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底盤解析] 本屆北京國際車展的奔馳展臺上,除了特別扎眼的新款大G和火紅的邁巴赫概念車,被圍觀最嚴重的就是身材小巧的奔馳A級了,接地氣!飽受爭議的大燈設計、漂亮的內飾和提神的車尾是這款車的幾個關鍵詞,我們之前已經出了實拍文章,而本文是替大家趴下看看底盤的樣子。
前懸架——合情合理的雙球節
對于這種身材緊湊的車來說,除非極為追求運行特性的產品,前懸架結構大多數都是麥弗遜的,A級也不例外,不過從材料上來看還是有說頭的,下控制臂、轉向節、轉向拉桿等各種桿都用的是鋁合金材料,和海外版車型保持一致,車小但材料不縮水這也是豪華品牌應有的態度。
前懸架從結構和材料都挑不出什么毛病,不過我注意到一個細節,就是海外版的A級車型在傳動半軸上附有吸振器,作用是削減半軸在轉動時產生的共振,而國產車型沒有,我猜測這種“簡配”可能和用車環境不無關系,國內最高限速120km/h,原產地德國部分高速無限速,我們都知道軸如果有不穩定共振,轉速越快則越明顯(不理解的可以找一個有年頭的后驅小面跑到100km/h以上感受一下),海外版A級半軸上的吸振器可能是為了抑制車速200km/h級別的共振?我猜有可能吧……我又習慣性替大家翻看了國產A3和國產1系的此部位圖片,也都沒有,硬件上不吃虧。
后懸架——低配扭力梁/高配多連桿
之前報道的消息已經提到過,國產奔馳A級車型提供兩種排量,1.4T和2.0T,而兩個排量除了動力不同,也是后懸架結構的分水嶺。
對于2.0T車型的多連桿后懸架來說,沒什么毛病,部分控制臂是鋁合金材質,駕駛感受暫時無法評價,但從下控制臂上包裹的較為全面的樹脂護板看,新A級還是對于底盤空氣動力性能的優化還是很用心的,并且沿用到國產版車型中。
1.4T的扭力梁后懸架是很常規的結構,特性不需要太多評價,而且對于豪華品牌來說這樣的配置確實讓人心里別扭,最后還是看價格,如果這些省下的成本能真正落到消費者頭上,也算是對性價比的一點貢獻。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鋼制的扭力梁下面,依然有較為全面的樹脂材料的包裹,算是不完美中的加分項。
簡評:
對于未來的A級車主來說,當A3和1系車主議論你車的大燈時,你記得跟他們說:“我前面的連桿是全鋁的”,這是你和開其它同級別車車主Battle的小資本之一,當然在你向車尾走的時候腦子里一定過一下你車的排量,如果是1.4T車型就別往后面去了。不過我真的不確定,以后年輕消費者是不是還真的關注汽車底盤上面這些個參數。(文/汽車之家 汪淼 圖/汽車之家前方報道團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