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科技] 誰掌握了用戶的數據,誰就能掌控未來,“BAT”(即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之后簡稱BAT)便是如今互聯網界的三座“航空母艦”,他們有著最強大的用戶數據,足以支撐他們將觸角伸向各個領域。在汽車圈里,如今BAT搞的事情也越來越大。這不,新一波動作又來了!
——“一家玩互聯網的憑什么進軍汽車圈?”
多年前,汽車與互聯網是完全沾不到邊的兩個領域,馬云、馬化騰和李彥宏甚至可能都沒敢想象,如今他們已經開始涉足汽車,或者成為了車企合作的“掌上明珠”。他們如何將汽車與互聯網聯系在一起的呢?
當然,地圖僅僅是BAT殺入汽車圈其中的一個武器,更強大的還是三家對用戶數據的掌握。如今汽車不再是單單從A點到B點的一個工具,它更加融入了人們的生活,汽車能告訴你今天的天氣、空氣質量指數,會告訴你附近有什么好吃的、有哪些電影院等等,BAT對人機交互系統、車聯網早已布局,百度CarLife、阿里巴巴與上汽合作的斑馬系統、騰訊最新的AI in Car系統。基于汽車對用戶功能的拓展,BAT便有了千萬種理由來殺入汽車圈了。
——百度:早布局早收獲
BAT開始踏入汽車圈的方式是不同的,當然這也與各自的強項不同有關。百度更像是當年的谷歌,一開始就看準了自動駕駛的前景。在2013年便開始了無人駕駛領域的布局,2015年正式成立了自動駕駛事業部,最近Apollo2.5又更新了出來。
這給很多面對自動駕駛懵懂未知的汽車企業帶來了福利,相當于從天而降的一座高樓大廈的骨架,只需要自己進行粗裝修、精裝修,就能讓自己在未來有了安身立命的底氣。
合作伙伴免費獲得了百度的自動駕駛軟件框架,讓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落地,反過來,這些產品的數據和經驗也幫助了百度不斷地更新優化Apollo系統平臺,雙方都是彼此的推進器。
Apollo2.5雖然沒有給我們太過多的驚喜,但更低成本、更多場景、更全車型等方面的優化成果,也足以證明100天以來,從2.0到2.5版本進化的百度速度。相信這也會給更多車企和供應商的加入帶來積極影響。但百度Apollo未來能否形成不可逾越的平臺壁壘,走著瞧吧!
——阿里巴巴:布局自動駕駛!晚來的高基調
這個月中旬,“阿里爸爸”終于在百度、騰訊之后,也加入到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爭奪戰中,并且一進入就是高基調,他們直接將研發技術的路線定為Level 4級自動駕駛,即行駛由機器主導,在絕大多數場景下都不需要人干預。據悉,阿里團隊已有車輛進行了常態化路測,并具備了在開放路段測試的能力。
【科普小知識:什么是Level 4級自動駕駛?】
如今特斯拉、沃爾沃、寶馬等車企都推出了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雖然它們之間可能有一些功能上的差距,但基本上也只能算為Level 2級別;而實現更高的Level 3級別的車企目前只有奧迪。那么為什么阿里巴巴將研發基調定得如此之高?這還要從4年前說起。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曼哈頓華爾街11號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并且創下美國歷史上融資規模最大的IPO記錄。不過您不知道的是,在紐約的上市活動結束之后,阿里巴巴緊接著就在硅谷宣布成立一個新的部門:iDST(數據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iDST是做什么的呢?要知道,在你女友每天瘋狂“剁手”的同時,也會給阿里提供海量的購物和支付數據,這些數據都是圍繞“錢”產生,價值遠高于其他數據,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大數據,iDST的主要職責就是要研究這些數據科技,為什么要研究數據?讓這些數據發揮價值。這其中,對大數據算法的優化就是iDST研究的重中之重。
現在,每天大概有2億人會登陸手機淘寶,在淘寶上則由大約10億種類商品,要實時匹配給用戶他感興趣的商品內容,從當下用戶搜的一個詞或點擊的一個詞,匹配實時的內容,幫助用戶決策,這都是需要非常非常高的運算技術來解決。
當然,上面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一下阿里對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研發的重視和成果。然后,我們還是回到“自動駕駛”這個方向來。
在今年年初,已經有所成果的阿里iDST部門,突然出現在了國際最大的自動駕駛計算機視覺算法集KITTI道路場景分割排行榜上。榜單顯示,iDST獲得三項任務第一,包括:UU_ROAD(鄉村車道)與UMM_ROAD(多車道)兩項特定場景任務,及整體場景的綜合評測任務URBAN_ROAD(城市車道)。
打個比喻來說,就相當于阿里用自己的“計算機(算法平臺)”在“魯大師(KITTI)”上面跑了個分,結果全世界最快。時隔三個月后,阿里突然確認布局自動駕駛,該技術由AI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率領研究,并在短期內取得了快速進展,也就是我們開頭說的事情。
這其中,阿里iDST部門的技術研發已經具備了這樣的實力,那么進入也就是“捎帶手”的事情。此外,騰訊和百度的布局也對阿里的進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對于這種“土豪公司”來說,有時候戰略布局的做出,僅僅是出于“對手有,我也要有”或者“不能只讓對手得到”這種原因(玩笑)。雖然,阿里在這周才宣布布局自動駕駛,但其實他們在汽車領域已經深耕很久,并且手中已經握有多張好牌:
第一張牌:車載智能操作系統
在2016年,上汽集團就與阿里巴巴合作開發了智能網聯汽車,搭載智能操作系統的互聯網汽車榮威RX5正式亮相,目前已經有數十萬輛搭載AliOS的互聯網汽車跑在路上。而智能駕駛操作系統,是實現汽車智能化、實現智能駕駛的基礎。
第二張牌:高精度地圖
2014年,高德地圖被阿里收購。同年,高德開始了高精地圖的研發,當年11月,這家公司拿下了亞太地區第一個,也是全球第二個高精地圖商業化訂單。2018年1月16日,高德獲得來自凱迪拉克的高精地圖訂單,為凱迪拉克高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超級巡航”(Super Cruise)提供高精度地圖。要想實現L4及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高精地圖提供的全方位信息至關重要。
當然,高德開放高精度地圖有點像百度開放自動駕駛平臺,為了商業化和盈利,高德肯定不會毫無保留的開放所采集的全部高精度地圖信息。拿出的一些小福利基本只能滿足開發測試,就像愛奇藝、優酷等視頻客戶端給你幾分鐘的免費試看內容,如果想要真正獲得開放道路的自動駕駛高精度地圖,“對不起,帥哥美女辦個會員唄?”
