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鮮技術解讀] 作為一位專注技術方面的編輯,來到北京車展的關注點一定會放在各大廠商的新技術上,諸如發動機、底盤、新能源和智能駕駛等方面都是我的“狩獵目標”。那么本次在我們中國品牌的展臺上,就有這么一套底盤構架受到了我的關注,它究竟是靠什么吸引到了我?讓我們一探究竟。
○ 視頻:廣汽傳祺全新平臺構架簡析(現場聲音嘈雜,望諒解)
想要了解一套底盤構架,我們就要從它的“能力”和,也就是兼容技術與結構方面來說。目前來看,這套底盤構架仍處于開發階段,我們本次車展上見到的展品也并非是最終樣式,但通過與工程師的溝通我們了解到,這套底盤構架意旨在做一項技術儲備,當廣汽傳祺品牌準備開發較為高端的中大型車的時候,它就會派上用場。
○ 動力總成:新能源動力總成還在匹配當中
單從本次展示出來的這套底盤構架來看,它搭載了一套橫置四缸直噴發動機的動力總成。雖然看上去與現在的新能源大潮有些“格格不入”,但事實上,這次展示的動力系統方面并非是最終方案。
也就是說,這一平臺構架的“完全體”將會支持混合動力系統,但具體形式仍舊是未知數,工程師只是提到了混動系統仍在調整匹配階段。至于說未來能否支持純電動系統,我們還沒有得到官方答案。
橫置發動機平臺,前懸架用的是雙叉臂結構?沒錯,確實是雙叉臂,并且經過核實這套結構將會沿用到未來量產車上。一套更加占用橫向空間的懸架結構,再配合一套橫置動力總成,這樣的做法本來就很罕見,那么他們是出于什么原因做出這樣的結構設計呢?
我想有些朋友可能會說了,早先廣汽傳祺所采用的阿爾法·羅密歐166底盤不也是橫置平臺前雙叉臂形式么?它們之間會不會有一些交集呢?答案是完全沒有。阿爾法·羅密歐166上的雙叉臂前懸架其實非常特別,它的上控制臂采用了一根鑄鋁三角臂,并不會穿過前彈簧支柱,而廣汽全新的平臺構架則是傳統的叉臂形式。
從懸架結構上來看,這套平臺構架的看點還是很有亮點的,前雙叉臂+后輪轉向+空氣懸架這三點一同加持,可以說在目前量產的中國品牌當中算得上是絕無僅有的,應對未來的中高端市場我想也是有一定底氣了。
○ 可兼容技術:線控剎車
在其它技術方面,值得去說的有線控剎車和疑似48V電源系統加持。前者是因為在展示構架上已經有了相對應的剎車系統結構,而后者主要是通過一些技術特點初步判斷而來。
較傳統真空助力剎車而言,線控剎車可以通過程序的調節,實現在不同工況與不同駕駛模式下的不同剎車狀態,其剎車理論介入速度也可以做到比傳統剎車更快,并且不會因為海拔氣壓變化而影響剎車效能。目前來說,線傳剎車系統已經在豐田普拉多、阿爾法·羅密歐Giulia和本田CR-V等車上配備,未來將會一步步取代傳統剎車系統。說回這一平臺,我們了解到廣汽目前的線控剎車系統供應商來自于博世,那么這套線控剎車其實就是博世的iBooster,與本田CR-V硬件一致。
編輯點評:
從該平臺的結構與技術兼容上來看,它完全可以達到中國品牌當中的高端水平,諸如空氣懸架、后輪轉向與線控剎車等方面看上去都比較先進,加上未來該平臺構架還會支持新能源系統,綜上來看,這套平臺構架還是值得去看的。那么最后的問題,我想也就是靜候這套平臺構架會投放在哪一款車型上了吧?(文/圖 汽車之家 舒寧 攝 汽車之家北京車展前方報道團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