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在這個顏值為王的時代,“面子工程”并不是個貶義詞。汽車的前期開發工作里,外觀與內飾造型設計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既然是設計,那不可避免的會產生趨勢以及反趨勢。由表及里的故事更是比穿越宮斗劇還精彩。
● 重返18歲
包括汽車在內的絕大多數工業制品,其實往往反映著開發人員的性格,甚至是思維模式,有外向奔放的,同時也有內向低調的。但激烈的市場競爭往往需要第一時間便吸引住消費者的目光,汽車造型取向變得愈發運動、夸張。
車型年輕化的趨勢在今天顯而易見,無論是目標群體年齡較低的緊湊型車,還是主打四平八穩的中型車。今天的它們都是一副干凈利落,甚至可以用運動形容的外表,其實這樣的轉變并非是這兩年的流行趨勢。
對大多數人而言,購車階段在運動型車與具有一定運動感的車中間做選擇的話,選擇后者的幾率更高。我們的用車環境更復雜,一臺車除了承載駕駛員個人對車輛駕駛樂趣、審美的訴求外,還得讓后排的乘客坐的舒服,偶爾要應付滿員情況,當然還要足夠大氣、有面子。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并不需要它那么純粹,而是“有那味兒”即可。
● 有那味兒不如有點料
運動型車固然動人心魄,但往往有著明顯的缺點,追本溯源的看,設計師的終極目標其實是快速吸引消費者注意力。今天吸引我們注意力的事物紛繁多樣,第一時間吸引觀察者的注意力并非是膚淺的表現。歷久彌新的經典固然受人追捧,但依我們的換車頻率,往往還沒有時間積淀,就會因為法規要求被迫出手。因此在設計上下功夫,讓產品成為“街上最靚的仔”就成為了研發階段的重中之重,夸張化就是其中的手法。
盡管不想承認,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耐心越來越少。捫心自問,你有多久沒認真看過一本書?相比20分鐘的節目,你是否更樂于看那些短短20秒的視頻?與需要練習數年才能見效的方法比,你是不是更想學習那些速成捷徑?看車階段同樣如此,我們難有時間細細品味,這迫使設計師使用各種手法,讓產品在一瞬間里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這都促使了夸張、激進的設計備受追捧。
● “一窩蜂”與“大波轟”
提到汽車設計,鐵桿車迷們總會唏噓感嘆“現在的車越來越沒勁了”,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家族化設計。這就像是人類血液中的DNA,保證著一代又一代人延續特點。不過,在這些年的發展變遷中,家族化并不是讓人審美疲勞的罪魁禍首了。
當下人們審美變化的速度瞬息萬變,而汽車設計又是一個講求前瞻性的行業。以今天的視角暢想未來3-5年的流行趨勢,某種程度上講多少帶有了賭的意味。因此,如果一個設計獲得成功后,那么隨后就會被快速、大規模的復制到全系產品,從而幫助品牌取得全面勝利,這就是今天家族化得到車企大規模認可的原因之一。
我自己看書、讀故事的時候總怕看見“但是”、“即使”這樣的字眼,它們往往意味著壞事即將來臨。在這個不斷有新浪潮襲來的時代,優秀的設計不僅是自家產品反復使用,還需面對他人的不斷借鑒。
我們總說真正的經典能流芳百世,甚至成為雋永。不過在信息化時代,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東西寥寥無幾,尤其是設計這樣相對開放的行業。經過市場證明的設計、技術很快會被模仿,但再好吃的菜反復上桌也會讓人喪失嘗試欲,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樣的趨勢往往設計師本身并不可控。
汽車發展百年后,留給設計師發揮的余地反而是減少的趨勢,法規以及政策的緊逼使得那些天馬行空的創意無法進入量產。另一方面,優秀的設計隨著家族化的普及都會面臨審美疲勞的窘境,同時對手們“一窩蜂”似的效仿還在不斷加快消費者厭煩的速度,這成為了設計之殤。
● 涇渭不應分明
每個行業都有不可逆轉的趨勢以及時代浪潮,汽車產業中新能源,尤其是純電動化是其中最大的一股。新興事物的普及總需要一個過程,其關鍵詞大多是不適、疼痛,這是因為舊時代的產品并非毫無優點,新事物也并非完美無缺。正是因為存在這樣的特點,所以通過設計減少新事物的特殊性成為了加快普及度的利器。
有些人將Airpods的成功歸結于明星的“帶貨”效應,其實開發團隊才是最大的功臣。與打造有些耳機截然不同的造型相比,美國人的想法是保證部分傳統造型,同時融入全新使用感受。也就是前面說的減少新事物的不適感。
汽車上同樣存在著這樣的情況,統治市場已久的產品并不代表完美無瑕,新生事物想要站穩腳跟不能操之過急。成熟的企業會選擇小心試探,通過不斷嘗試摸準消費者需求。因此我們在這個時代親眼見證了眾多新產品的迭代、更新,也見過了眾多相互融合的故事。
相互融合的理念不僅出現在單一車型的誕生與發展上,交替變革的時代會產生更多新鮮事物,他們往往是妥協的最好表現。這并非是哪方示弱,而是為了共贏做出的改變。
總結:
雖然當下汽車的核心使命仍舊是滿足人們從A點到B點出行需求的工具,但正是因為了有了品牌、設計這些附加屬性,讓它們又成為了人們彰顯消費者性格特點的利器。因此我們對一款車,甚至是一個品牌的印象多少都受到了設計的羈絆,所以在過去的這一年中有什么讓您怦然心動或是大吃一驚的設計細節嗎?(文/圖 汽車之家 唐朝)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