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設計解碼] 烏琳高娃,梅賽德斯-奔馳歷史上第一位中國籍的女性設計師,也曾擔任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前瞻設計中心的設計總監;她經常被人稱為”中國的海琳·羅瑟“,甚至在意大利都靈的汽車博物館中,她的名字還被刻在了一面匯集全球頂尖汽車設計師的墻壁上。在汽車設計這個幾乎完全被男性占據的領域,她靠著不懈努力和與眾不同的女性視角打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如今的她卻毅然決然的離開這個馳騁多年的地面,加盟了一家做“無人飛行器”的初創企業。這其中究竟有何緣由呢?這家成立僅3年的“無人飛行器”公司又有什么神秘的背景?這事兒還得從頭說起。
●誤打誤撞開啟的職業生涯
和很多設計師誤打誤撞的從業經歷很像,烏琳高娃最初的志愿并非工業設計而是時裝設計。1995年,她走進了曾經的“中央工美”,也就是現在的清華美術學院。而在機緣巧合之下進入工業設計系的她,參加了“中國未來車”設計比賽。這個比賽的評委來自全球知名的汽車制造商以及汽車設計供應商,比如大眾集團、戴姆勒集團、豐田集團、賓尼法利納等等。那個時候,這位中國姑娘的名字就已經評委們記在了心里。
四年大學生涯畢業之后,導師建議她向Harald Leschke請教未來的發展方向。在這位德國設計師的幫助下,烏琳高娃起身前往德國繼續深造汽車設計,并在取得碩士學位后順利加入戴姆勒集團,成為了梅賽德斯-奔馳旗下首位中國籍女性設計師。
●從“美女設計師”到“女性設計師”
可以說,在德國以及奔馳的學習工作經歷讓她從一個“設計系學生”迅速蛻變為一名成熟的設計師,同時她自身的創造力也在這一時間段開始展露頭角。離開奔馳后,烏琳高娃便開始在汽車設計圈大顯身手。
隨后在2011年,她回到國內擔任通用汽車中國的前瞻設計部設計總監。十多年的設計經驗讓她摘掉了那些別人賦予她的標簽,此時的烏琳高娃魅力依舊,卻早已不只是“美女設計師”。
不管是塑造極具動感的跑車造型,還是更貼近生活的家用微型電動汽車,即便沒有了成熟品牌的加持,烏琳高娃仍能讓她的作品靠設計抓住用戶的眼球。
●離開舒適區,飛向“自我實現”
就像馬斯洛需求理論中說的那樣,人類在滿足了生理、安全、社交、尊重的需求之后,往往會開始追逐自我實現的需求。在這一點上,擅長用畫筆和感性思維重構世界的設計師們更是如此。
所以在北汽新能源供職2年后,烏琳高娃決定離開已經成為“舒適區”的汽車行業,走進從未踏足過的飛行器領域重新出發。她選擇加入一家并不出名的中國飛行器創業公司——一飛智控。
●這個飛行器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
在很多人看來,去一個全新的行業探索無可厚非,但相比此前就職過的戴姆勒、通用、北汽等大型集團,這個叫一飛智控的創業公司似乎名氣并不怎么響亮。
和我們之前比較熟悉的大疆等國內無人機制造商不太一樣,一飛智控一直致力于“噸級有人直升機無人化改造"。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現有的載人直升機產品,通過為它加裝能夠無人駕駛的“大腦”,最終實現飛行器的無人化。
作為一家技術型創業公司,能夠從零打造一款為無人而生的產品才是最終的目標。隨著烏琳高娃的加盟,似乎也印證了它正準備從“改造”轉向“設計”。
●寫在最后
工業革命讓汽車這種曾經僅有少數人擁有的稀罕玩意兒逐漸走入千家萬戶,但地面上的空間終究有限,所以近幾年有不少行業巨頭開始把目光投向更加廣闊無垠的天空。像谷歌創始人Larry Page投資的Kitty Hawk公司、吉利全資收購的美國飛行汽車公司Terrafugia等,都開始在飛行汽車領域進行布局。
在大多數人看來,像烏琳高娃這樣既有話題又有實力的設計師,哪怕繼續留在汽車行業也絕對不缺少發揮空間。但對她自己而言,飛行器這種全新的產品顯然更加具有挑戰性。它既需要汽車行業的積累作為基礎,同時也需要更加開闊的思維和創新性加以補充。一邊是才華與顏值齊飛的汽車設計師,一邊是實力與財力兼具的國企背景創業公司,像這樣的組合未來將會碰撞出怎樣的作品和火花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汽車之家 文/楊鵬 圖/張玥玥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