來自動控制液壓減振器的阻尼系數,以讓車輛獲得更好的舒適性和操穩性。因此,總的來說這一代奔馳A級的懸架和底盤配置是比較豐富的,這勢必能把A級的售價區間拉大,以滿足不同需求的消費人群。

——護板細節很到位!

奔馳(進口) 奔馳A級 2018款 A 180d

  樹脂護板不僅能讓車底更平整,而且能夠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避免路面飛起來的石子直接觸碰到車底。需要注意的是,拍攝車輛為車展的展車,實際量產后在這些細節方面可能會有所變化。

總結:

  現階段對于奔馳A級的底盤結構,或許奔馳工程師們也沒有太多革命性的想法了,懸架結構無非就是那么幾種主流方案。但這并不妨礙它們把A級打造的更有吸引力,2種后懸架形式能夠讓我們有更多選擇。理論上來說,多連桿獨立懸架能夠有更高的調校潛質,它可以更舒適,也可以獲得更好的操穩性,如果后期選擇改裝時,把它調校成一款駕駛性能更優秀的小鋼炮似乎沒有什么太大問題。但如果您只是普通代步,扭轉梁非獨立懸架版本基本上能完全滿足需求,而且售價也會更低。另外,四驅系統也是這次換代的亮點,想要四驅的A級不需要買AMG了。(文/圖 汽車之家 夏志猛)

低配版用扭轉梁!解讀全新奔馳A級底盤 汽車之家
查看同類文章:
底盤解析
更多精彩內容:
發動機技術
中國zhi造
設計師訪談
文章標簽: 底盤解析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 奔馳A級(進口) 2019款 A 200 時尚型 閱讀測試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時) 剎車(100-0公里/小時) 油耗(100公里)
    7.68 40.53 6.20
    測試文章:我的名字里沒有“L” 測兩廂奔馳A 200
    評測編輯-:

    A 200的1.3T發動機看著排量不大,但是實際體驗下來動力表現還是挺不錯的。如果是女性用車的話,我認為完全夠用。

    評測編輯-:

    A 200短小精干, 這種兩廂車會更受女生們歡迎。動力和空間適合我自己開,油耗也不高,市區停車很方便。

    評測編輯-謝玥:

    A 200沒有運動套件,這一點其實有點不太能接受。普通版本的外觀確實太普通了,沒什么特點。相比之下,還是MINI開起來更運動,更有意思。

  • 奔馳A級(進口) 2013款 A 260 運動型 閱讀測試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時) 剎車(100-0公里/小時) 油耗(100公里)
    6.92 39.89 9.30
    測試文章:講究的是平衡 奔馳A260 運動型性能測試
    評測編輯-張郁達:

    A260 運動型并不是一臺注重性能的車,一身AMG風格套件加輪圈才是它取悅消費者的關鍵所在,它綜合性能比較均衡,各項成績均在優秀范圍之內。所以如果你是個外貌協會會員,那么它一定很符合你的口味。

    評測編輯-胡正暘:

    測試完成后,之前的很多臆測都被推翻,事實證明這款車遠不是看上去的那般“生猛”,有個十分好看的外觀,開起來舒舒服服,這就是奔馳A260。

    評測編輯-時睦華:

    說實話,A260真挺讓人失望的。油門和變速箱的調校有點奇怪,給人感覺“傻快”,但它的性能又沒達到預期。這輛車吸引人的地方,應該是那些看起來像是改裝過一樣的細節設計。掏錢包之前,請確定你知道自己的錢主要是用來買外觀的。

  • 奔馳A級(進口) 2013款 A 200 都市型 閱讀測試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時) 剎車(100-0公里/小時) 油耗(100公里)
    8.68 37.95 7.72
    測試文章:千呼萬喚始出來 奔馳新A級性能測試
    評測編輯-梁。

    新一代的奔馳A級很招人喜歡,外形設計很驚艷,內飾設計很運動,它絕對是一款為年輕人打造的產品,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動力性能沒有我們預想中那么好。

    評測編輯-胡正暘:

    新一代A級終于有了精品小車的味道,A200自用足夠,要想再來點動力,可以考慮2.0T的A260。

    評測編輯-羅浩:

    奔馳A可以算是奔馳家族里目前最年輕化的一款車了,開起來的感覺也跟其他奔馳不太一樣,很輕快,充滿活力,總而言之我個人很喜歡這款車,如果駕駛感受能再運動化一些就完美了。

  • 奔馳A級(進口) 2011款 A 180 閱讀測試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時) 剎車(100-0公里/小時) 油耗(100公里)
    11.16 38.60 11.60
    測試文章:專為城市生活打造 測試體驗奔馳A180
    評測編輯-孟慶嘉:

    奔馳A180是一款偏向女性駕駛的車,它車身小巧靈活,駕駛簡單舒適,空間也足夠使,再加上它有一個年輕并且十分休閑的外貌,怎么看都覺得它是有錢人第二輛車的選擇之一,相比其他高端品牌的小車,奔馳A 180更具實用性,配置方面 也挺好,換句話說,它的競爭對手很少很少。

    評測編輯-梁。

    從某種意義上說,奔馳A級已經失去了一些奔馳品牌傳統的元素,沒有了豪華尊貴的商務氣質,沒有了后輪驅動等等,我們今天看到的是一款生活化的時尚小車,不過畢竟車頭掛的還是三叉星的標志,即使價格要遠遠高于同級別車型,但也仍然會有不少的擁護者。不過有一點,就是這個CVT變速箱搭配1.7L自然吸氣發動機的油耗還是有點高。

    評測編輯-羅浩:

    對于A180,我們只想知道它到底是不是一輛“真正的奔馳”,對此我實在不好下結論,就我有限的駕駛經歷來看,我只能說,開起來挺舒服的,動力也還可以,到此為止。

最新文章
加載中

奔馳A級(進口) 2018款 海外 基本型

指導價:暫無報價
級別:緊湊型車
發動機:0T 0
變速箱:暫無信息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