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工廠揭秘] 提起跑車,我們總是能想起那些耳熟能詳的海外品牌,比如保時捷、法拉利、蘭博基尼等等。但隨著近些年新能源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少中國品牌也開始“蠢蠢欲動”試圖挑戰跑車產品,比如蔚來EP9和北汽ARCFOX-7。遺憾的是,這些車型不是限量打造就是只有展車,中國品牌跑車似乎給人留下了“難以量產”的刻板印象。
如今,這個刻板印象終于要被打破了,因為前途汽車的首款純電動跑車前途K50已經在昨天正式上市。我們正好有機會前往前途汽車在蘇州的全新工廠進行參觀,了解一下這個售價70萬元的中國電動跑車的生產線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 靠“外包設計”起家的前途
前途K50第一次與公眾見面是在2014年的北京車展。值得一提的是,前途汽車雖然也是新創車企,但它和其他中國品牌造車新勢力有一個比較大的區別,它的母公司長城華冠是一家長期服務于主機廠的第三方技術、設計公司。所以說,為什么前途有膽量首款車型就推出純電動跑車,看來還是有強大的技術設計背景。
有意思的是,一期投資約為20億元卻只規劃了5萬輛的年產能,這跟以往我們參觀過的合資工廠相比,在投資產能比值上稍微低了些。當然,考慮到一款跑車的市場需求肯定沒有家用車那么大,倒也說得過去。
前途蘇州工廠并不是常見的“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車間配置,由于大量應用了碳纖維復合材料來打造車身覆蓋件,所以前途汽車并沒有設置沖壓車間,而是用“成型車間”替代了這道工序。對于這個十分神秘的碳纖維復合材料生產車間,我們其實也十分好奇,但由于保密的原因,此次主要參觀的是焊裝車間和總裝車間,不得不說有些遺憾。
除了輕量化之外,鋁合金也有像抗腐蝕性強、可塑性好等等的許多優點,相信經常跟著我們參觀工廠的各位看官肯定不陌生。但除了優點,鋁合金也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劣勢,就是不太容易進行焊接。
常規的焊接方式很容易讓鋁合金受熱氧化,并迅速在表面形成一層氧化鋁,這就給焊接面的融合制造了困難,所以多數車企在處理鋁合金表面的焊接時通常會使用MIG惰性氣體保護焊或者TIG惰性氣體保護焊。
但前途K50的車身采用全鋁合金框架打造,這就面臨非常多的連接需求。為了讓能達到更好的連接效果,保證車體連接的牢固穩定,前途在焊裝車間中也應用了一些比較先進的連接工藝。比如SPR自穿刺鉚接、FDS熱熔直鉆自攻連接以及CMT冷金屬過渡焊。
- SPR自穿刺鉚接
從字面上也能大概理解,SPR自穿刺鉚接屬于鉚接而不是焊接。這種連接方式由于無需鉆孔、無需人工裝配鉚釘所以顯得十分高效,很適合板材與板材之間的連接。
- FDS熱熔直鉆自攻連接
FDS熱熔直鉆自攻連接這種技術在1996年的時候首次被蓮花用于車身連接,如今像我們熟悉的奧迪、捷豹、路虎等許多豪華品牌也都使用這種工藝來連接鋁合金車身,但在國內品牌中還十分少見。
- CMT冷金屬過渡焊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鋁合金遇到高溫容易氧化產生氧化鋁,所以沒法使用常規的焊接工藝。但像MIG惰性氣體保護焊這樣通過惰性氣體來抑制氧化的焊接方式倒也不是不能焊,只是通常這樣的工藝在焊接薄板時容易出現裂紋或是焊穿等問題,所以前途的CMT冷金屬過渡焊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引進的。
除了以上幾種連接方式之外,像結構膠膠接、TIG惰性氣體保護焊、MIG惰性氣體保護焊等相對常見的方式也都有所應用。
在大多數乘用車工廠中,焊接車間往往是自動化率最高的車間。但值得一提的是,正因為采用了很多新引進的連接方式,前途工廠在自動化程度方面反而不占優勢。很多工位上仍然不得不使用人工。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