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揭秘新車技術] 記得幾年前流行個笑話,大意是大眾只有一款車——高爾夫,縮短是Polo,拉長就是邁騰,再拉長就是輝騰。其中雖不乏戲謔成分,但也足見高爾夫車系對于大眾集團的意義。純電動時代來臨后,德國人似乎并不急于改變高爾夫,而是帶來了今天的主角ID.3,作為這個新系列的先鋒官,里面自然藏著不少干貨。
● 關注使用狀態的新車
提到純電動車,反對者們總是用電能來源不夠清潔加以反駁,德國人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從車輛開發初期,就開始針對生產制造、零部件供應商以及后續使用的全部環節進行低碳處理。針對不同環節,采取的手段不盡相同。
環保主義者的質疑并非吹毛求疵,純電動車亦或者將范圍擴大到新能源車,其誕生、推廣的意義之一就在于盡可能的降低污染。所指范圍并非簡單的用戶使用范疇,而更應包含整個生命周期。制造環節碳排放、使用環節加注能源來源造成的污染都是不可回避的話題。為了讓ID系列真正起到幫地球“續命”的作用,德國人開始開源節流。
眾所周知,一臺汽車的研發、制造并非僅靠車企就能實現,供應商以及外包公司亦是驅動項目走向成功的必備外部力量。盡管ID系列采用純電驅動,無需內燃機支持,但三電部分技術也需要采購。資料顯示,電機來自來自卡塞爾工廠,薩爾茨吉特提供轉子和定子。
除了生產,后續使用環節也是能源消耗大戶。根據大眾集團目前的計劃,消費者可以選擇使用Elli 或是Ionity在歐洲布局的可回收能源回收站進行能源補充,甚至充電站使用的高壓蓄電池也有詳細的回收再利用計劃。這一切只為ID系列未來車型大規模銷售后,盡可能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真正達到推廣新能源的目的。當然,效果是否如計劃般理想,還有待時間檢驗。
● 不做新時代的高爾夫
對大眾集團而言,甲殼蟲與高爾夫在過往歲月中取得的銷售成績、口碑都值得驕傲,純電動時代到來后,延續過往輝煌,打造全新系列重要性毋庸置疑。此前很多媒體猜測,ID系列就是純電動版本的高爾夫,亦或者完全替代經典,法蘭克福車展上ID.3的亮相終結了猜測。它是ID,它將努力成為一個全新的經典。
證據之一在于出身,高爾夫仍舊是四平八穩的將在MQB平臺上發光發熱,而包括ID.3在內的ID系列則是在MEB模塊化平臺上拔地而起。核心便在于后者是全新研發的純電動平臺,顯而易見它將擁有從零研發的純電動車型特有的性格特征。
純電動車型由于沒有內燃機與變速箱的桎梏,因此在整體尺寸不變的情況下,乘員艙空間可以更大。這對使用者而言無疑是個利好消息,同時更多電子電氣設備的引入也讓駕乘過程變得距離智能化更進一步。當然,這些利好消息要基于電機、電控系統的高度集成。
電動車雖不需要大尺度進氣格柵,但請注意不是完全不需要,因此完全取消格柵并不現實,進氣開口在滿足電池組冷卻需求的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輔助燈組,延續人們在漫長的燃油車時代建立的審美體系,當然還有延續品牌基因的作用。
ID.3歸根結底還是大眾為下個時代布局的個人移動出行工具,因此其性能屬性,尤其是續航能力備受關注。畢竟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德國傳統車企們推出的純電動車型在這方面遠不如美國,甚至是中國的對手來的激進。
結論先行,除了1st也就是您可以理解為首發限量版外,ID.3分為入門、長續航兩個版本,前者電池容量為45kWh ,WLTP續航里程330km,而長續航版本電池容量77kWh,WLTP續航可以達到550km。
ID.3電池參數 | |||
版本 | 首發限量版 | 入門版 | 長續航版 |
電池容量 | 58kWh | 45kWh | 77kWh |
續航里程(WLTP測試法) | 420km | 330km | 550km |
相比NEDC循環而言,WLTP測試方法更貼合實際,這也意味著續航里程的參考度有所提升。這與ID.3采用的電池、電控、電機設計有著緊密的聯系。值得關注的是,由于是模塊化平臺產品,因此這樣的表現也將出現在未來ID系列產品中,而且隨著車型定位提升,續航里程表現會更優秀。
對純電動車型而言,能源的補充速度至關重要,前面聊到了充電點,最后咱們看看自身充電效率。根據大眾官方公布的材料,ID.3部分車型可以使用也可選擇100kW直流充電,從而可以在半小時內獲得超過200km的續航里程。這樣的表現足矣應付市內通勤以及短途郊區行駛,不過實事求是的說,中國品牌純電動車亦能達到如此水平,德國人的優勢似乎并不明顯。
全文總結:
從技術亮點上看,ID.3并非是顛覆性的革命。它更像是嚴謹的德國人在發現市場動向改變后,給出的成熟解決方案。是的,它不夠顛覆,但足夠滿足下階段消費者需求。對于消費者而言,ID系列或許仍是移動交通工具的好選擇,對于大眾而言,這是嘗試整體降低排放、消耗的開始,這或許才是ID.3最大的技術亮點。(文/圖 汽車之家 唐朝)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