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科技] 去年1月13日,任天堂發布了旗下最新的游戲機Nintendo Switch(下文簡稱Switch)。憑借著主機掌機二合一的跨界理念、簡單直接的體感交互以及諸多的細節微創新,讓它迅速成為了游戲玩家話題的中心。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之后,我卻隱約覺得這些特色設計仿佛在汽車行業里都曾見到過。難道Switch的設計師是從汽車行業跳槽到游戲行業的嗎?還是任天堂其實是在借鑒汽車產品的功能和設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任天堂Switch身上的那些“汽車設計”。
跨界融合:1+1>2
無論汽車還是游戲機,一個能夠打破常規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理念都是最容易吸引到消費者關注的。在此次Switch的身上,我們感受到了任天堂對業界傳統提出的挑戰——誰規定游戲機就一定要嚴格區分“家用主機”和“便攜式掌機”呢?如果一款產品能夠兼顧兩種應用場景,那是不是意味著它將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呢?
任天堂靠跨界融合的概念成了游戲機行業的先行者。而在汽車行業,跨界這個概念早就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并誕生了轎跑SUV、跨界旅行車等混血車型。
像寶馬X6、奔馳GLE、領克02和馬自達CX-4這類的車型,都屬于轎跑SUV。尾部溜背式的線條加上SUV的離地間隙是這些轎跑SUV身上比較顯著的設計特征。它們融合了轎車與SUV的優勢,既擁有轎車的駕駛感受,又擁有應付近郊爛路的能力。
如果你不太喜歡SUV那種壯碩的線條,同時又希望在非鋪裝路面上擁有一定的掌控力。那么像奧迪A6 allroad、大眾蔚領這種跨界旅行車或許會是你的菜。在三廂轎車的基礎上加上一個“大屁股”,混合了轎車舒適性與旅行車大空間的跨界旅行車也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青睞。
跨界融合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的確做到了1+1>2的效果,只需要花一輛車的錢就能夠享受到兩種不同車型的優點。但對于一些認同“專物專用”理念的消費者,跨界車也顯得有些“貪多嚼不爛”。不管怎么說,這種車型的出現給消費者提供了一種“魚與熊掌可以兼得”的選擇,能發展至今也證明了它的確擁有不錯的市場前景。
交互設計:簡單直接就是最好
【交互方式的大變革】
在游戲機誕生至今40年的歷史中,交互方式似乎一直沒有發生過本質上的變化。無非是手柄上的按鍵變得更多,或者替換成更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的手柄造型。但對于游戲機制造商來說,在這個領域的探索卻一直沒有止步。
平心而論,索尼與微軟在體感交互上的布局更早,不僅有像Kinect這樣的視覺攝像頭,也有像PS Move這樣的動態控制器。而任天堂Switch的體感解決方案在制造成本上要遠低于索尼與微軟,并不能在識別精準度方面占據優勢。但它的特點在于標配的Joy-Con手柄本身就已經內置了體感傳感器,不需要購買額外的體感配件。
相比搖桿和按鍵,用手勢甚至肢體動作顯然更符合人類的本能與天性。這也是Switch這款游戲機一經發布便受到不少大齡消費者喜愛的原因。對于像我們父母那一輩的人來說,Switch這種大量采用體感交互的游戲機顯然更容易上手。
如今的汽車已經搭載了很多的科技功能,但在人車溝通這件事上卻和一百多年前的汽車沒有本質區別。方向盤、腳踏板、擋桿和按鈕仍然是我們與車輛互動的主要方式。這種傳統的交互方式放在幾十年前還不覺的陳舊,但在智能化、網聯化的大趨勢下,傳統的交互方式開始凸顯出自身的弊端。
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意識到交互方式變革的重要性,在近幾年發布的新車中我們也能看到不少創新的交互方式。比如,大多數車企開始圍繞著語音識別技術進行研發。像蔚來ES8上搭載的NOMI,就是一種基于語音識別解決方案的全新交互方式。
長安CS75上搭載的“小安”和榮威車型上內置的“斑馬”也都擁有語音交互系統,但就因為缺少了一個像NOMI這樣“具現化”的形象,所以還是會讓人覺得交流起來沒有那么自然。
得益于科大訊飛這類科技公司的助力,如今讓車輛識別出不同口音用戶的語音指令已經不是那么困難了。但在面對嘈雜環境和多輪對話時,這些語音交互系統的識別率和對話邏輯仍然需要進一步提高。
其實除了語音之外,人類在日常生活中也依靠大量的肢體動作來輔助語言進行溝通。所以,識別用戶的動作也是交互創新的另一個思路。在2016年的CES展上,寶馬就發布了一項名為AirTouch的手勢控制技術。該技術允許用戶使用一些簡單的手勢來與車輛進行溝通,車輛則通過位于車頂的傳感器來感知用戶的手勢指令。
