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鮮技術解讀] 德國博世,一家令眾多車企“聞風喪膽”的供應商,它的資產體量不僅早就可以實現造車這種“小事”,技術方面也是眾多車企所要完全依賴于它的世界第一供應商。作為行業大佬,每次博世在釋放新技術的時候,也都是整個汽車屆所最為關注的一件事之一。那么,這次讓你看個夠,看看博世對于未來出行新技術的投入,和他們對于未來汽車工業轉型所做出的那些新產品。
○ 一分鐘讀懂本次博世展示的新技術
1、自動駕駛實現起來并不困難。
2、在控制系領域,冗余設計是未來自動駕駛的安全保障。
3、在執行系領域,電控系統或完全代替機械結構。
4、AEB實現自行車識別需要做什么?加一些代碼即可。
5、48V電源系統是雞肋?可以彈射起步的48V電機已經實現了。
6、別覺得新技術遙遠,iBooster、集成電橋與48V電池都會在近兩年國產化。
7、汽車后市場才是AR領域的突破口。
○ 自動駕駛類技術
說到未來汽車工業的發展趨勢,我想自動駕駛領域一定是所有人所最為關注的。作為“牽一發動全身”的行業老大,博世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整個行業的變動,就比如自動駕駛,想要實現它,其實從技術角度來說并不復雜。
法律與政策方面的限制,讓SAE Level 3自動駕駛看似“難以實現”,但實際上,從實現底層功能的角度來看,3級自動駕駛其實并不是什么大問題,這些都要感謝處理器芯片、高精度傳感器、高精度地圖和算法方面的極大進步。而若說到實現真正的量產化,讓法律認可,從博世的角度來說要優先考慮很多基礎工作,比如控制系與執行系方面。
控制系,簡言之就是車輛的大腦怎么去自主控制一臺車的運行。雖然在芯片處理速度與程序算法上不存在什么難題,那么真正困擾眾多車企供應商的問題究竟在哪里呢?沒錯,當然是安全性方面,而這也正是法規和政策卡住自動駕駛技術的關鍵點之一。
這就像我們常說的“備份”,只不過它并非是為了備份儲存數據,而是備份一套處理方案。我就用博世本次國內首次亮相的線控轉向技術來說,從控制系領域來看,無論電源、傳感器和執行模塊等,整套系統實際上是并行的兩套完全一致的獨立控制系統,一旦其中之一出現任何故障,都會直接切換到另一套系統繼續實現控制功能,雖然它們之間會協同調控,但并不存在相互干涉影響的問題,這就保證了兩套控制系的獨立性。而這樣的冗余設計,其實也正是博世實現自動駕駛安全性的保障:近乎一切都要做到冗余設計。
控制系方面做了冗余設計,在執行系方面,我們都知道未來自動駕駛是要依賴于電控系統,那么電控取代機械也便成為了未來趨勢。從這一方面來說,博世可以算是“先人一步”,單從ESP你就應該略知一二了,這可是一套通過剎車就能改變你的行駛軌跡并保障行車安全的系統。
iBooster電控剎車系統,這項技術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由于很多電動車沒有傳統內燃機,故真空助力泵難以工作,那么電控剎車系統便是保障它們的基礎技術之一。除此之外,得益于剎車介入快的優點,近幾年很多傳統燃油車型上也會采用這樣的技術,而博世作為最早量產的梯隊之一,他們拿出了iBooster第二代產品,它不僅具備更高集成度,實現小型化與高精度化,并在明年竣工的南京工廠實現國產化,以降低成本普及到更多中國品牌與合資品牌車型當中。
- 彩蛋視頻:你見過右打方向往左轉的車嗎?博世線控轉向技術就這么“任性”。ㄗⅲ簝H展示功能所為,誰沒事兒干這么設計?)
以上兩個都是針對控制系所做出的改變,我們也能夠看到,對于未來自動駕駛大潮的來臨,更多的電子代替機械或成為大勢所趨。接下來這個或許與你我身邊的安全有關,對于今年執行更為嚴苛的E-NCAP主動安全項目評價升級,不僅對于行人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騎行者的保護也首次加入其中。針對于此,博世在評估其硬件之后實現了能夠應對目前E-NCAP的一套AEB主動剎車系統,意旨在于保障騎行者安全。
- 彩蛋視頻:也許是國內首次公開的AEB騎行者保護測試視頻。
綜上來看,博世集團通過對于算法方面的完善,保障了騎行者的安全。目前該系統將在國內首搭于WEY VV6車型上,硬件角度來看依舊保持著此前的博世第四代77GHz+單目攝像頭的傳感器配置,也就是說,只要你的車在傳感器和處理器與之類似,那么它僅通過算法便可執行對于騎行者的保護。
綜上所述,雖然我基本上沒有提到關于自動駕駛方面的一些大概念,但你是否從我的介紹中得知,其實像博世這樣的大型供應商而言,與其鼓吹概念,不如先腳踏實地的做好控制系安全、執行系轉化與算法方面的完善工作,才能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如上這些技術從硬件角度來說都可以量產,但從供應商角度來看,如何完善并確保安全風險最小化,才應該是實現自動駕駛的關鍵,光做出來這一功能還遠遠不夠。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