第三張牌:精準位置服務
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發起成立的千尋位置,是全球領先的精準位置服務公司,提供高達動態厘米級和靜態毫米級的定位能力,是IoT時代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高精度位置服務與高精度地圖一樣,都是自動駕駛的基礎技術能力。
第四張牌:阿里巴巴城市大腦
2017年,阿里巴巴的城市大腦1.0正式發布,并在已實施領域所取得的一些成果:接管杭州128個信號燈路口,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時間節省4.6分鐘;在主城區,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500次以上,準確率達92%;在蕭山,120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
阿里雖然現在才公布進入自動駕駛領域,但其實他們已經在這里深耕許久,“馬爸爸”對云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的看中,讓阿里在基礎科學研究上有著非常豐厚的成果,宣布進入其實只是形式上的事情。
——騰訊:既布局自動駕駛之后,又壯大了車輛網平臺!
在既去年宣布自動駕駛戰略之后,國內互聯網三巨頭BAT之一,騰訊最近在汽車領域又鬧出了點新聞:4月12日,騰訊與長安簽署智能網聯汽車合資合作協議;三天后,騰訊公司又和另一家國企巨頭一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展開全方位戰略合作。
雖然協議的內容有一些差異,但總體來說,騰訊與這兩家國企巨頭的合作都是針對車聯網、大數據云等方面提供智能網聯汽車,說白了就是車企負責造車,騰訊負責將他們生產的產品武裝的更加智能、便利。
阿里旗下雖然有著斑馬系統,可是這套系統并非阿里獨自完成,而是與合作伙伴上汽集團共同開發,所以礙于車企中的競爭關系,斑馬系統的鋪展面積勢必會受到影響。相比斑馬系統的開放性,騰訊的“AI in Car”更加open,各個廠商都可以依靠購買或定制,來擁有他們自己的車聯網系統,相信這是騰訊未來能夠獲得更多廠商青睞的優勢!
- 面對自動駕駛,車企們是否只能等待收割?
相比BAT這些互聯網公司,隨著汽車企業沒有網絡數據的優勢,但他們對自動駕駛技術的嗅覺并不一定差,因為他們是真正將數萬個零部件組成汽車的一環,他們才最懂汽車。當汽車發展到一定階段,未來自動駕駛汽車勢必會形成氣候。如何應對?他們不慌不忙,早有準備。
傳統車企更愿意借助供應商的力量,來加速自動駕駛研發的腳步,如今基于自動駕駛芯片廠商而形成了多個陣營,例如以英特爾為首的陣營和以英偉達為首的陣營。直接對接車企的一級供應商如博世、大陸、德爾福等來打包這些技術方案,幫助車企們來推進自動駕駛。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前景越發光明,車企也越來越重視,開始專門建立自動駕駛的事業部門,加大投入。這不,前幾天寶馬單獨建立的自動駕駛研發中心正式投入運營了。
在百度的Apollo平臺合作伙伴的名單中,我們看到了不止一家的初創公司(如蔚來、車和家等)和自動駕駛發展較晚的中國品牌車企(如北汽、長城、一汽等)。自動駕駛系統是一個耗資巨大的項目,而且除了對資金投入要求較多外,人力物力的消耗也很大,因此對于一家自動駕駛研發實力、技術儲備有限的汽車公司而言,加入一個成熟且開放的平臺,確實是一件省時省錢的好事。
在車聯網方面,相比傳統車企,初創公司們似乎相信自己更了解用戶,能夠達到更好的用戶體驗,所以有相當一部分獨立開發來打造車聯網系統。不過,未來如果BAT的車輛網平臺發展的足夠成熟,這些初創公司是否會加入大平臺的懷抱呢?可能性也是有的。
總結:
在大數據當道的今天,誰掌握著數據,誰就能擁有話語權。百度依靠搜索引擎掌握著信息型數據;阿里巴巴依靠淘寶和天貓,掌握著交易型數據,而騰訊則依靠QQ和微信,掌握著關系型數據。另外,目前三家也都有著地圖數據。未來誰的數據能夠更好的轉化成自動駕駛領域的“玉石”?誰將收割全場?或許都有可能,你覺得是誰呢?(文/圖 汽車之家 夏志猛 楊鵬 郭楓 苗帥)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