如果單比下達指令的速度,手勢識別肯定比語音和觸控更快捷,可惜寶馬的這項技術在識別準確率以及指令豐富程度等方面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但值得肯定的是,至少像寶馬這樣的車企敢于提出一些與眾不同的想法,并將它實現。
【交互細節的微創新】
通常來說,越豪華的車型也就越注重一些細節方面的做工和體驗。顯然任天堂也深知這個道理,所以我們也能在Switch身上發現一些在細節方面的創新之處,比如手柄振動這個功能。
在這種小功能上做出微創新并不簡單,而且無論用戶還是廠商都很容易忽略這些細節。作為手柄振動功能的先行者,任天堂至今仍在對這項技術進行思考和挖掘。此次在Switch的Joy-Con游戲手柄上,搭載了一項名為HD振動的技術。
那么面對如今產品趨同的汽車行業,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試著換個思路,通過一些小細節來營造與眾不同的交互體驗呢?比如,針對“觸控屏沒有實體按鍵安全”的說法,奧迪就在全新的MMI系統中搭載了一項觸覺反饋技術。
這項技術與iPhone7的Home鍵上搭載的“Taptic Engine”功能有些相似,當用戶在特定區域進行觸控操作時,屏幕會用振動的方式進行反饋,從而給用戶帶來類似“物理按鍵”的觸感。這不僅僅提高了在駕駛時使用觸控屏幕的安全性,同時也讓設計師能夠放心大膽的取消物理按鍵,塑造更加充滿科技感的內飾風格。
目前,語音和手勢這樣的交互方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輔助用戶對車輛進行控制,但這場交互革命不會遲到太久。通用已經在今年初的CES電子展上發布了沒有方向盤和腳踏板的第四代Cruise AV自動駕駛汽車,并有望在2019年正式投入量產。Waymo的自動駕駛測試車也已經在美國的公共道路展開測試。當自動駕駛真正到來的時候,傳統交互方式將成為過去,語音和手勢就成了我們與車輛溝通的唯一途徑。
安全保護:考慮一切可能
對于汽車來說,安全絕對是最需要重視的方面之一。任何一個微小的失誤都可能會導致一場悲劇的發生。盡管看起來游戲機要比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安全得多,但考慮到消費者中包括了年齡比較小的兒童,所以游戲機制造商們也十分重視產品的安全性。
比如,為了保障兒童的使用安全,任天堂就嘗試了一項既有趣又實用的功能。它在Switch的游戲卡帶中加入了一種獨特的化學物質:苯酸銨酰糖化物。
也正是因為這一特點,任天堂在Switch的游戲卡帶外殼中使用了苯酸銨酰糖化物,來防止兒童誤食卡帶導致的人身傷害。
同樣是針對兒童安全的功能,汽車制造商們的辦法雖然聽起來沒那么有趣,但卻更加務實一些。比如大部分市售車型上都配備了兒童鎖的設計,防止兒童在行駛過程中意外打開車門;再比如為了保護年齡更小的兒童乘車安全,如今也有不少車型配備了國際標準的安全座椅接口。
此外,像近幾年突飛猛進的自動緊急制動系統、車道偏離預警系統、盲點監測系統等等主動安全技術,不僅能保護車內的乘客和兒童不受傷害,同時也能盡量避免傷害到道路上的行人和兒童。
可能是游戲卡帶比光盤更小的緣故,任天堂Switch展現出了對兒童使用安全的高度重視。而近幾年的汽車行業也愈發意識到兒童安全的重要性,并通過安全檢測機構或是國家法律法規來進行安全標準的制定,這種進步值得我們肯定。
寫在最后
說是借鑒也好,巧合也罷,任天堂依靠Switch的獨特風格在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游戲機市場中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的道路。反觀如今的汽車行業,不是也一樣面臨著“趨同”的問題嗎?這種現象并不僅僅出現在國產品牌的車型上,即使是像日系、德系、美系這些外資品牌的新車,也經常被指責設計創新不足,模仿痕跡嚴重。
的確,在汽車產業發展已經非常成熟的今天,押寶外觀設計或許只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很難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而受制于嚴苛的排放標準,小排量四缸、三缸發動機也已經是汽車制造商們為數不多的選擇了。在靠外觀和動力都難以翻盤的時候,打造真正能觸動消費者的差異化還是要在車內的科技功能與交互體驗方面多下一番功夫。
Switch的成功給汽車制造商們提供了另一個思路,既然游戲機可以靠借鑒汽車設計中的創新理念來突出重圍,那么汽車行業的設計者們是不是也可以將視野放的更開闊一些呢?(文/汽車之家 楊鵬 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